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軍
摘要:在目前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立足高中歷史教學實際,明確高中歷史教學目的,認識到構建高效課堂的必要性,并在課堂教學中做好高效課堂的構建,滿足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當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課程的理念逐漸被廣大教師接受,素質教育、高效教育等字眼也逐漸被廣大教師所認識。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想想,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貫徹新課改理念了嗎?我們的教學是高效的嗎?恐怕會有很多教師都會搖頭。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或多或少地還存在著穿“新衣”演“舊戲”的現象,自覺不自覺地把新課程裝進了“應試教育”的“籠子”里,只留下新課改理念的空殼,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或無效。在此種狀況下,我們更有必要探究一下如何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1、要善于引疑激趣,活躍課堂學起于思,思起于疑。
課堂提問既是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高效課堂所離不開的重要環節。但后者對課堂提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善于敏銳地捕捉隱藏在教學內容中的各種信息,提煉疑點,引導學生心中生疑,因疑而問,因問生趣。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探究,就給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誘發學生深層次思考,繼而培養了學生在質疑與解疑的過程中的知識運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學習“羅斯福新政”有關內容時,有教師向學生提出了“如果你是羅斯福總統,你會怎么做”的問題,這一問題的設計乍一看很好,但是細細分析會發現提得并不一定合理。因為學生的知識和閱歷畢竟有限,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讓學生無從下手,泛泛而答。如果這一問題教師改為:“如果銀行倒閉,金融癱瘓,你父母手中的支票存折無法兌付,你會希望政府怎么做?或者你的父母在家辛苦勞作,收獲農產品后,市場收購價格極低,你會希望政府怎么做?”這樣一下子就會充分調動了學生回答的積極性,因為這樣的提問貼合生活實際,符合學生認知心理。這也說明了教師在提問時既要學會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也要學會選擇合適的材料,做到設置問題時緊抓學生的胃口,將學生不自覺地帶進課堂中,帶進生活。
2、創新教學方法,指導學習方法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方法顯得格外重要。其他學科需要教學方法,高中階段歷史學科也同樣如此。新時期,對于高中階段歷史學科優質教育教學,我們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首先借助多媒體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信息量大、動態感強、形象生動等優勢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使歷史課堂教學不如新天地,給人帶來了全新的感受。因此,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善用多媒體教學,不讓要讓學生動起來,還要讓歷史人物動起來,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教給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明了教給學生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由“學會”轉向“會學”。如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引導學生快速找到突破口,整理歸納相關知識點。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認識,加強自身能力,發揮自身優質,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促進優質教學課堂有序的進行。
3、合理分配時間,科學設計教學環節
高中歷史課堂一般45分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除了要溫習上節課內容,還要講授新的課程,如果時間分配不合理,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成效。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給予合理的分配。首先,針對學生課下預習不足,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筆者大膽的進行了嘗試,每節課預留出3~5分鐘給學生預習,這也是許多高校課堂的一個共性。原因就在于歷史不同與語數外等主課,而且歷史內容和結構較為簡單,學生預習比沒有預習的效果要好很多。其次,講授新課大約30分鐘,將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講解一下。預留10分鐘作為學生討論和提問時間。切實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相互交流鞏固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夠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懂的問題,現場提出來反饋給教師。在相互交流、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教師答疑的過程之中,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4、重視教學反思,促進高中歷史課堂改革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現在很多教師都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反觀得失,通過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持續的改革要優于暴風驟雨式的變革,在高中高效歷史課堂建構中,我們要依據實際情況,深思熟慮后再往前走,小步慢走,逐漸把新模式、新方法運用到教學中,讓新課程改革有實實在在的基礎。所以,教師必須通過積極反思來進行自我實現和取得專業上的成長,如果缺失了教學反思,必將走上消極教學的下坡路。如果個人的教學反思和集體的解決問題、反思結合在一起,課堂改革的速度將大幅提高。可以說,有了教學總結就會事半功倍,有了反思就是教學的進步。
5、結語
總之,為了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足夠的尊重,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能動性,這才真正是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區別于應試教育最顯著的、最根本的特征。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積極有效以及有趣、精致的構建與打造,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以及實現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的基礎性保障。所以,在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積極構建中,需要高中歷史教師重點把握好每個教學環節。教師唯有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以及教育發展的潮流,不斷地自我反思與提升自我的能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歷史課堂構建的組織者、促進者。為高中學生創設一個更加優越的高中歷史課堂學習環境,更有效實現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提升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讓學生意識到高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為學生打造出一個高效的、優質的歷史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明秀娥,楊勇.構建歷史高效客課堂的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18)
[2]張遠.深化教學改革,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7,(06):71-72.
[3]李紅玉.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1),240-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