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舒洋
摘要:“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具有專業性的理論課程,建設好該門課程可以為研究生學習和掌握研究各門基礎科學提供科學方法上的幫助。新時代高校研究生教育應準確把握社會科學方法論課程性質以及課程目的,結合方法論的五大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國實際,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我國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新時代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 12-0131-02
一、對課程性質和課程目的準確把握的必要性
“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課程性質在于它具有的明確的政治性。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各高校碩士研究生在學習該門課程后可以充分把握馬克思主義是運用何種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社會歷史進行觀察,引導學生形成理論思維,并在社會科學以及其他基礎科學的研究過程中主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為理論基礎。在這個意義上,系統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生是國家培養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是未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力量,因此做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觀察和分析社會歷史現象、開展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總和”,以下將著重介紹五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一)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的應用
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是由人的實踐活動組成的,社會科學研究更不能離開實踐。如果要確立社會科學方法可靠的基礎,就要將人的實踐活動放在社會的認識之上。
首先,研究理論需要立足實踐。理論研究的出發點是社會需要,社會科學研究要把握時代的精神、關注社會的需要、反映人民的愿望。社會科學研究要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能夠被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往往代表社會的真實聲音,對社會問題的研究,不存在任何一種理論可以離開問題而存在。其次,對實踐經驗進行理論總結。科學理論的得出實質上是對實踐經驗進行的概括和總結,理論不僅來源于實踐更會超越實踐。最后,在實踐的總結中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1]
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絕對不能教條主義,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直面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加強對熱點問題的研究并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給予科學的回答,從而幫助研究生靈活運用理論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理論。
(二)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的應用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在社會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社會系統的構成要素、歷史演變、優化等一系列唯物又辯證的方法論原則,揭示出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并且指明方向。
首先,系統研究方法是對系統科學的哲學思考,是辯證思維方式在新時代的脈搏,是解決繁雜的系統問題的科學方法。其次,明確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對社會系統的整體性、結構性、主體性和開放性五大重要原則進行重點研究。正如黑格爾所說的,方法“本身就是對象的內在原則和靈魂”。[2]
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針對每一位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運用社會系統研究方法更有效的解決不同的實際問題,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針對性。
(三)社會矛盾研究方法的應用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3]社會矛盾研究方法要全面把握矛盾的兩大特性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建設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是重視和研究社會矛盾。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矛盾無處不在,但是沒有矛盾就沒有社會的發展,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如何縮小城鄉收入分配差距,是經濟理論研究工作者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中的收入分配理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若想取得顯著成效就要認識到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并且培養學生在抓住問題主要矛盾的基礎上準確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質量守恒規律的指導下把握好矛盾的對立與統一的關系。
(四)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的應用
馬克思認為“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4]世間任何事物包括人在內都是一個過程,會隨著時間慢慢從發生開始,中間千變萬化,發展成為一定的形態,最后慢慢消亡。任何事物都是從無—有—無的過程,任何一個事物都不可能作為例外而永恒地存在。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的基本思想,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認識和把握:第一,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物質世界是一個發展過程。第二,堅持社會歷史過程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統一,對于正確了解社會歷史過程中各個不同階段的聯系,實事求是采取不同的方法解決各種階級的社會過程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第三,社會歷史過程是前進性發展和曲折性上升。事物的發展過程并不都是連續的,還有一定的間斷和飛躍,正因為這樣事物才會有前進和上升。[3]因此,應加強社會過程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解決學生在觀察社會歷史時在過程方法論上的質疑和不解是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
(五)社會主體研究方法的應用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是指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如何研究社會主體,以及通過研究社會主體去研究社會的方法。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我們國家的主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4]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自古以來我國奉行的人民群眾是社會主體的傳統文化的體現,我黨必須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不忘初心不斷朝著更加美好的生活目標而努力奮斗。
因此,在研究生社會主體研究方法教育過程中,應牢牢把握人民的主體地位,確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三、新時代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指導意義
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終于迎來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形成了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過去5年,我國之所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與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分不開的,與習近平同志的正確領導是分不開的,正因為正確的領導走上正確的道路,十八大以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黨更是要繼續深入貫徹五位一體總布局,高舉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繼續創造輝煌中國的震驚世界的神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新時代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4]新時代,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加強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念教育,為陳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新換代,更有利于學生自覺接受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學生樹立民族意識,更有利于學生傳播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教育自信和方法自信。將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新時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結語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批判性地繼承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的科學成果,開啟了人類社會科學的新時代。并且作為指導正確處理一系列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問題的理論方法,為各門自然基礎科學的研究提供基本遵循的準則、明確的目標和正確的道路,并且能夠在各門自然基礎科學的研究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生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實事求是地結合學生研究能力和教學實際,采用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促進學生在研究意識上的提升,進而提高研究成效。
參考文獻:
[1]胡宗山.西方國際關系理論方法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4.
[2]黑格爾.邏輯學:下卷[M].楊一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537.
[3]《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2013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