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江
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走進課堂教學,使數學課堂變得更生動、更高效。現將《角的平分線的性質》一課的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呈現給大家,供廣大教師參考借鑒!
一、設計理念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一課,采用“引導—發現”教學模式,以PPT課件為載體,整合了電子白板教學軟件、幾何畫板軟件,并用微課、電子教具輔助教學,創建了多元化、個性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通過“演示、觀察、猜想、論證”探究活動,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課堂成為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平臺。
二、教學過程
探究活動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角的平分線
我們學習并掌握了一些圖形的性質,今天我們要學習哪些知識呢?請看視頻:
(微視頻展示:在半透明的紙上畫一個角,然后折紙,使角的兩邊疊合在一起,再把紙片展開。并引導學生探究:如果將紙片換成不能折疊的木板,怎樣作角平分線?)
技術剖析:導入新課時,我利用幾何畫板軟件制作了折紙法作角平分線課件,再將其用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錄制成微
課,然后插入到PPT課件中,上課時適時播放微課。
設計說明:整合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用微課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可以生動直觀地表達教學內容。通過逼真的圖象、生動形象的動畫、優美動聽的音樂、虛擬的實驗場景,將視覺和聽覺等同時作用于人的感官,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把許多抽象的和繁瑣的敘述在屏幕上演示得一“幕”了然,使數學課堂變得更生動、更高效。
探究活動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探究角平分儀的作法
問題:工人師傅常用如圖所示的簡易平分角的儀器來畫角的平分線(出示儀器的電子模型,介紹儀器特點——有兩對邊相等),將A點放在角的頂點處,AB和AD沿角的兩邊放下,過AC畫一條射線AE,AE即為∠BAD的平分線。
看一看:教師播放微視頻,學生觀看角平分儀作角平分線的過程。
說一說:學生用三角形全等知識說明這個儀器的制作原理。
技術剖析:課前我利用幾何畫板制作平分角的儀器課件,然后將其鏈接到PPT課件中,這樣非常簡便快捷地從PPT切換到幾何畫板課件上,實現了PPT與幾何畫板課件相互轉換!利用幾何畫板制作的課件,可以適時拖動圖形、重新調整圖形的位置。在交互式教學屏幕上,教師就可以像擺放實物一樣操控電子教具進行演示。
設計說明:教材中利用靜態圖片,敘述了分角儀的使用方法;教學中我做了一個模型——用電子教具來演示分角儀的使用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化靜為動,生動、直觀地演示了平分角的儀器的使用方法。
探究活動三:深化領悟 拓展構建——探究角平分儀的性質
問題:角的平分線是一個最基本的圖形,它有哪些性質呢?
看一看:教師利用幾何畫板的測量功能進行演示,展示角的平分線上的動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的數值。
猜一猜:觀察演示,直觀得出實驗結論。(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證一證:尋找理論上的依據。(引導學生結合圖形寫出已知、求證,分析后寫出證明過程,并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證明過程,由此得到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
技術剖析:課前我利用幾何畫板制作了探究角平分線性質的課件,然后將其插入或鏈接到PPT課件中,上課時適時播放課件。
幾何畫板具有強大的測量功能,隨著圖形的變化,相關的數值動態地呈現出來,數隨形變,形隨數動。通過演示可以看到:雖然角平分線上的點P在移動,但點P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這對數值卻相等,這樣啟發學生進行猜想并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
設計說明:探究角平分線性質時,我借助幾何畫板進行演示,以學生的視角設置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展示,使學生主動探究,經歷實驗、猜想、論證的探究過程,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課堂成為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平臺。
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有助于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有效解決教學的疑難問題,使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更生動、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