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潘彤光
摘要:隨著高校的不斷擴大招生以及校園建設規模的不斷加大,學校中的人員數量有了質的飛躍,火災發生可能性也呈現升高趨勢。目前我國多數高校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已經有了明確重視,但仍存在一定弊端,影響了消防的全面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特點,研究了目前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完善對策。
關鍵詞:消防安全;高校管理;完善對策
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高校在規模的不斷擴大中消防問題逐漸顯露。由于建校年限影響,部分老舊社區和校區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基礎薄弱,火災隱患較大[1]。作為社會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若發生火災會產生明顯社會影響。且由于校內人員分布較密集,火災所致人員財務及生命安全損傷程度較大。本文以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為切入點,研究了目前工作中的問題所在及完善對策。
一、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特點
(一)宿舍隱患較大
相對于教學樓和食堂等建筑而言,高校宿舍相對發生火災的幾率較高,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說明。首先,部分學生在宿舍內吸煙和使用酒精爐、蠟燭之類的物品,用火不當導致火災;其次,老舊宿舍樓的電線老化,容易在使用時產生線路火花引發火災[2];最后,隨著學生對生活要求的不斷升高以及各類電器的升級,除了充電器、臺燈之類的常見小功率電器外,學生可能違背宿舍管理規定擅自使用吹風機、熱得快、電磁爐等大功率電器,并未考慮到宿舍用電荷載能力而引發火災。
(二)疏散難度較高
目前我國高校在宿舍規劃上大多為四名、六名、八名學生住一間,一幢宿舍樓分為多層,每層有十幾間宿舍,以走廊區分。一旦發生火災,人群的疏散速度較慢,容易發生踩踏之類的群體性事故。在高校教學樓中,各類文藝活動、社團活動、班級活動、院系活動之類的群體性活動較頻繁,由于逃生技能及消防知識上的欠缺性,一旦發生火災,密集的人群流動速度較慢,易產生場面混亂情況。
(三)社會影響面廣
由于高校是人才培養基地,從社會層面來看,一旦高校發生火災會直接導致學生家長對高校管理上的質疑,引發各界媒體及社會各層次的關注,無形中給予高校較大壓力。且隨著我國高校對外交流活動程度的不斷加大,外國留學生的數量明顯增多,發生火災后負面信息向國外流通的速度較快,易引發國際上的不良影響。
二、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問題所在
(一)消防檢查流于形式
目前我國高校在消防工作的階段性安全檢查措施上大多以檢查宿舍及教學樓是否配備了滅火器為主,并未深入檢查各個宿舍及教室內是否存在消防隱患,在檢查的程序及內容上并未實現制度化[3]。受到消防安全檢查規范性的影響,滅火器的使用與配置基本可達到要求,但在消控室、自動滅火系統、用電管理、水源管理、消防通道管理等方面隱患無法及時排查,消防工作存在明顯滯后性。
(二)超負荷用電
用電安全問題是引發火災的重要因素,由于部分高校建校時間較早,在教學樓及宿舍建造時并未考慮到目前的使用人數及使用需求限制,在用電規劃上無法承載大功率電器。隨著學生對住宿要求的不斷提升,目前不少高校在公寓樓內增添了電視機、洗衣機之類的設施,但宿舍中用電仍存在明顯限制性,學生在宿舍內擅自使用電吹風、熱得快、電磁爐之類的電器時,用電可能超出原本負荷;或在某段時間內用電量急速激增,電力設備若不堪重負則可能引起短路或電火花而引發火災。
(三)消防意識不足
目前我國高校并未嚴格執行消防演練工作,不少學生與教師并未參與過火災演練活動,在發生火災時不懂得自救方式及逃跑最佳路線,導致救火時機錯過,影響到火災的有效控制。由于高校對消防知識的普及程度及普及面限制,學生缺乏安全意識,在用電方面存在僥幸心理[4]。部分學生存在明顯依賴心理,認為消防安全只需要學校單方面負責即可,缺乏防范火災的主動性。
三、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完善對策
(一)落實安全責任制度
高校必須在安全制度上不斷完善,包含疏散設施管理、火災隱患整改、防火檢查巡查、用電安全管理、用戶安全管理、消防安全培訓、滅火器材保養、滅火器材管理、疏散設施管理、場所防爆管理、易燃易爆危險品管理等多方面,并確定獎勵制度及工作考評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確保消防工作職責明確。同時,應在管理上實現有效監督、有力巡查的工作模式,在聯動機制下不再單純依靠學校保衛部門,應確保各部門通力合作、安全部署。
(二)創新消防安全宣傳
高校應聯合當地消防部門為學生展開更具專業性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工作,通過會議或講座的形式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宿舍用電安全的重要性。在學校內部展開滅火實踐演練以及火災逃生實踐演練,確保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滅火器并具備正確的火災自救能力。在宣傳方式上,除了會議、講座等形式外,還可通過社團活動、實踐活動、參觀消防局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對普及消防安全知識的參與性。
(三)消防隱患排查
在教學樓及學生宿舍中增加消防基礎設施的配備數量,定期檢查各類消防設施是否能夠正常使用并在設施旁張貼醒目的使用要求及步驟,完善對消防設施的維修及保養工作。在宿舍內展開組織排查及個人自查等多種形式的整改工作,及時發現宿舍樓內的火災隱患,向學生清楚說明擅自使用違規電器的危險性。若發現仍存在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行為,必須由學校保衛部門及時做出反應,盡早處理。高校應提升消防安全方面的技術防范能力,安裝網絡視頻系統和智能報警裝置,對宿舍樓和教學樓內的安全消防狀況隨時檢查,為安全逃生、控制火情贏得寶貴時間。
結束語
綜上所述,消防安全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點項目,必須在展開廣泛性安全宣傳的同時確保硬件設施配備的完善化以及管理層面的嚴格制度化,讓消防安全被真正重視并落實各項具體性工作,從本質上提升高校消防安全工作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丹.新形勢下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思考與對策[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34(04):89-92.
[2]董宏娟.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技資訊,2016,14(36):230-231.
[3]韓強.高校消防安全意識對消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職工教育,2014(22):93+95.
[4]韋禎迨,孫祺.新時期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存在問題及對策初探[J].科技信息,2013(06):5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