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理
摘要:小學高學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階段,在學校里,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育人是小學班主任的工作職責之一,老師們應當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將激勵策略靈活地應用到小學教育中,多關心小學生的想法和心里健康,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同時老師也應當通過自己的品德和行為教會學生做人、做事,這樣就能夠是小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小學高學段;班主任育人;激勵策略
1 激勵策略應用在小學班主任育人中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產生活節奏在不斷的加快,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有效地提高育人工作的實效成為每一位小學高學段班主任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育人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耐心,通過慢慢地引導學生來實現育人的目的。值得欣慰的是,眾多小學班主任在如何有效開展育人工作進行了研究,開始將激勵策略應用到小學育人工作中,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果。激勵策略就是指班主任在了解學生具體情況之后,通過肯定、鼓勵、表揚等語言去激勵小學生,從而使小學生內心感受到被肯定而做出努力的過程。由此可見,老師應當善于運用激勵策略,提高小學課堂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2 小學班主任育人中實施激勵策略的方法
2.1營造良好的班風,提升班級的精神面貌
班風是一個班級整體形象的代表,其對每一個學生的行為都具有一定的支配作用,因此通過良好班風的營造,可以實現提升班級精神面貌的目的。首先,班主任需要建立嚴格、合理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他們的意識中還存在很多的錯誤觀念,所有還需要一些嚴格的、合理的規章制度對小學生的行為起到約束的作用,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如果出現違反紀律的情況必須要受到懲罰,進而自覺的遵紀守法。但是在班級的管理制度設置中還需要注重人性化,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進而保證規章制度能夠滿足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求,實現因材施教。同時對于學生的懲罰也需要創新,要保證既能夠起到懲罰的作用,同時也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比如如果有的學生上課不遵守紀律,那么在下課期間必須要為同學們演唱一首歌,這樣既起到了懲罰的目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除了硬性的規定外,教師還需要起到表率的作用。教師的素質和形象直接影響著班級的管理效率,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而教師作為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也會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所以班主任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并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在學生面前塑造良好的師長形象,為學生做好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比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會強調學生不能遲到,那么教師首先需要保證自己不遲到。班級中良好班風的樹立還需要通過全體學生的努力,在共同的集體目標下引導學生不斷朝著目標努力,進而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因此班主任還需要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可以通過開展一些班級活動來使學生明白如何做到熱愛集體,熱愛集體的意義等,進而在潛移默化間使學生逐漸養成集體意識。
2.2做好班干部的培養和選拔工作
班干部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輔助者,對班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班級干部的設立也有利于提升這部分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在班級干部的選擇中還需要保證公平、公正和民主性。當前社會的不良風氣也會逐漸蔓延到小學校園中,會影響到小學生純潔的心靈,所以班主任需要加強對這方面的管理,在班干部的選擇中防止出現專權形式,而是要遵循民意,保證選舉的公平、公正性,這樣在以后的班干部工作中也會更加順利。同時,當前社會的競爭越演越烈,而且體現在各個方面,所以教師也需要能夠從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比如在班干部的選拔中可以適當地引入競爭機制,為每個學生提供競爭的機會,通過學生毛遂自薦的方式篩選候選人,進而激發學生的責任性和表達能力;最后做好班干部的輪換機制,班干部的委任并不是終身的,因此在每個學期開始時都可以進行一次換屆選舉,進而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到班干部工作中的機會,激發學生們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同時也使班干部在工作中能夠盡職盡責。在班干部的培養中班主任還需要能夠信任班干部,并學會放手。教師通過對班干部的工作匯報,了解全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于好的現象需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對于不良的現象需要及時的制止和批評。信任對于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激勵力量,所以在班主任的信任下,班干部的管理工作也會更突出。除了對班主任的信任外,班主任還需要對班級管理中的一部分事物放手,進而使班干部得到更好的鍛煉,但是放手并不是對班級管理工作完全放任不管,而是適當的為班干部做出一定的指導,使班干部逐漸學會如何開展工作,如何與同學進行相處等,進而不斷地提升班干部的綜合能力。
2.3注重愛的教育
雖然“管理”給人的感覺總是冰冷和生硬的,但是教師可以通過愛的融入,提升班級管理中的人性化,這樣才能夠保證小學生與班主任更親近,并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問題。首先,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以及家庭情況等,這樣更有利于班主任走入到學生的心中。同時教師還需要能夠尊重學生,教師的評價和看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情,小學生的心靈比較脆弱,渴望得到班主任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中也需要能夠從尊重學生的人格方面入手,注重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
3 結論
綜上所述,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不僅影響學校各項活動的開展,同時也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所以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中還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探尋合理的管理途徑,進而不斷的優化管理,提升育人品質。
參考文獻:
[1]張朝喜.高校班主任資助育人工作的思考[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10):134.
[2]任媛媛.職業院校班主任的育人藝術[J].職業,2017(20):44.
[3]劉琳.高職院校班主任育人工作中的官微平臺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7):36-37+4.
[4]曹靜,方璐,吳曉培.高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以同濟大學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9(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