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亮
(中鐵第六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高架車站一般采用?“橋建合一”、“橋建分離”的結構型式,車站主體常用混凝土框架結構。車站主體與區(qū)間橋梁分縫而設,分縫兩側柱下共用基礎。關于高架車站抗震的分析已有一些學者做過相關研究[7-8],并給出了指導意見,其參考的規(guī)范多為文獻[5]與文獻[9]。本文重點參考文獻[1]與文獻[2],更加側重其作為橋梁體系的受力分析,為同類結構的設計提供參考。
本工程采用橫向雙柱單跨雙懸臂、縱向連續(xù)多跨的空間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橫向單跨雙懸臂框架梁利用預應力技術控制其豎向變形,由地上三層、局部一層地下室組成,車站屋架采用鋼結構體系。本高架站站臺為魚腹式,曲線半徑?1??500??m,有效站臺長度為?120??m,站臺中心寬度為?10.5??m,車站總高度約為?22??m。車站結構布置如圖?1?所示。
根據文獻[2]第?8.3.1?條,對于“橋建合一”結構形式的高架站,地面層墩柱抗震驗算的荷載效應組合可按現(xiàn)行的文獻[5]執(zhí)行,并按其進行抗震性能Ⅰ下的構件強度驗算。抗震性能Ⅱ、Ⅲ下的墩柱抗剪強度和塑性鉸區(qū)變形按文獻[2]第?7?章的相關內容驗算。本高架車站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

圖1 高架車站布置示意圖
本高架車站采用?Midas/Civil?建立全橋有限元模型進行抗震分析,建立有限元模型時除蓋梁采用?C50?混凝土外,其余構件均采用?C40?混凝土。其中樁基、承臺、墩柱、蓋梁、軌道梁采用空間梁單元模擬,站廳層與站臺層采用板單元模擬[6]。利用節(jié)點彈性支承模擬樁土相互作用,約束剛度采用“m”法計算。Midas?模型如圖?2所示。
根據文獻[2]第?3.3.1?條規(guī)定,墩柱的性能等級要求為Ⅰ時,地震作用的計算方法應采用線性反應譜方法。根據文獻[5]第?7.1.4?條規(guī)定,進行多遇地震的驗算時,應分別按有車與無車進行計算。
荷載組合:①恒載+橫橋向地震作用+活載豎向力+50%活載地震力;②恒載+順橋向地震作用+活載豎向力;③恒載+橫橋向地震作用;④恒載+順橋向地震作用。不同荷載組合下地面層墩柱的內力計算結果見表?1~表?4。

表1 荷載組合①下的墩柱內力結果

表2 荷載組合②下的墩柱內力結果

圖2 高架車站有限元模型

表3 荷載組合③下的墩柱內力結果

表4 荷載組合④下的墩柱內力結果
取最不利荷載組合,根據規(guī)范,按容許應力法對墩柱進行強度驗算[3-4],結果見表?5、表?6。
參考文獻[1]引入延性抗震體系的概念,把墩柱作為延性構件,應避免其發(fā)生剪切破壞。根據文獻[2]第?5.4?條規(guī)定,采用非線性時程分析方法進行罕遇地震分析。首先假設罕遇地震作用下,橋墩處于彈性工作階段,不進行剛度折減,選取?3?條地震波進行非線性時程分析并取計算結果的最大值,然后通過墩柱的最不利軸力求出對應的屈服彎矩,對比結果見表?7。
由表?7?的結果可知:罕遇地震作用下,橋墩順橋向及橫橋向均進入彈塑性工作階段,因此針對各屈服處設塑性鉸進行非線性時程分析。
根據文獻[1]的?7.2.1?條進行墩柱的抗剪驗算,即構件的最大剪力由實際彎曲抗力求得,結果見表?8。
由表?8?可知罕遇地震作用下,橋墩抗剪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不會發(fā)生剪切破壞。

表5 有車荷載組合下的墩柱強度驗算 Mpa

表6 無車荷載組合下的墩柱強度驗算 Mpa
根據文獻[2]第?7.2.3?條,判別為彎曲破壞的小軸壓比柱式構件,其性能等級可按構件轉角或塑性鉸區(qū)轉角劃分,并針對各性能等級界限值驗算構件轉角變形,墩柱的最大轉角采用?3?組地震波計算所得結果的最大值。
由表?9?計算結果可知,罕遇地震作用下,橋墩的塑性鉸區(qū)轉角均小于轉角界限值,滿足抗震設計規(guī)范要求。

表7 罕遇地震下橋墩內力 kN · m

表8 墩柱抗剪強度驗算

表9 塑性鉸轉角驗算 Rad
通過對本高架站建立全橋模型,并分別進行反應譜分析與非線性時程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多遇地震作用下,本高架車站墩柱混凝土最大壓應力為?14.3??MPa,鋼筋最大壓應力為?125.6??MPa,鋼筋最大拉應力為?95.6??MPa,滿足規(guī)范要求。
(2)本文參考文獻[2]引入延性抗震體系的概念,把鋼筋混凝土墩柱作為延性構件設計,使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塑性鉸區(qū)產生變形并耗散地震能量。通過對本高架站進行非線性時程分析可知,橋墩順橋向及橫橋向均進入彈塑性工作階段,其抗剪能力與轉角滿足規(guī)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