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峰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實驗是研究生物學的最基本的方法,中學生物實驗室里最常用的觀察工具學生最熟悉的就是光學顯微鏡,在面對光學顯微鏡的有關習題時,學生常常感到困惑不解,無從下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光學顯微鏡的知識點進行分類處理,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方法與技巧后,有關光學顯微鏡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方法技巧一: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一)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賞;看完低倍,轉高倍;九退整理,后歸箱。
(二)觀察玻片標本時,一定要按先低倍后高倍物鏡順序使用。
(三)顯微高倍鏡觀察的順序:移動標本,把要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觀察時如需調換玻片標本,要將高倍鏡換成低倍鏡,取下原玻片標本,換上新玻片標本,重新從低倍鏡開始觀察。
例1.下面①~⑤是利用顯微鏡觀察時的幾個操作步驟,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甲轉為乙(如圖),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②調節光圈 ③轉動細準焦螺旋 ④轉動轉換器 ⑤移動標本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⑤
C.②→①→⑤→④ D.⑤→④→②→③
(四)下降鏡筒時,雙眼必須從側面注視物鏡和玻片標本的距離,使物鏡貼近玻片但不觸及玻片標本,以免壓壞玻片標本和損壞物鏡。
(五)隨時保持顯微鏡清潔,觀察臨時裝片時,一定要將蓋玻片四周溢出的水或其他液體用吸水紙吸干凈,以免污染鏡頭,已被污染的鏡頭要用擦鏡紙擦試。
方法技巧二: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
物像偏哪回中央,標本向哪移。因為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所以物像移動方向與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相反,如:物像偏右下方,移回視野的中央,物像需要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就要向右下方移動。如:
例2.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一個“P”字,且偏向右下方,實物是( )
A.b偏向左下 B.p偏向右下
C.q偏向左下 D.d偏向左上
方法技巧三: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一)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放大倍數是指直線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積比)
例3.一個細小物體若被顯微鏡放大40倍,這里的“被放大40倍”是指( )
A.體積 B.表面積
C.像的面積 D.長度或寬度
(二)目鏡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短,物鏡相反。
(三)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視野暗,物像大,細胞數目少,物鏡離標本的距離近;顯微鏡放大倍數小,觀察到的視野亮,物像小,細胞數目多,物鏡離標本的距離遠。
例4.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4個不同倍數物鏡組合來觀察血細胞涂片。當成像清晰時,每個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所示。如果載玻片位置不變,用哪一物鏡在一個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 )
(四)低倍鏡倍數×低倍鏡下視野直徑線上的細胞數=高倍鏡倍數×高倍數下視野直徑線上的細胞數。
例5.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視野內沿直徑可看到8個完整的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在視野中只能看到這行細胞完整的( )
A.1個 B.2個
C.4個 D.32個
例6.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
A.2個 B.4個
C.8個 D.16個
提示:此題與例5不同,這64個分生組織細胞是排成一片的,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由100倍放大到400倍是指視野中長和寬同時放大,當細胞被放大100倍時,每個細胞的面積為100×100=10000,當細胞被放大400倍時,每個細胞的面積為400×400=160000,設此時視野內的細胞數為X,根據視野面積不變的原則得出64×10000=X×160000,X=4。
方法技巧四:判斷顯微鏡視野中的污點位置
判斷污點(污點可能存在于目鏡、標本或物鏡上):轉動目鏡,污點不動,說明污點不在目鏡上;移動標本,污點不動,說明污點不在標本上;轉動目鏡,移動標本,污點不動,說明污點在物鏡上。
例7.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在視野中看到有一黑點,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標本,黑點都沒動,可斷定黑點最可能是在
( )
A.反光鏡上 B.目鏡上
C.物鏡上 D.玻片標本上
通過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與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及相關習題的訓練后,有利于學生抓住重點,總結規律,提高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