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
摘要:鄉土文化資源都是對當地風土人情、自然景觀、優秀民間文藝等的生動展示和集中表現,更是中小學美術教學資源的根基。因此,中小學校在推進美術課程教學革新過程中,要注重引導中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與鄉土文化資源有效融合,不遺余力地向學生展示中華民族人民的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民族不朽的文化藝術成就,以此促使學生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那么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文化強國目標勢必會逐漸實現。
關鍵詞:鄉土文化資源;中小學美術;融合;路徑
鄉土文化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人民高超技藝和聰明智慧,無不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濃縮,更演示著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如果在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深度融合鄉土文化資源,充分挖掘鄉土文化資源背后所隱藏的美育內涵和中華民族精神,創新中小學美術教學模式,那么就能夠大力傳遞美育意識,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傳承優秀傳統文藝,進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和文化品格。
一、鄉土文化資源的內涵及其對中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
(1)鄉土文化資源的內涵
所謂鄉土文化資源就是指來源于人們群眾之中的各種文化創作和藝術成就,比如:雕刻、剪紙、繪畫、攝影、手工制作、建筑等。這些鄉土文化資源可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集中體現著燦爛豐富的民族文化,集中表達著深厚的民族情感。
(2)鄉土文化資源對中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性應用,祖國的大好河山、家鄉的自然景觀、濃厚的風土人情、優秀的傳統文藝等已經不再是中小學生關注的內容,而是被高科技產品、流行歌曲、絢麗的舞步、情節動人的電視劇等所代替,導致中小學生對家鄉和國家的優秀文化日趨淡薄,更難以激蕩起愛國情懷。而鄉土文化資源是地方性民族文化中最為質樸、豐富、特色的一部分,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傾訴著人們的美好追求,表達著人們對家國的深深眷戀之情。一旦在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全面滲透鄉土文化資源,就能夠豐富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陶冶他們的情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潛移默化地把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傳遞給他們,最終有助于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意識。
2、有助于推進中小學美術教學革新
長期以來,在統一化國家美術教材的使用下,使得地區美術教學差異、學生美術素養差異和地域文化差異被逐漸地抹殺掉,致使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失去了生機和活力,中小學生的美育教育日趨俱下,最終不利于中小學生全面性成才成長。而把鄉土文化資源高度融合在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就有助于打破中小美術教材資料的固化性和單調性,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多元化美術學習需求,中小學美術教師就會主動性創新教學模式,汲取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營造濃厚的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氛圍,最終有助于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具有時代精神。
二、鄉土文化資源與中小學美術教學有效融合的路徑
(1)在教學活動中引入鄉土優秀文藝
鄉土優秀文藝資源是長期以來地區人民在文化實踐活動中的產物,高度濃縮著地區人們的高超文藝創作技巧及聰明智慧,比如:民間小調、民間手藝、民間文化創作、民間絕活等。中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拋開美術教材內容的限制,把這些鄉土優秀文藝資源向學生生動地展示,就會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引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想象和追求,進而拓展學生的美育視野。例如:在進行素描教學活動時,首先,中小學美術教師不再采用傳統的針對美術教材中的某一靜物進行模仿性素描教學方式,而是借助于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以視頻的形式,把鄉土優秀文藝資源(民間雕塑、民間文藝演出、民間剪紙、民間捏糖人....)等場景動態化地生動展示出來,并對某一優秀鄉土文藝作品進行特寫鏡頭,這樣豐富生動的畫面和場景一下子豐富了學生的美術素描素材,極大化地調動起他們的創作欲望和創作靈感。而后,中小學美術教師趁機讓學生進行素描創作,學生們不再像以往那樣覺得沒有可創作之物,而是栩栩如生的場景、惟妙惟肖的人物表情、生動真切的人物動作等紛紛在學生的筆下呈現出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學生創作完一副作品完全停不下來,又進入下一副作品的創作之中。顯而易見,中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入鄉土優秀文藝資源是有效的,這些資源極大化地打開了學生的美術世界,引導學生以另外視角進行美術創作學習。
(2)在教學活動中引入鄉土自然景觀
對于學生來說,鄉土自然景觀是他們最為熟悉和最為讓他們感覺到溫暖的景觀,一花一草和一山一水都能夠扣住學生的心弦,讓他們為之神往。因此,中小學美術教師把要課堂教學引向課外教學,讓學生直接接觸和面對鄉土自然景觀,以最為直觀的視角進行美術創作,促使學生認識到:美就在我們身邊,要善于用美的眼光看待我們周圍的事物。
例如:在進行水彩畫教學活動時,中小學美術教師在保證學生人身充分安全的前提下把他們帶到該地區比較著名的景點進行寫生。中小學美術教師還沒有要求學生進行水彩畫創作,學生們就迫不及待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某一景點或者景物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們更加仔細地注重觀察和思考,生動地把對景物的光、色和形態綜合體驗再現出來,從教學意義上來說,這就提升了學生的美術創作意境和創作技巧,是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所不能夠體驗和學習到的。
結語
總之,鄉土文化資源深深植根于華夏大地之中,見證了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歷程,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人民的智慧,是中華民族人民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凝聚。中小學生正處于美術學習的開發和挖掘階段,一旦向他們全面灌輸鄉土文化資源,就能夠實現美術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有機相結合,推進文化與社會、生活和藝術相互交融,進而有助于拉動中小學生自覺地傳承優秀傳統文藝,在一定意義上就實現了中小學美術課程教學革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黃建新.鄉土文化資源與中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融合[J].遼寧教育,2016,(1):29-34.
[2]劉志剛.鄉土文化資源與中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融合分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