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嬌
摘要:本文重點研究、探討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的重要性。《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可見審美教育是中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
關鍵字:語文素養 能力 審美
2017年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作文依然是最受關注的題型。今年全國卷2的作文試題材料由精心選擇的六個中華名句組成,試題命制充分發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自覺繼承、轉化優秀文化傳統。與之前相比,難度有了很大提高。單單靠寫作技巧、背些名言名句和典型素材就妄圖得高分已經絕無可能。要想在考試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從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入手,提升語文學習的審美能力。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把“語文核心素養”分解為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并提出:“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①可見審美教育是中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還可以激發學生潛在的審美情感,培育審美情趣,鍛煉審美想像能力,進而開啟學生的智慧,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 所以,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探討審美教學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語文活動是人形成審美體驗、發展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是通過閱讀鑒賞優秀作品、品味語言藝術而體驗豐富情感、激發審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領悟人生哲理,并逐漸學會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現美和創造美,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審美鑒賞與創造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劉熙載認為文學是"心學",是作家情志即"我"與"物"相摩相蕩的產物。② 所以語文應該是鮮活的、有生命的。語文是眩目的先秦散文、諸子百家,他給予我們智慧;是皎皎的漢宮秋月、凌云大賦,他給予我們幻想;是灑脫不羈,傲然不屈的魏晉風度,他告訴我們什么是獨立的人格;更是千紅一窟,萬艷同悲的紅樓一夢,讓我們去品嘗百味人生 。語文是詩經、楚辭、漢賦、魏晉古風、南北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明劇曲,明清小說。語文是滋養生命、凈化心靈的營養;是喚起良知、增加善念的召喚。
然而現在很多人錯誤的將語文學習簡化為機械記憶,將語文素養等同于試卷分數。的確,小學及初中階段會直接考查字音字形、作家作品等基礎知識,而高考則是將這些知識點具化到詩歌鑒賞、現代文閱讀乃至作文當中。它不會問你杜甫是誰哪篇作品是他的,而是通過你對杜甫的理解來分析概括,如《江漢》中“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選取哪些意象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以此來判斷你的思維觀念及語言概述能力。正因為中高考的考核重點不同,高中更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高中教學將一改初中“填鴨式”、“看管式”的教學方式,我們更強調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還一味地去機械記憶,將極大地影響學習效率。大家在課堂中應該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學習、探索,做課堂的主人,去主動探尋語文之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什么是美,卻見仁見智。在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的人生觀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勞動去創造人生業績,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錯誤的人生觀將導致人背離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為危害社會危害人民的罪人。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要培養學生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如果人人具有美的眼睛,美的心靈,美的雙手,那我們的世界將是多么美好!
二、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曹文軒先生有一段話很好地揭示了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一種信仰。讀與不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無際、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 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內閱讀,還要重視課外閱讀,更要重視個性化閱讀。在閱讀中開闊學生視野,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龍應臺在《為什么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中說“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③讀書、學習的意義不是分數。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Z]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劉熙載校注,袁津琥校注;《藝概》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M];中華書局;2016年08月
【3】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Z];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