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新媒體技術等新媒體迅猛發展。新媒體資源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現代教育打開了全新的思路。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借助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使得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實際,這是一條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的有效途徑。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將針對如何借助新媒體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從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如何引進新媒體展開語文教學及相關策略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媒體;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們的生活、工作以及教學方式和方法不斷被改變著。語文是一門知識面很廣、實踐性很強、綜合性很高的學科,新時代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不應只局限于課堂,更應該把語文的教育教學融入學生的課外,需要借助于新媒體的作用,讓新媒體走進語文教學,同時讓語文教學走出課堂。
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基礎學科,貫穿了整個教育階段。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深受升學壓力的影響。以往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也主要圍繞著考試來展開,在學校里是單純的灌溉式教學,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使得我們的教學往往事倍功半。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運用理論技巧及知識,而且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因此語文教學的重點是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挖掘學習潛能,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之成為教學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然而受以往教學功利化思想的影響,語文教學的應試化特點仍然很明顯,因此實際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仍是“技能傳授”事項,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卻是不斷受阻,以上諸多原因使得學生的語文意識淡薄,缺乏對語文活動的參與興趣,最終導致初中語文水平和道德水平處于下滑狀態。但是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這就需要對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通過將新媒體資源引進到語文教學當中,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課堂學習效率不斷提高,通過新媒體讓語文教學走出課堂,建立同學間的學習組織,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使得學生能夠分辨是非,具備自主思考能力和主觀能動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二、新媒體在初級中學語文教學的應用概述
初級中學語文教學的新媒體運用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通過無線通信網、互聯網、衛星等渠道及手機、電腦、數字電視等終端,為教學提供生動、形象的語文知識的傳播。通過運用新媒體教學方法來增進師生間的互動,利用關鍵知識點來抓住學生的興趣,通過層次漸進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點的同時,不斷進行自主思考,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教育部印發的《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意見》,培養學生需要基于學科素養進行,需要培養學生掌握初中語文的理論知識并且能夠將之實踐到社會生活中。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不斷通過課堂提問設計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師開展教學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相結合,落實到日常教學中,使得學生從以往意義上掌握理論知識為學會了,轉變為掌握理論知識并具備應用能力為學會了。
三、如何借助新媒體開展初中語文教學
(一)構建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之一。教師通過新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養成對于知識的探索和研究能力,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構筑好語文學習思維。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細節,能夠因人施教,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布置課堂作業,將學生的差異培養工作做得細致,同時教師要不斷注重自身職業素養和水平的提升,有效地構建初中語文教學課堂。
(二)利用新媒體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途徑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一般都遵循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知識傳授模式,教師是孩子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課堂是孩子學習的唯一場所,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和途徑比較單一。但是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講授者,更多的是學生學習的良師益友,需要特別注意對于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在知識講授過程中,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通過構建一定的情景,設置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不斷引導學生自主對于知識點進行探討和分析,使得學生自主尋找答案,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思考能力,讓學生在多渠道、多方式、多選擇中更加自由,更加有自主性,更加有選擇性地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和渠道,豐富了語文學習的形式,讓語文的教育教學不再只局限于課堂,不再只局限于老師,更是面向生活。
(三)利用新媒體資源開展初中語文課外時間活動
受到傳統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語文教育的教學往往拘泥于課堂之上,無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為有效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深化落實“核心素養”教學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將初中課堂拓展到課外。由于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課外拓展活動往往單一化、形式化,教師對學生課文拓展活動難以提供直觀的輔導,學生參與語文活動的熱情不高,因此也就致使語文拓展教學活動效率驟減,長此以往,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信心也比較低。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新媒體資源拓展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信息和網絡技術手段,將不同的初中生聯系到一起,通過語音交流、視頻直播等方式,全面提升課文拓展實效性。
(四)通過多媒體教學資源引進,助力初中生語文素養養成
語文教學具有基礎性、人文性、工具性等多重特點,比如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應該注重學生人文教育的加強和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但是傳統意義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模式為教師往往將簡單的文字描述當作指導學生寫作的重要材料,但是忽略了文字性材料缺乏直觀性和很難提高學生感知效果的缺陷,這樣的寫作教學往往造成學生無中生有、無病呻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中語文教學的實效性。通過在實際初中語文教學中積極應用多媒體,不僅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可視的寫作材料,而且能夠觸及學生內心,對于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很大的幫助。
四、借助新媒體展開語文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學生興趣和愛好的培養
正因為興趣和愛好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所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就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對于語文學習有興趣的學生總是能主動地去學習課本理論知識,積極提升自身的語言技能,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經常予以應用。而相反的,對于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在課堂教學時往往是精神狀態不佳,對于語文教學的實踐活動很少參與,語文成績不理想,多媒體新媒體資源的引進,可以使得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的生字記憶和課文背誦,相反地,更多抽象的意境會通過新媒體資源中的畫面、聲音等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二)結合實際生活改進新媒體教學方式
初中語文教師在制作教學課件時,可以結合學生提供的結合實際生活情境的譬如文本、視頻、照片等素材,制作成新媒體教學材料,同時注意結合實際剖析課文講解的要點以及同學在課文基礎方面展開深入探究。結合實際生活的新媒體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并全面提升語文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效率。
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較為常見的有懸疑式教學法,通過設置疑問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逐步地探索語文學習過程,通過逐步地分析來得到正確答案,這樣同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語言思維和探索能力。
(三)注重鼓勵學生,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
信心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具備足夠的自信,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自信傳遞給學生,同樣在課堂上需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借助新媒體教學的先進資源,采取多種多樣的課堂授課和課外任務布置,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使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把語文學好。
(四)結合新媒體資源,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教學策略展開,而是需要結合語文課文內容對初中生進行審美教學。通過要求學生完成對文章的一遍仔細通讀,教師結合新媒體視頻完成對文章描述的畫面演示,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感悟和體驗。引導同學們醉心于審美畫面后,教師要求學生組隊對文章中畫面展開討論,然后再對文章的美感進行總結概括。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學生可以從審美的角度深刻對文章進行認識,進而有益于學生審美能力的養成。
(五)結合新媒體資源,進行教學內容的實踐創新
初中語文書本上的實驗內容都是已經得到論證的知識,單純地依賴課本進行教學容易固化學生的思維能力,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知識的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對教材中的素材進行深化和探索,通過進一步的解析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結合生活實際,對于課本知識點完全掌握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要求學生針對有探索價值的素材,主動進行素材解析和探討,在教師幫助下進行實踐探索。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和創新素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共同提升。
五、總結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文學素養是現代初中語文課堂的主要目標,結合語文學科中的文字描述抽象性的特點,不能單純依賴語文教學思想灌輸的傳統模式,而新媒體在語文教學課堂教學上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和審美教育的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將教育教學同孩子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借助于新媒體這一活躍的形式,使得語文教學能夠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讓新媒體走進初中語文課堂,使得初中語文的教學借新媒體走出課堂,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顧明,李建邡.建構多維開放的語文教學空間[J].語文知識,2015(12).
[2]曾蕊.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詩詞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1).
[3]劉新蘋.例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5(25).
[4]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作者簡介:王曉嫣,女,1995年生,渤海大學教育與體院學院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