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
摘要: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在我國高考中第二篇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是小說選材,一般通過故事情節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分析、故事發生的背景等來考察學生對閱讀教學的成果。本文就2018年高考中出現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命題取向進行簡要的分析,并討論出閱讀教學的價值分析。
關鍵詞:高考小說;命題取向;閱讀教學;價值分析
藝術來源于生活,文學創作亦是來源于生活。而學校不僅是教授知識的地方,也是育人的圣地。語言文學來源于日常生活,學習語文無非是讓我們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學會思考,懂得思考。高考語文的小說考的是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揣摩,是對故事情節的分析理解,下面我們來解析高考小說的命題取向。
一、高考小說的命題取向
文學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綜合、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及作品意蘊的探究。
(一)社會類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一中,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材料是選自阿成的小說《趙一曼女士》。選擇這篇材料作為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是為了追憶革命先烈,彰顯了愛國精神,在思想里建立保衛國家人人有責的觀念,對于教學工作,與學生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導向意義。對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建立有著重要的影響。畢竟高考是難忘的,高考中的試題也會對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
(二)科幻類
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幻文學也逐漸會成為這個時代備受關注的一種文學題材。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三中,文學類閱讀節選自劉慈欣的《微紀元》。這篇文章屬于科幻類,選擇這篇題材是一個比較大的突破和亮點,科幻小說進入高考不僅擴大了高考閱讀文本的范疇,更可以引導教學擴展學生閱讀面、豐富閱讀類型。更加說明科幻文學符合當前時代的大環境。
(三)敘事類
全國卷二中,小說題材節選自老舍的《雜文集第十四卷——有聲電影》,這篇小說主要講的文中的二姐等人對于新奇事物的說法為“不知為知之”,這篇文章揭示了二姐等人的傲慢無知的自大,同時也隱含了二姐等人面對新事物時的無所適從及焦慮不安。反映了在那個時代底層社會人民對于新奇事物的無法接受的思想。
從2018年全國卷一,卷二,卷三中可以發現,今年選擇的小說題材與我國政治方針有聯系,《趙一曼女士》這篇小說,中心主旨是講對革命先烈的贊頌與追憶,同時有勿忘國恥之意,教育學生要有愛國情懷;老舍先生的《有聲電影》則是講的學生要對新奇的事物懷有好奇探索的思想,對一切事物實事求是,眼睛看到的與耳朵聽到的,要與嘴巴講出來的是一致的,不要拒絕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是我們對世界的應該持有的敬畏之心;劉慈欣的《微紀元》,選入高考閱讀是令人們震驚的一件事,因為科幻類小說題材在中國屬于冷門,對于這類文學作品出現在高考中的次數屈指可數,比較符合當前是時代的大環境。
二、高考小說命題取向對閱讀教學的價值
根據上述高考小說的題材選取,在微觀上會對教學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也會使教學工作出現微觀的改變,根據高考小說的命題教師會出現“教什么”、“怎么教”的新問題,但是我們的教學是靈活的,下面就高考小說的命題取向對閱讀教學的價值進行說明[1]。
(一)生本價值
2018年的全國卷一、卷二、卷三的小說閱讀題材及命題,著眼于學生對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引導。對于自己的祖國要懷有敬畏之心,愛國之心不可無,對于為國捐軀、守衛國家的英雄烈士不可以忘記,對于侵略國家的列強不能忘記,對于歷史有正確認識;對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與實事求是的態度,要堅定不移,要摒棄封建思想,建立新型的新潮的思想,緊跟時代的步伐;對于未知事物的探索要繼續,在全球科幻風的感染下,我們要也要持有對未來的幻想,保持好奇,繼續好奇,讓好奇心驅動我們創新[2]。
(二)課本價值
教師要主動根據高考小說選材來結合課本知識,尋求新的契合點,在研究高考題材的同時,也要對課本文化知識進行新的價值挖掘,既要在尊重課本的內容,又要從中找出新的契合點,再具體的教學工作中逐條落實。我們要尊重小說教學的文本規律,從小說的本文類型出發,發現小說想要表達的現實意義,與社會意義,探究小說的文化內涵,及符合當代的審美價值,提高學生對小說的審美價值發現及對小說的現實意義的理解。通過小說豐富自身,填補缺點。
(三)教本價值
教師在研究高考命題的時候,要以生活中的課堂相聯系,在命題中尋找生活課堂的蹤跡,在生活課堂中運用命題的主旨,將命題的中心點,結合課堂中的知識,使學生適應高考命題的出其不意,培養良好的閱讀素養。對于高中小說閱讀教學來講,要拓展更寬更新穎的小說題材,幫助學生見識更多的新事物,了解除了課本以外的小說是怎樣的精彩,幫助學生了解其中的主旨,更好的運用到生活中。這考驗著教師的能力與挖掘新事物的審美觀點[3]。
小結
2018年的小說命題在各個方面的都使學生與教師出其不意,命題更加傾向于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領導,從故事的情節、人物、背景三方面講了不同時期的人的思想,但相同的是給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加了正能量。教師從高考小說命題中,找到教學的新思路,探討教學的新方法,在課堂上為學生還原歷史背景,豐滿人物形象,明確小說帶給我們的主旨及心靈上的感受,讓學生將生活與課堂連接起來,更加能夠感受到文學源于生活,生活創造文學。
參考文獻
[1]王建軍.高考小說閱讀試題內容分析框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2]宋如郊.高考小說命題取向及對閱讀教學的價值導引[J].中學語文教學,2014,(8):79-81.
[3]梁夢娜.高考語文文學類文本試題研究——以2011-2016年湖北卷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