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霧散去,星羅棋布的古民居露出精巧的飛檐掛瓦。一座古厝前,楊仁灼像往常一樣收拾好圖書,準備快步回家,給兔子們準備“午餐”。
楊仁灼是福建永泰縣嵩口鎮的貧困戶。2017年以前,他一直靠領取低保維持生活。如今,在嵩口鎮社區營造的步伐下,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不僅每月多了1800元的工資收入,還學會了操作和使用電腦:工作之余,看書讀報、陪女兒溫習功課,也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這些變化,得益于藏身在嵩口古鎮、擁有“全國示范農家書屋”稱號的嵩口社區公益圖書館。
每到周六,嵩口社區公益圖書館都會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圖為顏曉梅和楊仁灼在調試投影儀,為沙龍活動做準備。新華網蔣巧玲攝
“從決定做社區公益圖書館,到它正式開館,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福建義工支教團團長顏曉梅,是嵩口社區公益圖書館的發起人。談起建立社區公益圖書館的始末,她頗有感慨。
2017年春節前后,已經做了7年公益支教活動的顏曉梅,將支教活動以冬令營的形式帶進了嵩口鎮。兩場冬令營下來,風光秀美的大樟溪、歷史斑駁的古民居,深深吸引了這位臨近花甲的公益人。只是,昔時繁華的集鎮,如今多為老人和兒童留守,文化脈絡的傳承令人擔憂。“嵩口的文化底蘊是耕讀文化,但是當時整個鎮上沒有一家書店,也沒有其他文化場所。”多年支教生涯,讓顏曉梅深感城鄉間的教育和文化差距,也讓她萌生了創辦社區公益圖書館的大膽想法。
幸運的是,顏曉梅的夢想很快變成了現實。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五金店捐紗門,燈具店捐吊燈,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捐圖書……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這個由政府、學校、居民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建的社區公益圖書館就開館了。
改造后的嵩口社區公益圖書館坐落在嵩口古鎮核心區,原址是創辦于1910年的格致小學,距離嵩口鎮古碼頭景點不到百米之遙。館內200平方米左右的文化空間里,藏書1.3萬冊,并設有開放閱讀區、沙龍活動區、兒童閱讀區、詩社書畫區、借閱工作區等區域。每逢周六,圖書館還會常態化舉辦繪本閱讀、“嵩口故事會”、電影沙龍等各色文化活動。
作為嵩口社區公益圖書館的最大特色,“共建共享”理念已經在當地推廣,并深入人心。館內,老人講述“嵩口故事會”、孩子們擔任小小志愿者、貧困戶上崗任職圖書館管理員,在“共建共享”理念的引導下,嵩口社區公益圖書館成了古鎮上最聚人氣的地方——早上有老人下棋,下午有學生看書寫作業,周末文化活動不斷檔。顏曉梅笑著說,“現在,鎮上的家長找孩子,到社區公益圖書館喊一聲,十有八九都在里頭。”
一個鄉村公益圖書館,溫暖了一座千年古鎮。如今,嵩口鎮社區公益圖書館不僅點亮了眾多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生活,也成了嵩口鎮對外交流的一張新名片。2017年,嵩口鎮社區公益圖書館作為嵩口社區農家書屋,被評為15個“全國示范農家書屋”之一。而隨著嵩口鎮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游客也走進了這片天地,品閱古鎮,享受慢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