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這些概念的出現,強調教育對象的全民化和終身化,強調教育途徑的多樣化和社會化,強調教育內容的整體化和個別化這些概念也隨之而生。傳統的班級化授課制很難再適應這一觀念的變化,所以介于傳統班級化教育和個別化教育的小班化教育便應運而生。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英語教學與大班的教學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學生在課堂內所平均占有的時間成倍增加,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程度得以遞加,課堂的教學活動更有利于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材互動,這種互動是師生共同發展的動力。
師生互動是新課程理念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在互動中,教師創設輕松活潑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呈現新內容,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實現語言的感知、理解、內化、運用,并能因材施教,開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其獲取成功的體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達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從而有更多的機會質疑、表達自己的獨立見解以及動手實踐,有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主動、健康的發展。例如,在講my pen pal 的過程中,我就充分利用網絡,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讓學生了解尋找筆友的一些常識,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讓每一小組在網上發送E-mail來尋找筆友,比一比哪一組的征友啟示寫得好,哪一組最先找到自己的筆友,學生興趣大增,而且很多小組都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尋找到了筆友。正如教育理論家布魯姆所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小班化英語教學為教師提供了寬廣的空間,便于教師充分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會探索、會學習、會運用英語。
生生互動是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這種合作學習從教學過程的集體性出發,針對傳統教學忽視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著眼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的普遍性,將合作性的團體結構納入了課堂教學之中,構建了以生生互動為基本特色的課堂教學結構,通過組織開展學生小組合作性活動來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并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群性的協同發展。學生在小班化英語學習活動中,通過之間相互的信息傳輸、問題討論、能力競爭、相互傾聽、相互激勵等方式,建構起以創造促進型的互動類型。教師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結合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利用小班化人數少,易于組織小組活動的優勢,精心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任務。讓學生不僅在互動中學習,也要讓他們在互動中“玩”。比如Unit 1我就設計了學生去肯德基、麥當勞的小組合作任務,課前小組成員分工制作點餐單,有的畫食品飲料,有的制作點餐表格,在課堂上分角色表演顧客和服務員,運用英語到肯德基、麥當勞點餐,展現了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學生們幽默生動的表演和色彩鮮明形式各樣的點餐單也讓大家耳目一新。這種生生互動的教學活動既操練了句型,又掌握了知識點,且增強了同學之間的人際交往、團隊精神。
生材互動即教師創設學生學習方法與教材之間的互動。教師在充分學習新課標的精神的基礎上,對所教的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利用小班化教學的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方法方面和教材之間產生互動,達到學習方法的改進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小班化教學中由于人數少,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在安排課時,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安排容量,并可以根據知識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和認知特點對單元之間進行調整。例如,單元與單元之間有相關的內容,如打電話、問路和看病等或者是同一時態語法,我在教學時將相關內容進行整合,能達到幫助學生有效地建構知識體系。再如,教材中某個單元的內容恰巧與學生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某件事情相關,如果在語言知識的銜接方面沒有太大問題,就可以提前教學這個單元。
經過實踐,我發現我的英語課堂漸漸地發生了以下變化:
1.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減少了分化。由于教學中有目的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實行課內外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密切注意學困生的學習心態,培養學困生恒心加毅力的學習習慣,千方百計保護他們差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學困生數量大大減少。
2.學生的綜合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大大增強。越來越多的學生能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對話。絕大多數的學生完全能接受老師用英語授課, 且高效完成課內外聽力訓練習題。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僅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迅速編創對話、而且能按老師的題目即興對話,對話不僅流暢準確、且內容廣泛充實。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不斷增強。課上能準確記錄英文筆記,而且快速完成老師布置的聽寫、默寫課文及綜合習題,且準確率高、書寫工整、字跡流暢。
3. 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實行小班化英語互動教學研究一年以來,本人任教班級的成績都較前有了大幅提高。
4.利用“小班化”優勢,加強了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式”學習。
通過教學探究我們感覺“互動”教學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模式,它讓學生置身于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中,主體與客體是不斷變換的,教學情境氛圍中的暗示與啟發此起彼伏。這種教學模式值得我們不斷總結經驗,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處理好互動教學的各個環節,使互動活動順利進行,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