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并進一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
教學流程:
一、播放視頻,提高環保意識。
1、學生觀看生活中垃圾視頻。
2、你觀看后有何感受?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是啊,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如果我們能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就可以變廢為寶。
二、出示主題圖,提出問題。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叫做生活垃圾。這是有關生活垃圾的統計圖,其中紙張和廢金屬等是可回收垃圾。
1、你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或減法解決的問題,并列出算式嗎?
和你的同桌互相問一問,列一列。
3、交流匯報,老師板演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演算式)
【在這個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提問機會,看似得到了不同的加減法算式,其實卻是老師的獨具匠心之處,其中3/10+3/10是復習上節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素材,3/10+1/4、1/4-3/10、3/10+3/20、3/10-3/20是本節要探究的素材,而(3/10+1/4)-(3/10+3/20)是下節課《分數混合運算》要探究的內容,可謂一舉三得。這樣的學習活動,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復習舊知,引出新課。
(1)學生口算3/10+3/10,復習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并明確其中的算理。
(2)引入新課。
剛才我們回顧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法和其中的道理,那下面這幾道式題,分母還相同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板書課題)
三、自主嘗試,探索新知
1、探究異分母分數的加法
(1)你能用以前的知識來解決這幾道題嗎?
嘗試計算3/10+1/4
(2)展示學生不同的解決問題方法:
方法一:用兩個分數分母的公倍數做公分母進行通分計算。
方法二:用兩個分數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進行通分計算。
方法三:將兩個分數化成小數,在進行計算。
【在這一環節中,我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嘗試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式,使學生在頭腦中產生認知沖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探究后把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展示出來。在這個環節中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解決策略的多樣性。】
四、對比交流,優化算法
1、比較方法一和方法二
(1)有什么不同之處?你更喜歡哪種算法?
生1:方法一用兩個分數分母的公倍數做公分母,而方法二用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
生2:我比較喜歡方法二,用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計算比較簡單,有的時候還不用約分。
如果選擇通分的方法,我們最好用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這樣計算比較方便。
【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用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來通分比較簡便,計算簡潔,這是算法的第一次優化。】
(2)方法一和方法二有什么共同之處嗎?為什么要進行通分呢?
教師出示原始的幾何直觀圖,
讓學生明確3/10+1/4中的3份與
1份不能直接相加,分母不同,
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再出示通分后的圖,分數的大小沒變,
分數單位相同了,分子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借助幾何直觀,達到了算理與算法的有效溝通】
2、比較方法三和前兩種算法。
方法三和前兩種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種算法?
生1:方法三是把分數化成小數后在進行計算,前兩種是通分。
生2:通分的方法比較好,有時我們的分數不能化成小數,就不能用這種方法計算了,化成小數有局限。
看來通分是計算這類題的普遍方法,而化成小數有一定的局限性。
3、比較了這么多方法之后,你更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問題?
4、規范學生的書寫格式。
5、學生試算黑板上其余的異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的一步試題。
6、小組討論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對比分析與歸納總結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轉化意識得以培養,學生的算法多樣化與優化思想得以滲透,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方法與思想。】
五、練習反饋,鞏固提高。
1、先計算,并寫出驗算過程
驗算:_________________
驗算: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誰算的快,有規律嗎?
第一組: 第二組:
六、總結梳理,知識延伸。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梳理小數、整數、分數的加減法計算的算理。
3、知識延伸。
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整數、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是有聯系的。雖然知識不同,但它們的算理相通。今后,我們就要用這種聯系的思想去學習數學,這樣知識才能越學越簡單,書才能越讀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