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芳
摘要:高職教育化工類專業培養的是面向化工生產第一線有較強實踐操作技能和適應能力強、職業素質高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有助于實踐教學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闡述了高職院校化工實訓基地在對企業員工進行技能培訓、承辦技能大賽、培訓中職學校師資技能、開展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功能拓展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高職;化工;實訓
引言:
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基礎能力建設的核心之一,是服務社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抓好高職院校內涵建設、增強綜合競爭力的著力點和重要途徑。為此,教育主管部門及各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加強管理,努力把實訓基地建設成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等于一體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實體。另外的功能就是開展專業技術技能鑒定考核工作,并進行專業研究、技術開發、生產及新技術的應用推廣等。逐步發展為撫順乃至周邊城市培養高等職業教育人才的實踐教學、職業技術技能培訓、鑒定考核和高新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基地。
一、化工技術實訓基地的建設特點
實訓基地要不斷充實與改進培訓內容,改革培訓方法,培養學生職業技術技能及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操作訓練按照未來專業崗位群對基本技術技能的要求設置。實訓過程上要具有專業基本技術技能應用的真實性。在技術要求上要具有專業領域的先進性。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學到和掌握本專業領域先進的技術和工藝路線。在內容安排上要具有綜合性。通過實訓掌握本專業的核心技術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全面培訓。具有社會開放性,不僅承擔高等職業學歷教育的基本技術技能實訓,而且能承擔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的培訓任務,并努力實現產、學、研相結合,開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科學研究和專業技術應用研究。
二、化工技術實訓基地的實訓內容
1.化工基本職業技能的培訓
通過培訓使化工專業學生具備本行業崗位基本技能,提升知識和技能,職業培訓的內容是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為了實現職業培訓的目的,職業培訓的內容是相關崗位或工種的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2.產品的質量檢測分析
分析檢驗實訓主要由“有機化工產品檢驗室”、“無機化工產品檢驗室”、“冶金與建筑材料檢驗室”、“藥物檢驗室”、“環境分析監測室”、“農產品及深加工產品檢驗室”和“電子天平室”7個實訓室構成。學生應能掌握常規檢驗分析儀器使用方法,使學生能夠獨立進行常見化學樣品的分析,掌握相關產品質量管理和過程管理的技術,具有綜合分析和編寫綜合報告的能力等。同時,畢業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工業分析、環境監測、礦石品位檢驗、重要材料理化分析與檢驗,檢測儀器要定期鑒定、定期保養、定期校驗,并確保實驗室所有設備和計量器具均可量值溯源。對采用的檢驗標準和檢驗方法,實驗室則需要科學地進行分析,評價它是否與檢測項目相適應,是否為最新的有效版本,實驗室要動態跟蹤相應標準的更新,及時對其進行研究確定。
3.化工工藝類和單元操作技能實訓
實訓車間的布置除了有黑板、投影、臺凳等,還應該按照生產車間的模式布置,如管廊管架、冷卻水的循環利用,操作空間的預留、工具的擺放要求、逃生通道、消防設施等,墻面上掛放裝置圖片、工藝流程圖、操作規程、危險標識等盡量貼近真實的職業環境。在有限的條件下,選擇有代表性的操作進行實訓,如閥門、管件的安裝、應用,離心泵的操作、切換,換熱器的操作等。
5.計算機仿真實訓
計算機仿真實訓在化工生產過程實訓中是非常必要的一項,學員仿真系統的構建是按照實際工程而設計的,因此在該系統上的操作十分接近實際情況,學員通過該系統的訓練,能夠將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系統運行狀況聯系起來,模擬操作各系統運行檢故排障。仿真系統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學習和實訓平臺,完全沒有心理負擔,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獲得知識和技能。彌補了現場實習只能看不能動的不足。由于沒有安全問題的顧慮,可允許學員對部件、工具等進行仿真隨意性凋節。通過指導教師實訓現場循循善誘,讓學員完全進入角色,直接接觸感性知識來強化形象思維,使學員把不合理的隨意調節轉化為從中總結經驗的手段,從而給予了學員個性發展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感性到理性、從直觀到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同時,由于實訓系統可以由電腦直接進行成績評定,不會受到教師的主觀色彩的干擾,因而更能體現教學的公平性。
三、實訓基地功能的拓展
1、整合校內職業培訓資源,承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
學校按照“整合資源、聚合優勢、深度融合、科學發展”的十六字方針,根據哈職業技能發展需求,科學地整合專業、培訓設備和師資隊伍等各類教育資源,建成了以各專業實訓基地為平臺的技術培訓與服務體系,為區域企業員工素質提升提供了優質服務。
2、專業對接企業,提供員工職業技能提高培訓
學校專業直接對接企業需求,學校利用完善的實訓設施、先進的技能,為校企合作企業員工提供了化工研究、化工管理等崗位方向的技能提高培訓。
3、引企入校,開發實訓基地生產功能
為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加快人才培養速度、降低師資投入壓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學校完善了“筑巢引鳳、引企入校”的制度機制,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建產學一體校內實訓基地。企業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生產活動,并為企業生產提供必要的支持,企業需按照雙方達成的約定為學校開展教學、實習、教研活動提供服務。使學校和企業實現設備、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切實提高了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4、校企深度融合,為合作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加大科技服務和技術開發力度,為校企合作單位進行技術指導,提供免費化工咨詢,,密切了校企合作關系,實現了互惠共贏。
參考文獻:
[1]示范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教學運行的現狀及對策思考[J].成軍,吳仁艷,潘衛明.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1)
[2]工學結合與交叉互動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 閆啟東,陳紅云.化工時刊. 2009(02)
[3]“三個合一”校內實訓基地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研究與實踐[J]. 丁金昌,童衛軍.中國大學教學.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