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梅

編輯同志:
我與鄰居王某兩家之間有一塊空地,多年以來一直共同使用。三個月前,因彼此關系突然惡化,王某提出空地的使用權原本是他家的,此前只是基于兩家關系好才讓我家使用,以后便不準我家使用了。而我家認為空地的使用權應該是我家的。可雖然彼此各執一詞,但政府部門頒發的證件中確實記載不明確。為此,我家見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于近日直接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要求確認空地的使用權歸我家。不料,法院卻以應當先由政府處理為由,裁定不予受理。請問:法院的做法對嗎?
讀者:將小蘭
將小蘭讀者:
法院的做法并無不當。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泱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士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士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九條也指出:。當事人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也可以依照本辦法第五、六、七、八條的規定,向有關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申請。”也就是說,針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的爭議,只能先由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鄉級人民政府處理。只有對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鄉級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當事人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值得注意的是,《國士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對有關土地權爭議調查處理權限問題的復函》中指出“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包括設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派出機構應當以設立該派出機構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名義調查和調解士地權屬爭議案件:調查和調解的法律后果由設立機關承擔。對對于需要做出處理決定的,由設立派出機構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與之對應,你與鄰居之間的就相鄰土地的使用權產生糾紛,彼此各執一詞,甚至確實存在不明確之處,自然應當先行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鄉級人民政府處理,而不得直接訴請法院要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