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凈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控制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中早期護理干預的應用。方法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手術治療的腰椎骨折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手法,干預組采取早期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并發癥的發生率及術后康復情況。結果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2.5%,干預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0%,干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0%,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5%,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護理干預對于控制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效果顯著,治愈率高,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推廣。
[關鍵詞]腰椎骨折;術后并發癥;早期護理干預;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72.02
腰椎骨折位于脊柱骨折的首位,其相對于固定的胸椎與活動度大的腰椎之間,作為運動時的支點,損傷的幾率比較大,臨床上腰椎受傷為最多。其主要來源于頭、足方向傳出暴力,從而是脊柱過度扭曲而形成的,由于脊柱受傷,力量集中到椎體前部,同時又受到上下壓迫,進而向后移位,損傷脊髓。腰椎骨折的患者進行治療和恢復是會臥床進行,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運動量的減少也會出現不同的并發癥。本研究就針對控制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中早期護理干預的應用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進行治療的腰椎骨折患者80例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4~53歲,平均(47.5±3.8)歲;干預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5~56歲,平均(49.2±3.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術后常規護理的方式,當患者出現癥狀時,給予對癥處理,適當的視情況進行藥物治療。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早期護理干預,①環境護理,保證病房的干凈、整潔,空氣流通良好,室溫保持恒定,濕度適宜,減少一切外界干擾,防止出現感染。②飲食護理,給患者以清淡易吸收的食物為主,不要進食油膩、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及牛奶、豆類等易產生氣食物,向患者講解其中的厲害,多飲水,保證潤腸通便正常。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和分析患者對兩組護理方式的滿意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
對照組中發生尿滯留5例,便秘3例,肺部感染4例,尿路感染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2.5%;干預組中發生尿滯留1例,便秘1例,肺部感染l例,尿路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0%,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5%,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腰椎骨折是一種創傷性骨折,病情的輕重和受傷的位置有很大的關系,有的部位輕微的力量便可造成骨折,在這種情況下發生較為頻繁,或者因猛力撞擊而形成的錯位性骨折,骨結構損傷常伴有脊髓和馬尾的損傷,嚴重者會引起截癱,甚至于死亡;治療后其常常會合并脊髓損傷和其他系統進而引起并發癥的發生,如尿滯留、便秘、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主要源于血腫壓迫或減壓時操作沖擊所引起的,受損部位易出現的畸形,常規護理只是對癥處理,當患者出現某種癥狀是,給予對癥處理,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從本研究中就可以看出,干預組的并發癥發生率(1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42.5%),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70%)低于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97.5%),兩組之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腰椎骨折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患者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