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
摘要:語文是進行其他學科學習的前提,并且也是一項基本的生活能力,因此語文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習習慣對學習活動具有推動作用,這就要求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通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促使學生熟練掌握高中語文知識,并且實現自身語文素養的提升,最終實現高效的語文學習。
關鍵詞:高中;語文;學生
高中語文除了是語文知識教學的過程,同時還是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的環節,其中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鑒賞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語文側重在日常中的積累,因此,學生可以通過日常中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實現對語文知識的有效學習。根據我的語文學習經驗,提出以下幾點進行高效學習語文的探究。
一、豐富課外閱讀
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范圍,因此,學生可以通過大量課外閱讀實現知識寬度的延伸。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學生可以通過對課外閱讀的豐富,擴展自身的學習寬度。
我作為一名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會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課外讀物的閱讀。在我閱讀過的課外書籍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小說主要是對北方農民白家和鹿家幾十年的恩怨糾,以及對百年鄉村社會的生存原則被動搖和破壞的描寫。雖然其同名電影與電視劇都已上映,但是書籍給人的感受卻是非凡的。通過對陳忠實小說的描寫,我能夠對陳忠實的筆觸進行精神感受。另外,我還閱讀過《城南舊事》《呼嘯山莊》等。我通過大量課外閱讀,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文字的有效把握,實現對自身感情的抒發。
另外,我還閱讀過高爾基的《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外國著作。其中在外國著作中印象最深的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擺渡人》,其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名叫迪倫的女孩在遭遇死亡后遇見了擺渡人崔斯坦,在之后的旅途中兩人共同經歷的事情。通過對外國書籍的閱讀,我發現外國作家在寫作的過程中側重于對直接手法的展現。
我通過對課外書籍的閱讀,對我國與外國作家的寫作方法的分析進行自身寫作方法的學習。因此,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量的擴大,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二、善于獨立思考
思考是一種腦力行為,通過大腦的支配對問題產生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對大腦的靈活使用,促進大腦的開發。語文學習是邏輯思維中的一種認知培養,通過知識的不斷研究與思考,促進自身語言邏輯思維能力。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對語文問題的不斷思考,實現對自身語文知識儲備的擴充。同時,在思考的過程中實現有效學習活動。
我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對“之”字的解釋很難把握,其間有很多種含義的存在。因此,在對“之”字學習的過程中,我查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其中,“之”最常見的用法就是代詞,主要是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之”還可以指動詞,在《為學》中“吾欲之南?!薄爸笔堑健サ囊馑?;另外,“之”還可以指助詞,在句子中擔任一定的語法作用,如定語后置、賓語前置和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等等。通過對字典的查閱,我思考“蚓無爪牙之利”中“之”字的含義,整句話的意思是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所以本句中“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我通過對“之”字相關含義的查閱,再結合案例句子的思考,對文言文中的“之”進行學習。并且在進行思考研究的過程中,我發現語文中的樂趣。在之后的語文學習中,我對疑難問題經常進行思考研究,既可以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同時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三、進行日記寫作
從小學階段教師就引導學生進行日記的寫作,其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日記的寫作是持久性的習慣,因此,學生通過對日記的長時間寫作可以進行寫作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高效的語文寫作學習。
升入高中以來,我堅持寫日記,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進行記載,或者是對自己心情的描寫。經過長時間的日記寫作,我發現自身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而且教師在語文寫作課上對我的文章進行表揚。在寫日記的過程中,我不僅對自身發生的事情進行描述,其中還包括同學生之間的交往等。
日記寫作是一種長久性習慣的培養,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實現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學生可以借鑒我寫日記的方式對語文良好學習習慣進行培養。
基于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需對學生主體進行強調,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應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根據自身的學習方法促進自身的高效學習。根據以上我的學習經驗,學生可以進行豐富的課外閱讀,積累知識經驗;善于思考問題與探究,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借助日記的寫作,進行寫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高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方法的調整,最終取得優異的語文成績,并且實現自身文學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白和福.高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08):37.
[2]王光佑.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培養高中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生活教育,2012(2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