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級財政要切實加強對市、縣財政履行支出責任的指導和監督,并通過調整收入劃分、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強市、縣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省級各職能部門要落實部門主體責任,承接基本公共服務相關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調整完善省以下制度政策,指導和督促市、縣落實相關保障標準。市、縣在確保國家基礎標準和省級標準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制定高于國家基礎標準和省級標準的地區標準,應事先按程序報上級備案后執行,高出部分所需資金自行負擔。
以發展特色雜糧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為重點,積極整合和規范發展各級供銷社倉儲物流企業、各類雜糧加工企業,逐步實現雜糧加工產業聚集園區,不斷挖掘雜糧產品增值潛力。支持農戶和農民合作社改善篩選、烘干、清選分級、儲存包裝等商品化處理設施條件,推廣適用技術,提高雜糧交易的標準化程度和經濟效益。與有關科研院所和機構加強合作,加大雜糧功能性食品研發力度,擴大功能性食品終端銷售,優化雜糧市場銷售結構,推進雜糧功能性食品進早餐、進食堂,進車站、進機場、進超市。進一步提高雜糧生產的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和產業扶貧。
重點建設“互聯網+山西優質雜糧”大數據交易平臺,采集全國各類產地市場建設運行信息、優質雜糧交易信息和電子商務服務信息,掌握雜糧交易品種、交易價格、交易量和產品流向等信息,提升優質雜糧產銷對接效率。推進優質雜糧交易線上線下創新發展,開辟雜糧營銷新市場。


逐步加強完善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點建設,依托政務服務網和“一窗受理”平臺,加快推進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點“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探索建立“鄉鎮(街道)、村(社區)前臺綜合受理,縣(市、區)、鄉鎮(街道)后臺分類辦理,鄉鎮(街道)、村(社區)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流程,推動縣(市、區)、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式服務、統一平臺共享、全程效能監察”,實現地區范圍內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
突出“用戶”導向,研究解決一件事情涉及多個部門,企業和群眾需要“來回跑、往返跑”的難題,打通部門間辦事環節,建立一體化服務流程,開展企業投資項目“只跑一次”“標準地+承諾制”等聯合辦理、全程代辦服務。

通過延長市內A級以上景區的閉園時間,滿足游客和市民夜間觀光游覽、文化體驗、旅游購物等需求,帶動西安夜游經濟市場;結合城墻——碑林歷史文化景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工作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夜間旅游活動,樹立古城特色品牌形象。
對西安市主城區內以大唐西市、永興坊、土門、灑金橋、東新街、鐘鼓樓為代表的夜市資源進行梳理提升,對具備一定規模、一定檔次的夜市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引導其發展成為規模較大、輻射面廣、聚集人氣、富有特色的夜市中心。到2020年,全市具有規模的特色夜市達到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