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妮
【摘 要】幼兒時期是兒童身體發育和心智發展的黃金階段,教師應積極開發教育資源,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部隊環境為幼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濃厚的軍營氛圍、直觀形象的事物均可有效調動幼兒的感官思維,拓寬他們的視野,使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對此,本文從幼兒學習和成長的基本特點出發,探討了部隊中所潛藏的教育資源,并提出了如何利用部隊資源來助力幼兒環境適應能力提升,望對廣大教育者有些許參考意義。
【關鍵詞】部隊資源;幼兒;環境適應能力
一、幼兒學習和成長的基本特點
3-6歲幼兒學習和成長均遵循著一定的特點:一,幼兒學習活動源于基本的興趣和需求,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總是期望能夠探索更多新奇的事物;二,幼兒學習以直接經驗為主,依托于強大的記憶和模仿能力,幼兒可在自主體驗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經驗和能力的增長;三,幼兒身心發展的多變性,在成長過程中幼兒會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環境的影響,良好的環境氛圍能夠促進幼兒形成完整的人格,但是環境也會對幼兒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合理開發幼兒教育環境資源,可助力幼兒健康幸福成長[1]。
二、部隊中蘊藏的幼兒教育資源
部隊中蘊藏著豐富的幼兒教育資源。按照性質的不同,可具體劃分為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
(一)物質資源。部隊中的物質資源涵蓋較多的內容,如軍事訓練場地、軍營武器裝備、軍事體育活動等,這些都是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幼兒教育活動時,教師可帶領幼兒集體走進軍營,通過近距離觀察各種武器裝備和解放軍叔叔日常的訓練,加深幼兒對部隊的感性認識,強化他們的愛軍愛國情感。
(二)精神資源。部隊的精神資源主要指的是部隊的文化底蘊,包括軍營文藝、國防知識、軍人愛國奉獻故事和軍人本身等,幼兒長期處于軍營教育環境下,時常可以看到解放軍叔叔們精神抖擻、整齊劃一的隊列訓練,同時還有他們干凈整潔的內務,這些無不透露著軍人堅強、勇敢、自信、自律的優秀品質,幼兒在耳濡目染中便會逐漸向解放軍叔叔們靠攏和學習,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堅韌的品格。
三、如何有效挖掘部隊資源助力幼兒成長
環境適應能力是衡量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讓孩子通過直觀的感受,自主去體驗并獲取經驗和能力的增長,深入挖掘部隊優質資源來促進幼兒環境適應能力的提升,具有必要的現實意義。
(一)創建“走進軍營”園本課程
現時期的幼兒普遍呈現出適應能力差的特點,為此幼兒園需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在現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創建充分利用部隊資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走進軍營”園本課程體系,將環境適應能力培養滲透到幼兒學習的五大領域、各類游戲活動中,利用部隊中真實情境、營區資源,設計五大領域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等,在“愛軍學軍”課程體系中融入幼兒適應能力的目標與相應活動。
(二)組織部隊特色實踐活動
1、自主體驗,培養幼兒生活適應能力。
為了深入挖掘部隊教育資源,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幼兒園可以部隊文化為指導理念,建設新時期下的學軍幼兒園,引導幼兒逐步形成軍人般的意志品質。例如,幼兒可在教師的引領下愉快地走入軍營觀摩解放軍叔叔的匯操演練,領略軍人的颯爽英姿,參觀部隊警衛連宿舍的內務,學習解放軍叔叔們整潔有序的作風,且在軍人叔叔的指導下,自主去體驗疊被子的過程,從而增進與解放軍叔叔的交流,并通過體驗過程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如小班階段,需要掌握系衣扣、穿鞋子等基本能力;而中班階段,則可以適當開發幼兒的自主管理能力,讓其自行去分發碗筷,值日打掃;到了大班階段,則可以加強培養他們的自主服務能力,讓其自主整理床鋪、書包等,并鼓勵幼兒參與環境布置活動。
另外,3-6歲正是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增強幼兒體質,并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在設計體育活動時,可引入軍體拳,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拳法,如馬步、弓步、踢、打等基本動作,邀請解放軍叔叔指導孩子們練習,不斷增強幼兒肢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互動參與,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
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主要體現在積極的生活態度,教師可通過創設具體的生活情景,組織幼兒共同演繹,強化規則意識,逐漸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如,教師可組織中班和大班幼兒演練看望部隊退休革命軍人的情景話劇,請幼兒自選部隊軍人或探望者等角色進行扮演,促使幼兒在演繹角色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同時也可借助走入軍營的契機,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軍營團隊游戲活動,利用拉歌對唱活躍孩子們的情緒,而且也可組織幼兒們與解放軍叔叔一同玩“找朋友”的游戲,進一步拉近幼兒與軍人間的互動關系,幫助孩子們在愉快的玩耍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還可通過節日契機開展軍幼聯歡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表演,與軍人叔叔一起在舞臺上勇敢表現自己,為更多的人帶去歡樂。又如,教師帶領幼兒去慰問部隊里的老將軍、老紅軍,讓幼兒能夠有機會親近這些了不起的老干部,激發幼兒的同情心,讓其懂得關愛老人。通過組織一系列的部隊特色實踐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與人交往的樂趣,并強化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
(3)潛移默化,拓展幼兒學習適應能力。
走進軍營和解放軍叔叔一起訓練軍姿軍容,在吃飯前組織幼兒集體唱軍歌,由教師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選擇適宜的訓練內容,具體有立正、稍息、跨立、原地踏步走、行進間踏步走、向右看齊、報數、敬禮等[3],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身體姿態、書寫姿態;同時體驗軍營秩序感,幫助幼兒潛移默化地養成安靜坐、仔細聽的良好學習習慣;幼兒的認識學習活動均源于興趣和需求,因此教師可通過組織認識部隊武器裝備、參加模擬演練活動等,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為實現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有效對接。
通過挖掘部隊資源,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創建“走進軍營”園本課程和組織豐富多彩的軍幼集體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鍛煉自我、展現自我的機會,并在此過程中,幫助幼兒逐步建立自信心,培養其生活自理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從而增強幼兒的環境適應力。
參考文獻:
[1]劉海燕.融合部隊資源共促幼兒文明習慣養成[J].成才,2017(06):55-56.
[2]張暉.部隊資源對幼兒園大班幼兒常規教育的隱性幫助[J].新課程(下),2014(06):164.
[3]張旭.部隊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利用的探索與思考[J].新課程(上),2014(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