翟金慧
摘要:元數據是地理國情普查項目中重要的一項,要形成元數據庫,其數據質量直接影響整個作業流程的可靠性,本文結合某縣的地理國情普查任務,介紹了元數據采集的內容、作業方法以及控制成果質量的一些關鍵技術,為地理國情普查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Abstract: Metadata is an important item in the census of geographical national conditions. To form a metabase, its data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ntire oper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ensus task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in a count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metadata collection, working methods and some key technologies for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results, which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geographical national census technicians.
關鍵詞:地理國情普查;元數據;質量控制
Key words: geographic national survey;metadata;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7-0224-02
0 引言
為了全面掌握我國地理國情現狀,國務院在2013年到2015年間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項目。地理國情普查項目最終形成四大數據庫,國情要素數據庫、地表覆蓋數據庫、遙感解譯樣本數據庫、元數據庫,而作業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在元數據庫中都有記錄和體現,元數據的生產貫穿了整個地理國情普查數據的生產過程和環節,其質量也關系到被描述數據的可靠性[1]。本文結合我單位普查作業區的國情普查數據,分析了作業過程,并探討了提高地理國情普查成果中元數據的質量的內容、過程和方法。
1 元數據的內容
元數據的內容主要包括下表中涉及到的成果數據基本信息(MBII)、數據源(包括要素、覆蓋、水體、構筑物所使用娥參考資料)情況、內業數據采集(MIDC)、外業調繪核查(MFSV)、數據整理編輯(MDCE)、質量檢查(一級檢查、二級檢查)情況、成果驗收情況(MDAC)、成果總體精度(MDOP)[2]等8個方面。根據實際的生產過程,對元數據進行了擴展。
2 元數據的生產要求
2.1 基本生產要求
地理國情普查元數據生產采用的坐標參照系是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統。元數據按照《地理國情普查數據生產元數據規定》的要求,作業和采集數據的方式是以空間數據的方式進行,將地理國情要素數據和地表覆蓋分類數據所涉及道德元數據依照任務區域統一合并并集成為一個整體,最后按照圖層統一存儲在ARCGISGEODATABASE數據庫中。元數據采集的同時要同步進行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其采集的內容要與設計要求相符。對部分沒有內容的元數據層不予提交;對要求不能為空的,必須按照設計要求填寫完整;元數據信息采集整理要在地理國情和地表覆蓋數據采集之前進行,如果在完成后整理元數據,會出現各種問題,影響元數據成果的質量,最終影響到整個成果數據的質量。
2.2 元數據層要求
收集分析資料時應獲取元數據的主要影像數據源和補充影像數據源項內容,并在國情要素數據采集和地表覆蓋分類采集時對內容進行校對;資料分析時業可獲取參考資料信息,并需內業人員在采集時進行校對;在外業調繪核查前需要對于元數據的外業調繪核查情況做出計劃,外業調繪核查之后交由內業校對整理完成;元數據內容在整個采集過程均有體現,并且內容較多,數據量大,因此,可以采用程序機型批量填寫。地理國情普查元數據貫穿國情普查的各個環節,應在每個生產流程根據作業人員、范圍、作業時間建立相應的元數據。
2.3 數據成果檢查的內容
元數據成果檢查的內容主要有檢查元數據的空間參考系是否符合要求;檢查元數據的內容和圖層是否完整;檢查元數據的位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檢查元數據的屬性是否正確等
3 質量控制
地理國情普查成果質量檢驗執行“兩級檢查,一級驗收”,我單位負責普查成果質量的“兩級檢查”,省普辦質量監督組負責組織普查過程中的質量監督抽查和普查成果質量驗收。元數據采集要貫穿在生產中的各個環節,采集數據要與地理國情要素和地表覆蓋同步進行,并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匯交,保證地理國情要素和地表覆蓋分類數據最終成果的質量滿足驗收要求。
3.1 質量保證措施
為確保地理國情普查數據能夠按時完成、普查數據質量達到預期成果要求,項目部設立項目負責、技術負責、質量負責、作業部門、質檢部門等,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3.1.1 各工序負責人職責
項目負責人:全面負責項目的運作管理,確定項目的階段目標和總體目標,在項目實施期間可將目標進行分解,以便更好的完成項目,此外還要協調人員和設備等資源配置。
技術負責人:負責全面組織本項目的技術路線制定、培訓等工作。
質量負責人:負責主持項目質量管理的工作,并對項目質量的負責,負責質檢人員的管理,要求作業過程要與技術設計相符
外業負責人:負責計劃組織外業工作計劃,人員配置,完成施遙感解譯樣本數據采集以及外業調查與核查等工作。
內業負責人:負責組織實施內業數據的編輯處理、根據外業調查核查的結果進行數據整合、本底數據庫建設、元數據錄入、統計分析等工作。
一級檢查負責人:負責部門級普查成果資料的一級檢查,其中內業檢查應進行100%檢查,一檢外業核查比例不得低于30%。
二級檢查負責人:負責中心級普查成果資料的二級檢查,內業檢查應進行100%檢查,外業檢查比例不低于20%。
3.1.2 技術培訓
在項目實施期間,要采用定期和不定期兩種方式對參與生產的作業人員、各級檢查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等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及時掌握技術與質量要求,并及時針對作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技術交底,并熟悉工藝流程和關鍵技術環節。
3.2 過程質量控制
過程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其工作內容主要涵蓋有:原始資料的質量控制;采集的普查數據的質量控制;外業調查的質量控制;外業核查底圖的制作和外業核查的質量控制;遙感解譯樣本采集;內業編輯與整理等。
3.2.1 過程檢查
①過程檢查要求對普查成果資料進行檢查,其中內業檢查為100%,外業檢查不低于30%的,并按要求做好記錄[3];②檢查出的錯誤、問題,復查的結果應記錄在檢查記錄中;③過程檢查記錄要隨成果資料一并提交最終檢查部門進行檢查;④經過程檢查沒有達到質量要求的,成果資料應全部退回處理,并重新進行提交;⑤退回處理的普查成果資料要認真進行復查核實,并明確所提問題是否全面修改完成。
3.2.2 最終檢查
①通過過程檢查的普查成果,才能進一步申請成果進行最終檢查;②最終檢查中要應進行100%的內業檢查以及不低于20%的外業檢查;③檢查出的錯誤、問題以及復查的結果均應記錄在檢查記錄中;④過程檢查所作的檢查記錄應在最終檢查中進行審核檢查;⑤最終檢查所提出的問題,作業單位認真組織進行全面修改完成檢查記錄上須有檢查人員的簽字。
3.3 質量控制方法
①人工對照檢查:通過人工目視檢查普查要素的各種信息,據此判斷普查成果的規范性及正確性。②詳查軟件檢查:利用該軟件,設置好檢查規則,檢查空間數據的圖形與圖形、圖形與屬性、屬性與屬性之間所存在的邏輯關系,最終發現數據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③人機交互檢查:首先利用軟件進行自動檢查,檢查處相應的問題,對于有疑點的問題搜索出來,精確定位,然后由人工判讀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④一二級檢查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和收集到的專題資料數據進行100%的核實;對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數據、遙感解譯樣本成果數據、外業調查與核查成果數據、地理國情普查預期成果數據、文檔資料進行100%的內業檢查和相應的外業檢查。
4 結語
地理國情普查中的元數據的生產,不僅體現了地理國情要素、地表覆蓋采集的內容、時間、人員、作業方式等,海貫穿在整個生產過程及各個環節,必須按生產流程進行作業;文中介紹了元數據生產的一些關鍵技術和方法,對普查成果質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丁永,項皓東,高利鵬.一種基于元規則的地理國情普查元數據時間順序自動檢查方法[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7,40(6):65-67.
[2]地理國情普查數據生產元數據規定[S].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13(04).
[3]地理國情普查質量管理細則[S].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