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華
摘要:解題教學是重要的數學教學活動。解題教學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了發展數學認知水平。本文總結了數學解題的“四重境界”,并結合實例教學“分數應用問題”的有效性措施對數學解題教學做了探討。
關鍵詞:數學 四重境界 解題
在解題教學過程中,往往有一種久悟不醒的怪現象:早慧型學生思維活躍,頻頻舉手;中游型學生悶聲不響,目光游離。晚熟型學生則目光滯呆,不聞不響。為改變現狀,本人在近五年來應用在課堂上來用樣例“四重境界”,讓學生在解法“五化八門”,此幾年的實踐令人欣喜,以下是本人踐行的過程:
以分數(百分數)應用為例
一、樣例呈現時“四重境界”
學數學光看不做是不行的,結果就猶如入金山卻空手而歸。數學必須得親自去做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才能將書本知識化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提高成績。筆者認為做數學題有以下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求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解決當前問題。古詩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如果不“上西樓”,怎么“望盡天涯路”呢?這是最基本的。
第二重境界是“反思”,反思題目涉及的知識點,解題的步驟、依據、方法、尋找不同的方法及常見的易錯點?!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到這一重最難,需要長期的堅持,需要耐心,需要決心,直到養成習慣。
第三重是“總結”,回想相關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回想所做過的類似的題目,小結解法的共同點,形成類型題的解題思路,甚至數學思想,從而能舉一反三。
第四重境界是“回歸”,就是獲得的知識經驗與書本知識聯系起來,回歸到書本上去。這樣不僅加深對知識理解的深度,而且形成知識的拓展。
二、解題過程中追求“五化八門”
數學應用題的構成要素是:具體內容,名詞術語,數量關系和結構特征。以數量關系為核心,整合教學分數應用題。教學時我們應該抓住讀、畫、議、悟等環節,理解題目的內在含義,為理解應用題打下扎實的基礎。
1、要在“精讀”上下功夫。
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應用題實質上就是由幾個相關聯的句子組成的一段話,在這段話里有許多信息需要學生去處理,這時學生就要用到語文知識,把多余的話去掉,保留揭示數量關系的句子。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多讀幾遍題,認真讀,仔細讀。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關系只限于加減乘除,重點就是要確定相關聯的量是加減,還是乘除。揭示數量關系的句子實際上就藏在條件或問題里,讀題的時候就要把這些句子找出來,理順關系。
例如:學校有故事書1200本,是科技書的
學校有故事書1200本,是科技書的 ,科技書有多少本?
關鍵句:故事書是科技書的
2、要在“細畫”上下功夫。
有不少的應用題,文字敘述比較抽象,數量關系比較復雜,小學生的思維又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對于一些抽象問題理解起來困難較大。
線段圖是凝固的應用題,用線段圖把一道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表達清楚,既鍛煉動手的能力,又要鍛煉分析思維能力。既便于理解應用題,更便于解決應用題。
例如:李老師打一篇論文,已經打了 ,休息一會兒后,接著又打了250個字,剛好是這篇論文的一半。這篇論文有多少個字?
關鍵句:打了這篇論文的 加上250個字剛好是這篇論文的一半。
設:這篇論文有x個字。
3、要在“廣議”上下功夫。
同一個數學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式,相互之間受到有益的啟發。通過討論還能披露謬誤,及時糾正學生在數學思維活動中的偏差?!罢胬碓睫q越明”,教學時必須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合作和討論,可以使他們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
4、要在“徹悟”上下功夫。
將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組合成一個整體進行教學,加強了交叉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理解數量關系,能溝通相關應用題的聯系,能弄清這類題的來龍去脈,從而加深對分數應用題結構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自學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以數量關系為核心,找關系,列出不同的等量關系式,學生思考比較直觀、容易,再抽象出算式或方程式,降低了思維坡度,體現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了“一例一類”而形成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
例如:學校生物室有蝴蝶標本和蜜蜂標本共240件,蝴蝶標本和蜜蜂標本的比是3:2,蝴蝶標本和蜜蜂標本各有多少件?
理解:(1)蝴蝶標本和蜜蜂標本的比是3:2,蝴蝶標本占3份,蜜蜂標本占2份。一共有5份,蝴蝶標本占總數的3/5,蜜蜂標本占總數的2/5。
(2)蝴蝶標本和蜜蜂標本的比是3:2,蝴蝶標本是蜜蜂標本的3/2。或蜜蜂標本是蝴蝶標本的2/3。
(3)蝴蝶標本和蜜蜂標本的比是3:2,蝴蝶標本有3x件,蜜蜂標本就有2x件。
因為兩個數相除就是兩個數的比,那么兩個數的比就是兩個數相除。所以有關“比”的應用題就是與除法和分數相關的應用題。這樣看來,“比”與除法和分數應用題內在聯系很緊密,學習時不要割裂開來,而應該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系,綜合考慮各自的特點,取長補短形成解題合力。加深對運算關系和數量關系的理解,以此來提高理解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總而言之,在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學生的思路越清晰,解題方法也就越豐富靈活且五花八門。因此,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得出正確的結果,而要進行必要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做到活學活用,也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于學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數學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數學探究教學的實施策略[J].陳亮,朱德全.數學教育學報.2003(03)
[2]數學技能教與學的若干思考[J].季素月.數學教育學報.2003(02)
[3]山丹. 小學數學分數教學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