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宇 張衛紅
摘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創立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建立國家政權的一次嘗試,盡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存在的時間很短,但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本文立足中華蘇維埃時期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梳理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經驗,為目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供借鑒。
關鍵詞黨 建設 執政經驗 現實意義
1927年11月至1934年9月是中華蘇維埃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中國實際,嘗試著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具體革命道路。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局部執政的新篇章。
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實踐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中央蘇區江西省瑞金縣召開了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議決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綱領,討論通過和公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土地法》、《勞動法》、《紅軍問題》、《經濟政策》、《民族政策》等決議與法令,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等63人組成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建立了系統完備的政治體制,確立了中華蘇維埃政權模式,領導根據地軍民大力發展工農業生產,發展私人經濟,文教體衛等各項事業,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在黨的建設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里程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實踐包括:
(一)創新民主選舉制度
從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召開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進行了三次民主選舉,選舉中,許多地方的選民都達到80%以上,盡管選舉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在中國千百年來封建制度統治下的中央蘇區的廣大群眾,能夠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鞏固了蘇維埃共和國基礎。
中華蘇維埃選舉制度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確立了蘇維埃選舉的民主原則。凡是居住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領土內的工農群眾,無性別、財產、宗教、種族、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居住年限的區別,凡在16歲以上、未喪失行為能力的,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第二,無產階級在選舉權中享有特別的權力。蘇維埃的選舉權屬于廣大勞動群眾的,不給剝削者和反革命分子選舉權,嚴格區分是否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人群。
第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采取了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蘇維埃選舉中區以上的選舉實行間接選舉,基層選舉實行直接選舉,因為鄉、市基層組織最近進人民群眾。
第四,賦予選民對代表的罷免權利。中華蘇維埃政權是廣大勞苦大眾建立起來的,“為了鞏固工農民主專政,蘇維埃必須吸引廣大群眾對于自己工作的監督與批評。每個革命的民眾都有揭發蘇維埃工作人員的錯誤缺點之權?!?/p>
蘇維埃在選舉制度上的創新,與當時國統區的軍閥獨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切實保障了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為今后的新中國的選舉制的形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加強法制和政治制度建設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和憲法的頒布,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兼有根本法和綱領的雙重特點,為日后的臨時中央政府頒布的其他各部門法提供了總依據,在這期間,蘇維埃政府頒布了土地法、勞動法、婚姻法和各種經濟法規等120余部。這些法律由國家政權組織頒布的。這些法律法規寶葫蘆廣大工農群眾的利益,保障了土地革命的開展,對打擊反革命的破壞活動,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安全,維護蘇維埃社會秩序的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第一部憲法,它賦予了人民廣泛的民主自由,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權組織原則,規定了蘇維埃政權的重大政策和原則,為蘇維埃的共和國的重大政治活動的法制化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礎,是后來人民憲法的雛形。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而我國現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民大會制度,追溯根源,就是工農兵大表大會制度。雖然二者的社會基礎、具體任務和完善程度不同,但是二者的形式和內容的本質是一致的,可以說,蘇維埃代表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雛形。
(三)重視廉政工作
中華蘇維埃政府成立后,中央蘇區在部分地區的腐敗現象十分嚴重,由于新生的政權自誕生之日起就處于舊思想、舊風俗、舊勢力的侵擾之中,再加上蘇維埃制度上的不完善,所以從誕生第一天就面臨著腐蝕與反腐蝕的斗爭,腐敗行為加劇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經濟困難,危害著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直接影響人民革命,為了避免貪污腐化、鋪張浪費、官僚主義等腐敗現象,中央蘇區在根據地進行廉政建設運動。蘇維埃中央政府著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發動群眾同不廉潔行為開展斗爭。1932年,項英在《紅色中華》中發表題為《反對浪費,嚴懲貪污》的文章,指出:“在后方的同志,除了積極領導群眾參加革命戰爭,建立鞏固的后方外,最重要的就是節儉經濟來供給紅軍,幫助紅軍去進行革命戰爭”?!斑@個時候,誰要是浪費一分錢,都是罪惡,若是隨意浪費,那實際是破壞革命戰爭。至于吞沒公款,營私舞弊等貪污行為,簡直是反革命。”建立控告局,開展廣泛的檢具運動,通過發動群眾檢舉,揭露貪污案件。
第二,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在思想上提高防腐拒變的能力。中央人民委員會規定各級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政府制定的制度和法規、文化知識,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和文化程度。
第三,重視法律法規建設,從制度上保證勤政、廉政建設的開展。為了嚴懲貪污浪費行為,1933年12月15日,中央執行委員會下發了《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第二十六號訓令。
第四,加強輿論監督,運用新聞工具推動廉政建設。中央蘇區時期,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輿論工具的作用?!都t色中華》報辟有“紅版”、“黑版”和“反貪污浪費”專欄。“紅版”專欄專門刊登廉潔奉公、積極工作的工作人員;“黑版”專欄專門刊登消極腐敗、不作為的工作人員;“反貪污浪費”專欄專門刊登對貪污浪費工作人員的處理結果。
(四)注重作風建設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教育下,各級蘇維埃政府的工作人員始終保持著高昂的精神,在完成各項革命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的工作作風。概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
第二,樹立群眾觀點,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蘇維埃政府是工農群眾自己的政權,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樹立起群眾工作的理念。中央蘇區的干部以良好的工作作風、高尚的革命精神,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為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工作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第三,開展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來克服各種錯誤傾向。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斷揭露黨內出現的各種錯誤傾向和不正之風,鞏固和發展了黨的團結和統一,提高了黨的戰斗力。
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啟示
(一)堅持執政為民,始終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無論何時,都始終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充分發揚民主制度,推進中國民主政治進程
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保證。目前,由于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道路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民主政治進程:
第一,需要人們積極培育公民的社會主義民主意識,培養公民主人翁意識。
第二,發展基層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制度。
第三,吸收借鑒人類社會包括資本主義的政治文明成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服務。
(三)堅持從嚴治黨,高度重視廉政工作
廉政建設是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一部分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不惜損害社會的利益,為個人謀取私利。目前,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反腐斗爭形式依然嚴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嚴重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形象,甚至危及整個國家政權的生存。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革開放進入關鍵階段,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必須高度重視廉政建設,使我們黨經受得住市場經濟條件下和改革開放的考驗。
總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在中央蘇區中國共產黨在執政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的工人農民、士兵、革命知識分子和其他革命群眾”,“創造了紅軍,建立了工農代表會議的政府,建立了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權模式是中國共產黨建立自己獨立政權的最初嘗試,但是由于這一時期的政權思想只是依據馬列主義關于民主政權建設的一些基本原則,直接借用別的國家無產階級革命中政權建設思想,不可避免地脫離了當時中國革命現實情況,但是,我們黨積累了寶貴的執政經驗,包括創新民主選舉制度,加強法制和政治制度建設,重視廉政工作和注重作風建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也要堅持執政為民,始終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充分發揚民主制度,推進中國民主政治進程,堅持從嚴治黨,高度重視廉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