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東
摘要: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代表。所以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是一個依法治國的國家,法律在社會建設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增強黨員干部的法律意識是十分必要的。現如今中國雖然建立了完備的法律體系,但一些黨員干部的法律意識還不強,黨員干部違法亂紀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這與我們國家建立法治政府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加強中國黨員干部的法律意識是迫在眉睫的。
關鍵詞:法治社會;法律意識;中國共產黨黨員;教學方法創新
一、前言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黨員干部作為國家建設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提升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對于促成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國家積極在黨校培訓課程中增加法律課程,以期提升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制約了黨校法律課教學質量的提升。文章將會針對這些問題展開研究探討,提出建議,提升法律課堂的質量,最終提升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
二、法律教學的特點
1、教學內容為法律理論
開設法律課的初衷就是增強黨員的法律意識,使得黨員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儲備,提升法治思維,用法律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之中,黨校開設的法律課的教學內容就是以法律條文為主了,缺乏身邊鮮活的案例,或者案例比較老舊。但是法律條文是十分枯燥的,教授者應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方式方法進行教授。提升學員對法律學習的興趣,增強對法律條文的理解。
2、平等性
黨校教學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教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師生關系。接受教學的黨員干部來自各個不同的崗位,分別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著自己的工作,每一個人都是業務骨干。這些精英、人才來到黨校學習法律知識,積極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教授者與這些學員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師生關系,他們二者之間是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授者起到的是一種指引與點撥的作用。二者良性互動,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樣的教學氛圍是促進了學員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
3、重實用
高等院校的法律教學與黨校的法律教學還是不同的,前者注重知識的講解以便學生的接受理解;而黨校的法律教學則是就黨員干部的具體條件來決定的。在黨校學習的黨員干部,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綜合素質相對較高,法律知識的接受能力較高。高等院校的法律知識教學,更多的是一種學術性的研究,更注重對法律深層次的一種探索。黨校教學更注重實際,黨校教授法律知識的意義是方便黨員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的應用,有較強的針對性,這也體現了黨學建設的實用性。
三、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
黨校的法律教學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黨員干部的法律知識、法治觀念還有待加強,法律培養要遍及全民。
(一)存在的問題
1、首先即是師資問題。法律教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課程,要想擔當一門法律課的教授者,首先自身就要有相當的法律水準,這就是問題所在。黨校現在缺少的就是這樣的人才,一些教授法律課程教師并非專業出身,法律的學習是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培養成的,法律教學需要擁有法律專業知識的教師來教授,否則即便是教授,教的也不過是皮毛,與本身素質的提高無益。
2、教學內容乏味、枯燥
黨校教授的知識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為主,法律條文內容繁多,又很難識記。不管是在哪個年齡段,不管身處何位,進行學習,本身的內容是枯燥無味的,無法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這就是黨校教學一種較為普遍的現狀。
3、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得當,教授將是事半功倍的;反之,則事倍功半。現如今,黨校的法律課堂的教授方式是比較單一的,大多采取課堂講授的方式,一些案例也是別處借鑒來的,缺乏一線法律事務的經驗和閱歷。這樣的教授,使得教員與學員并沒有良好的互動,二者之間缺乏交流,再加上本身法律條文的枯燥,課堂效果可想而知。學習貴在主動,但是單一枯燥的課堂講授方式,學員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效果不太理想。
(二)創新策略
1、提升教學者的綜合素質
教學者的綜合素質是關鍵,要黨校加強自身法律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招錄或者遴選法律專業教師等方式打造專業化師資隊伍,同時,對從事法律教學的老師進行定期專業培訓,補充法律知識;定期對其到公、檢、法、司、律師事務所調研,增加法律事務的閱歷等方式提升黨校從事法律教學老師的綜合素質。
2、內容形式的創新
枯燥乏味的法律內容、簡單的灌輸式教學,無法調動黨員干部學習的積極性。要通過選取生動鮮活的法律內容,貼近生活的案例,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積極開發出新的教學形式,如提問式、模擬法庭、無領導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升學員的參與度;提升法律教學的效果,從而提高學員的法律素質。
四、結束語
我國是一個依法治國的國家,法律建設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基層黨校的法律教學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就是對學習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選取,針對的學員的特點和培訓的主題,確定法律課程的內容,其次就是教學方式創新,改課堂灌輸式教學方法為良好的教學互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形式的創新以及教學內容的改進,二者相結合,學員的法律素養才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黃勝帝. 淺論黨校法律課教學的創新[J]. 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 2002, 15(1):59-61.
[2]田迎合. 黨校法律課教學的創新探討[J]. 科學中國人, 2016(7Z).
[3]辛彥. 黨校法律課教學的創新研究[J]. 科教導刊, 2013(16):176-177.
[4] 甘文.淺析黨校法律教育——以解讀《行政強制法》為例[J].延邊黨校學報,2010(2).
[5] 楊開華.論黨校學歷的法律地位[J].法制與社會,2010(35).
[6] 張懷濤.活躍學術服務社會:河南省圖書館學會三屆二次理事會及兩委會會議紀要[J].河南圖書館學刊,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