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葭



“夜場拍賣”(evening sale),起源于英國,定位于推出藝術領域中最稀缺、最珍貴的藝術作品,因此被認為是藝術品的高端拍賣會。東西方藝術家的各類“無題”作品往往是夜場拍賣的黑馬,締造一個個拍賣紀錄。
“無題”,即無題可標或不愿標題。人們都想從藝術中找到意義,標題可以滿足這樣的渴望。它們提供了一把鑰匙,可以解開(部分)藝術作品的含義。但亦有例外者“懶于取名”,如巴斯奇亞、趙無極、草間彌生、嶋本昭三、曾梵志、白發一雄等藝術家就是“無題”的偏愛者。無題,無言,一切在沉默中發生,這也讓觀者不僅反觀諸己,思考人作為存在者而存在的意義,由此生出超然于世界的詩意情懷。現代繪畫在不斷學習傳統和勇于創新的過程中逐步走向了多元化,藝術家也因各自不同的傳統積淀、學識和修養創造了世間風格多樣而個性獨具的藝術作品。“如果我能用語言說出來,那就沒必要畫畫了,”畫家愛德華霍珀曾一針見血地點明他的信條——藝術在表達主題和信息的時候,不應該借助標題。將文本強加于圖像之上,這是他們想要避免的感覺。
從眾多“無題”作品中隱藏著的哲學思考,足以讓我們從不同的時空背景來討論東、西方藝術家在觀念、造型、美學上的本質。不難發現,不僅東方藏家在接觸和認知西方藝術家的作品,西方藏家也在重新理解中國當代藝術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藝術品市場中探索自己的收藏體系。
尚·米榭·巴新奇亞(1960-1988)無題(橘色運動人像)
來源:杳港佳士得20l8年春拍
Lof號:0060
創作年代:1982年作
尺寸:152.4cm×122.5cm
估價:6200萬9400萬港元
成交價:7322.5萬港元
繽紛多彩的《無題(橙色運動人物)》在畫布上采用壓克力、油彩棒與噴漆創作,呈現出屬于那個年代的熱情活力,以及別出心裁的街頭創意,呼應著尚·米榭·巴斯奇亞在1980-1981年之間首度受到矚目的另類涂鴉創作者身份。作品構圖以藝術家最著名的經典符號為中心點,一頂稀有的金色版本,散發著白色光暈的皇冠。背景涂滿鋸齒狀的黃色、赭色、橙色和黑色的大片色塊,充滿隨意涂抹與濺灑的筆觸,并且點綴著宛如將畫布點燃的熱烈鮮紅。許多重要的巴式符號語言大規模地被呈現,傳遞著尚米榭巴斯奇亞與周遭世界深入的交流,同時因為藝術家無與倫比的創意能量而充滿生命力,而這股力量也將尚米榭巴斯奇亞推向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的崇高地位。
王衍成 無題
來源: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
Lot號:4477
創作年代:2014年作
尺寸:180cm×180cm
估價:900萬-1500萬元
成交價:1840萬元
王衍成長期旅居巴黎,對西方文化和藝術的了解和研究,讓他對中國美學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王衍成酷愛道家哲學,對渾然而成、先天地生的“道”情有獨鐘。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修行和冥想,將個人的小宇宙與自然的大宇宙合二為 ,從而對宇宙的終極奧秘有所揭示。他的畫就是他的修行和冥想的痕跡。通過對自我和有形的不斷否定,實現與大我和無形的合一。王衍成的畫揭示了有與無的消長和涌動,鴻蒙大氣撲面而來,讓觀眾在作品營造出來的強烈氣氛中領會與宇宙合的奧秘與欣喜。
嶋本昭三 無題(爆瓶)
來源:香港蘇富比2018年春拍
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Lot號:1067
創作年代:1962年作
尺寸:162cm×130cm
估價:800萬-1000萬港元
成交價:972萬港元
《無題》是一場色彩爆發的盛宴,卻依然散發迷人優雅,乃嶋本昭三于具體派草創時期的“擲瓶”繪畫杰作,十分罕見。他把裝滿顏料的玻璃瓶擲向鋪在堅硬表面或石頭上的畫布,玻璃瓶破碎爆裂,瓶里的顏料也噴灑而出,形成生氣盎然、極富動感的圖案,令人目眩神迷。1956年,嶋本首次以“擲瓶”方法繪畫,一鳴驚人,大開風氣之先,對早期具體藝術貢獻至為重要,為戰后藝術注入不可或缺的動力,體現了從破壞中變革創新、透過徹底毀滅達至重生與解放的力量。嶋本運用視覺語言,使能量活現眼前,以具體派宗師吉原治良的話說,“把爆炸的形態固定在顏料中”。
趙無極 無題(大教堂)
來源:香港佳士得2015年秋拍
Lot號:0024
創作年代:1951-1952年作
尺寸:8lcm×lOOlcm
估價:2800萬-3600萬港元
成交價:4156萬港元
在這幅作品中,人物造型如賈科梅蒂雕塑般瘦長,與哥德式建筑拔高的尖塔互相呼應,同時運用色彩碰撞來表現虛實,讓空間顯得深邃,整體表現亦更富于變化。畫面右半部與下方細碎而刻畫性的詩意筆痕,似乎是隨興而為,但隱然蘊藏著秩序感與能量的脈動。《無題(大教堂)》所描繪的對象雖然是歐洲的,作品所表現出的精神卻是中國畫家對山水樹石的觀照、深思與沉吟。趙無極借由旅行積極地尋找新觀點,以求突破東西方文化隔閡的同時,也逐漸由具象轉向抽象,為即將到來的“甲骨文系列”鋪下道路。
魯道夫·斯丁格爾 無題
來源:香港蘇富比2018年春拍
Lot號:1087
創作年代:201 2年作
尺寸:300cm×242cm
估價:1650萬-2200萬港元
成交價:1992萬港元
《無題》仿如一幅微泛銀光的浮雕,挾帶著雅致東方地氈的一縷緲逸氣息,雍麗迷人,屬于魯道夫·斯丁格爾的招牌銀氈畫系列,眾藏家求之若渴。作品的細節處理精致,整體卻略顯隨性,它是平庸的代名詞,畫著平平無奇的地氈上重復的圖案,然而成品卻是瑰麗的銀色:它既像泛濫成災的多余裝飾,亦如在嚴格規管下批量生產的幾何式樣工業制品。《無題》嫻熟地平衡了新藝術主義繁復精細的技藝及預制模板的重復特性,潛意識表達出放縱與克制的博弈,除了令人聯想起意大利巴洛克及法國洛可可的裝飾風格,還展現出藝術家對繪畫與建筑空間的融合、以及裝飾與美已然工業化的思考。
曾梵志 無題07-14
來源:保利華誼(上海)首屆拍賣
Lot號:0843
創作年代:2007年作
尺寸:260cm×540cm
估價:1300萬-2300萬元
成交價:2127.5萬元
《亂草系列》是曾梵志繼《面具系列》之后創造出的一個新的風格,在這一系列中他逐漸放棄象征和隱喻的運用,更多依賴畫筆的自由流動和身體的無知覺控制。利用獨特的“亂筆”技法,通過重疊交錯的紛亂線條,勾勒出樹木和枯枝層層疊加所構成的縱深網狀結構,為畫面營造出中國高古美學中“寒林古木”的美學概念。“亂筆”以油畫技法為本,卻能體現中國書法水墨線條的意趣,藝術家在看似雜亂無章的筆法中,展現出嶄新的視覺脈絡。其筆法中透露的自由放松姿態,與中國文人繪畫中,“逸筆草草,聊寫胸中逸氣”的情懷不謀而合。
草間彌生 無題
來源:香港佳士得2017年秋拍
Lot號:0038
創作年代:約1960年作
尺寸:102cm×142.2cm
估價:2200萬-3200萬港元
成交價:3370萬港元
此件《無題》創作于20世紀60年代,時值這個里啟碑式系列的始創期,見證藝術家生涯的一次重大蛻變。一圈圈的紅線織成像有機體般向四方八面延伸,仿似要徹底網羅周遭的一切,直到世間森羅萬象最后都與這張網合而為一。《無題》中每一筆卻都飽含草間彌生對表現自我感受的渴望。短促的弧線無休止地重復,配合不規則的疏密變化,使畫面不斷律動,網眼或大或小,動勢各異,色調間或深淺有別,如此循環往復的筆觸使這張紅網像細胞似的在一呼一吸中增長、繁殖。畫中奔放的能量,貼近抽象表現主義作品里鋪天蓋地的視覺震撼力,及其飛揚的情感表現。當觀者靜心凝望《無題》,過程中不知不覺進入同樣不朽的精神領域。
白發—雄 無題
來源:香港佳士得2015年春拍
Lot號:0066
創作年代:1963年作
尺寸:131cm×1625cm
估價:1000萬-1500萬港元
成交價:1084萬港元
白發一雄的作品擅長表達色彩的關聯性與力道,他認為適當的色彩組合能夠喚起一種至高的能量,透過顏色能傳遞出狂喜、宣泄、戰爭的暴力與人性的殘酷。這種爆沖與張狂總能透過他畫布上的深紅色得到印證。這幅《無題》作品忠實地記錄了作者身體力行的創作痕跡,其中以足就墨、以身滑行的動作與姿態,將白發一雄的優雅自信、掙扎奔突、充滿動感韻致的表現、與創作本身的偶發性完全融合在一起,散發出其獨到的美學特質。白發雄融合了戰后時期的抽象藝術風格、藏炫置入激情,搭配獨到的創作形式,磋琢出屬于他個人完整的藝術成就。
山姆·弗朗西斯 無題
來源:香港蘇富比2017年春拍
Lot號:0619
創作年代:1989年作
尺寸:1975cm×167.6cm
估價:450萬-650萬港元
成交價:706萬港元
《無題》創自20世紀80年代,見證山姆·弗朗西斯50年卓越創作歷程中的巔峰時期。作品洋溢動感活力,匯集藝術家跨越歐美及亞洲的多元藝術及哲學淵源。亞洲藝術對弗朗西斯影響深遠,從而塑造獨特的抽象表現主義風格,層層色彩濃淡細致。《無題》呈現一片白色漩渦,條紋錦簇色彩艷麗,如同明亮寶石,以生動有致的變異形態起伏其中。作品充分反映這位先鋒色彩畫家掌握光線、色彩及構圖的精湛技藝,巧妙運用空間元素,展現其標志性的宇宙概念,如弗朗西斯本人所說:“一切事物漂浮空中,我日夜計算著想象的獨特程序,走向無以名狀的未來。”
上前智佑 無題
來源: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拍
Lot:1053
創作年代:1956年作
尺寸:162cm×130cm
估價:180-280萬港元
成交價:430萬港元
同為第一代具體派藝術家,其他人偏向用爆炸性和表現主義風格的方法,或作表演性質的行動繪畫,上前智佑則與眾不同;他沉默地埋首于繪畫,耐心、縝密地一筆一畫完成作品。本作是藝術家早期典型的點描派風格作品,濃厚溫暖的紅、橙、黃色層層堆棧、劃破底下藍色和綠色的海洋。此畫法繁重費力、畫者務須一絲不茍地在畫布上逐點耕耘,用短促而密集的筆觸堆棧顏料,每筆皆專心致志、靈敏熟練。作品是反復堆棧累積的成果,雖然令人聯想起點描派,但無不流露畫者獨特的視覺美學。藝評家KatoYosHio說:“與其他(具體派)藝術家的即興行為相比,上前智佑的干百次縝密繁復地逐點堆棧,帶著節制的感性……它的核心精神可謂是他對個人自由的演繹。”
朱德群 無題
來源:香港佳土得2015年秋拍
Lot號:0027
創作年代:1985年作
尺寸:81cm×65cm
估價:600-800萬港元
成交價:844萬港元
1965年,朱德群首次游歷阿爾卑斯山脈,得以飽覽冬日初臨時白雪與巖壁相映成趣的壯麗景色。自然中沉默而又激烈的沖突轉瞬即逝,朱德群于《無題》中將之成功捕捉。在這幅抽象風景畫中,觀者可見冬雪初降巖石之上,巖石為之顫栗,秋日之所遺亦終將被其掩埋。朱德群于1965年及其后的1985年飽覽了此類雪景,并開始創作雪景系列作品,該系列被公認為其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作品《無題》從這一系列中脫穎而出,有別于藝術家早期以礦物顏料元素作畫的作品,它以極富表現力的圖形印證造物之壯美,頌贊自然之偉大,而這也是朱德群從自己的恩師、國立杭州藝專創院院長林風眠先生處學得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