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華
摘要:小學的數學教學材料包含了大量的知識點和趣味性較強的數學問題,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應當將實踐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過程當中去,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價值,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為其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教學材料;知識點;趣味性;學習習慣;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概念說明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新課改正在大力推行的過程當中,小學數學教學使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完全符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同時,也滿足了小學生的實際需要。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內涵和含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提高對小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2、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重視對生活的提煉,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做到學以致用。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可以幫助學生將知識通過簡易的方式表達出來,更加容易學習和理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首先,因為小學生的身心還處在發展中的階段,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已經逐漸形成,但是,學生接受知識大多是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材料當中可以多設計一些卡通形象和圖片等,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這就證明了將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小學數學課程當中的內容很多都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一般情況下,其學習的內容都比較容易。比如,低年級的加減乘除法等等。這些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在生活中也經常用到。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也很容易將這些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另外,幫助學生學會數學的基礎知識對于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發展也是大有好處的。
最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去。小學階段是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需要合理的讓學生將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去,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
就當今社會而言,大部分數學教師應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講課的,因此,很難帶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對數學產生了厭煩的情緒。隨著我國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近些年不斷的對其進行完善和改革,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把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有效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欲望,同時,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也是大有幫助的。在此,我們根據有關的材料總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同時,通過對教師教學方式的不斷改良來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1)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改變
作為教師,要想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學習能力,就必須要摒棄陳舊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要盡可能多的使用多媒體設備,通過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轉變為直觀的內容,更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直觀的將學習的知識體現出來,將數學概念進行細化,使得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同時,在一定基礎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建構”。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圓的畫法”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將一條線段圍繞一個點轉動的動態圖像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現出來,先讓學生初步感受一下圓的形成過程。之后,把畫圓的分解步驟通過屏幕播放出來,使得學生對于圓的形成過程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由此可以看出,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不但可以使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還可以更好的引起學生的注意,進而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為了提高學生的對數學這一學科的認識,需要其學習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體現出數學學習的生活化。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要整合好教學的內容,把其中的應用題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靈活性。比如,在學生學習“米、分米、毫米”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多設置一些填空題對學生進行測試,如桌子的高度為100(),一本書的厚度3()等等問題,然后由學生自己填寫答案,這樣就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同時,也可以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3)將數學教學過程變得生活化
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首先需要提高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的興趣。學生興趣的培養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這就離不開教師耐心的培養,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師在開始上課之前,可以安排學生提前收集一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材料,并且,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除上述所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切近生活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述“認識人民幣”這一章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在教學中,可為學生創造一個超市的環境,同時選擇一些學生當收銀員,還有一部分學生來當顧客,如果有一位顧客在超市購買了八元六角的商品,給收銀員二十元錢,那么收銀員應當找給顧客多少錢。通過這個情境,可以使學生了解到人民幣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以及其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學生通過錢幣的找兌,不僅能夠完全掌握數學的知識,而且還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樂趣。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觀念,重視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個性差異體現,為學生以后的進步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家敏.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111+124.
[2]王槐.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6,(24):170-171.
[3]宋慶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思考[J].學周刊,2016,(30):132-133.
[4]馮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J].學周刊,2016,(1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