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心悅
(江蘇省常熟中學,江蘇常熟 215500)
英語屬于高中的基礎課程,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方案,還可以借助相關的輔助材料來進行教學,以此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當前,市場上的英語輔助教材有很多,這些教材都具有較大的利用價值。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的教學資料,如圖片、視頻、音頻等,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應適當進行拓展,并通過豐富的輔助材料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師生交流與互動最多的場所[1]。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一般而言,學校會有食堂、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宿舍等地方,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現有的資源進行教學。如學習到牛津高中英語 Module1 Unit 1School life這個單元的內容時,我要求學生自己組織語言介紹一下自己居住的宿舍,包括宿舍環境如何、自己在宿舍一般會做哪些事情等。由于這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學生會盡可能組織語言、詞匯去介紹自己生活與居住的環境,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對話的形式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師:How is your dormitory environment?
生:Very clean and tidy! Welcome to visit and we'll be happy.
師: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dormitory?
生:I lik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dormitory.
由此,充分利用好校園內外的輔助材料,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可使教學重難點得以迎刃而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果。
英語本身就是一門外語,與學生的生活環境、成長環境的聯系并不密切,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的機會與情境相對較少,從而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2]。因此,想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必須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情境,讓學生主動去說、去開口表達。但對教師個人而言,創設一個足夠真實的情境并非易事,必須要從教材的內容與知識點出發,并以此為基礎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情境當中,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的效果。
如學習到牛津高中英語 Module 9 Unit 1Other countries,other cultures這個單元的內容時,為了能夠讓學生盡快掌握與文化有關的句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個有意思的語言情境,讓學生能夠自主發揮,充分展現自身的語言能力與語言天賦。
教學情境設計如下:“班上轉來一個外國中學生,對中國的文化不是很了解,其他學生在與之接觸的過程中了解到了許多中外文化之間的差異。”學生在情境中需要做的是通過聊天的方式來展現中外文化之間的差異。為保證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學生可以先復習本課的單詞、詞匯與句型,并仔細思考怎樣表達會更好。當然,為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先與一位學生進行示范,通過聊天的方式來展現中國與美國在飲食、學習以及生活理念上的差異,從而讓其他學生能主動參與進來,并通過訓練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
情境教學結束以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逐一評價,應以表揚為主,以此不斷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由此可見,教育與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為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主動聯系生活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材料進行輔助教學,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體驗。如學習牛津高中英語 Module 2 Unit 3Amazing people這個單元的內容時,因為高中學生在生活當中已經接觸過不少人,其中不乏許多優秀的、了不起的人,所以我們可以聯系生活進行教學,要求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最了不起的人,并適當運用教材中的形容詞、去描述這個人的外貌、性格、品格等,如brave, adventurous, amazing,humorous等。由于這個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興趣,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討論當中來。
由此可見,將生活素材作為教學的輔助材料,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其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在這種教學情境下,課堂氛圍自然會變得活躍輕松,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會有所提高。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與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教材中的許多知識均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3]。為降低理解難度,活躍課堂氛圍,實現快樂學習的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主動聯系生活進行教學,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如學習到牛津高中英語 Module 7 Unit 3The world online這個單元的內容時,由于大多數學生已經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智能產品,享受過網絡帶給我們的快樂與幫助,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通過聯系生活進行快樂教學,如讓學生分組進行一次辯論,辯論的內容就是“網絡的利與弊”。雖然這個題目并不新鮮,但學生在辯論的時候需要用英語來闡明論點,難度有所增加。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開始逐漸意識到網絡世界對我們學習、生活的影響與改變,并能用一種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互聯網的發展,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真正實現互聯網的作用與價值。由此可見,通過聯系生活進行學習,學生開始逐漸感受到英語的魅力與價值,并愛上學習英語。

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任務相對較重,壓力大,而教師分身乏術,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在此種情況下,學生只能自主進行學習,通過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來促進學習效果的不斷提高。經驗表明,良好的興趣對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新時代學生接觸過許多的新鮮事物,且對社會上的新事物有著極大的興趣與熱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時代元素納入英語教學當中,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例如,學習牛津高中英語 Module 7 Unit 1Living with technology這個單元的內容時,學生需要重點掌握被動語態的具體用法。一般而言,被動語態的形式為“be動詞+動詞過去分詞”,此時可引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產品進行教學,要求學生采用被動語態的方式來闡述科技產品帶給我們的影響,如“Our lives have been changed by smartphones.”“The way we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s changed by the mobile phone.”以此激發其學習積極性。隨后,我要求學生用英語說說智能手機到底智能在哪里。學生可能會說上網快、語音識別、功能多、操作便捷等。有些單詞可能學生未必能想到,教師可主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其能用所學的知識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時代元素作為輔助材料納入教學中,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其對教材內容的印象,且在考試、口語表達的過程中能做到信手拈來,從而使得學生的英語素養得到不斷提高。
學習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也是一個沒有邊界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將學習的內容限定于教材,而應主動引入課外內容或生活內容,讓學生到生活當中去尋找英語、發現英語,并將英語作為興趣愛好,時時進行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英語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隨時開發一些比較好玩的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我在課堂教學開始前進行“一分鐘演講”(One-minute Report),演講的主題與內容沒有任何限制,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膽量與口語表達能力。自從設置了“一分鐘演講”這個環節以后,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提高,開始有意識地去觀察生活,記錄自己做過的有趣的、快樂的事情,并開始關注社會熱點,就社會熱點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隨著英語表達能力的不斷提高,部分學生甚至可以在課堂上做到脫稿演講,這是其進步的重要體現。每次演講結束以后,臺下聽講的學生可以與演講學生進行互動,以此增加學習的樂趣與激情。通過此種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素材積累越來越多,從而讓其在寫作、口語表達過程中能做到游刃有余。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教材與各類輔助材料就像是主食與調料的關系,教材的內容具有固定性,但輔助材料卻具有多樣性,沒有多樣的輔料,課堂教學會讓人食之無味。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善于利用各種輔助材料,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使得枯燥無味的知識點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開始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以此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