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應轉變管理理念,建立科學合理、容易操作的管理制度,即可以節約學生時間,又可以讓學生社團活動有效開展,取得成效。培養學生領袖讓學生干部成為社團活動的主要抓手,能更好的找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班級、支部社團建設形式多樣,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社團活動的主體,多方位,立體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社團活動;培養學生領袖;支部社團
服務學生的健康成長是中學群團工作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水平,還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注重學生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做到學和思的結合,行和知的結合。學校、支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沃土,讓每一個學生沉浸在“自主、和諧、完善、發展”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新常態下中學學生社團活動如何有效組織,筆者從三個方面探討這個問題。
一、學校應轉變管理理念、建立科學合理,容易操作的管理制度。
(一)制定科學合理、規范、容易操作的管理制度
高中學生社團所涉及的內容繁瑣細碎,牽涉眾多,事關學生的升學擇業,實行精細化管理對于節省精力、科學分配時間具有較為顯著的功效。因為高中學生在時間上一點點的節約,積攢起來就是一筆龐大的財富。只有更新社團管理理念,制定適宜的組織結構,優化高中學生社團的運轉經營模式并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
(二)轉變學校的社團管理理念
開拓創新中學社團管理機制,加強對學生社團行為的管理,明確界定學生社團建設管理的有效范圍,規范各種學生社團開展社團活動的流程,優化社團風險規避機制。對社團的成立進行嚴格的審核,對社團成員的素質進行嚴格的把關,以保證社團的組織紀律性。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青少年之家。學校團委指導社團活動過程中要將學生社團引入高中生思想教育工作體系中來。校團委必須將社團活動的內容從消遣娛樂引入到成長學習的層面上來,以提高社團活動的檔次和內涵。學校宣傳、科研、后勤等相關部門都要結合本部門的工作職能,對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發展給予必要有效的支持和指導。
(三)轉變社團輔導教師的管理理念
社團指導老師在策劃活動和組織活動時,必須摸清成員的思想狀況、知識才能和性格特點,據此來安排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做到有的放矢。指導教師在策劃活動時,應盡力做到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形式新穎、氣氛和諧,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趣味性很強的環境中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提高。
二、培養社團學生領袖,讓學生干部成為社團活動的主要抓手。
改善混亂的學生社團管理環境以及提高管理階層人員的整體素質,也會為學生社團聚集人才,提升學生社團的品質。
(一)學生社團領袖的選拔。學生社團領袖的選拔可以參照學生會干部的選拔流程,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平等的選拔制度,促進學生領袖的發展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正,評選結果需在校網絡平臺進行公示,接受學生的監督。
(二)要建立社團學生領袖的培訓制度。對于新一屆的學生社團領袖要進行業務培訓,為他們講解學生社團領袖的主要職責、活動方案的審批流程、經費的管理制度及在社團活動組織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社團活動中面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社團的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內容,確保學生領袖能盡快的帶動社團的發展,處理社團的各種日常事務。要安排上一屆的學生領袖進行管理知識的傳授,并與新一屆學生領袖進行良好的互動,通過“老帶新”的方式,使學生領袖可以盡快的掌握好社團的基本運行方式。
(三)確保社團學生領袖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學生領袖要做好學生之間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作用。對于學生的問題和所遇到的困難要及時反映給學校管理機構,及時反映給指導教師。在學校和老師的幫助下,及時的解決學生和社團所遇到的問題。學生領袖也要準確傳達學校和指導教師對于社團活動意見的反饋,可以使學生社團活動更加積極、健康、有序的發展,幫助學生社團活動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跨越。
(四)要對社團學生領袖進行定期的專業指導。社團學生領袖要帶領社團更好的發展,自身需要具備社團的專業領域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社團成員的認可和尊重。高中階段的社團文化,大部分都是集中于某個領域,作為社團的管理人員,首先只有對本社團所屬領域的知識更專業,才能幫助和指導社團成員得到提高。
(五)加強社團學生領袖的評價激勵制度。在對于學生領袖的管理過程中,對于工作出色、勤勉,在學生中口碑好的學生學生領袖,要進行肯定、考核,在考核中優秀的學生學生領袖,可以進行一定的獎勵??梢悦磕赀M行一次優秀學生領袖的評比,也可以在學生成長檔案中對優秀的學生領袖工作經歷進行如實記錄,表彰優秀的社團學生領袖。
三、開放式班級、班級社團形式多樣化建設。
(一)文化建設是一個班級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社團活動在班級行為文化建設過程中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實踐性。師生創建班級社團活動既是對時代變化的適應,也是共享生命歷程的快樂體驗。班級社團活動,以開放式班級行為文化建設為背景,尊重學生的教育發展規律,結合時代的特點,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注重文化的內涵,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覺形成融洽的班級文化氛圍。
(二)發揮班集體導向作用,打造特色班級社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中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便是班級的學生管理工作,其有助于實現學校教育的目標,進而使育人任務順利完成。組建班級社團,讓學生在朋輩互助的服務活動中體味到奉獻的幸福與快樂,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體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增強自信心和班集體凝聚力。
(三)班級社團活動形式多樣,學生興趣更濃厚。
班級社團活動靈活多樣,各班級可以自擬活動形式,活動內容。各班級根據自身特點,可以開展階段性,趣味性強的文體活動,隨時調整社團活動的內容。通過開展“班級社團活動日”或“社團巡禮周”,以活動、圖片、公演、比賽、作品集等形式集中展示班級社團活動成果,讓每個班級社團都有活動的空間,展示的機會;讓每位團員都有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
總而言之,學生社團應當以學生興趣為載體,注重學校、班級上下配合。發揮學生領袖特有的朋輩互助優勢,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組織、自我發展的功能與作用。引導學生建立和培養積極向上的、正確的興趣愛好,既有助于開發學生大腦、動手動腦能力,又是一種作為學習主業之外的有益補充和壓力釋放的好辦法。
參考文獻:
[1]朱雪玲.論中學生社團活動對學生自主成長的作用[J].南方論刊,2016(05):110-112.
[2]張會永. 鄭州市中學生社團活動問題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課題編號: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GS[2017]GHB0501
作者簡介:
蒲祥山(1981-),男,漢族,甘肅金昌人,研究方向:中學生培養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