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北魏時期的開府儀同三司

2018-09-26 11:10:46張鶴泉
人文雜志 2018年7期

張鶴泉

內容提要 北魏國家沿襲晉制,繼續設置開府儀同三司。但北魏的設置卻采取了變通的做法。開府儀同三司成為儀同三司、開府的合置,而儀同三司、開府則是開府儀同三司的分置。這三個職官都只作為一些將軍號與職事官的加官。北魏國家對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者的職官品級和身份都有嚴格限制。可以說加授這三個職官的品級,北魏前期、前《職員令》和后《職員令》的規定存在差異。后《職員令》則明確規定從二品以上的將軍號和職事官能夠加授這些職官。而且,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是鮮卑貴族、勛臣和漢族世家大族具有的特權。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將軍號和職事官,實際成為與太師、太保、太傅、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地位相近的準公,因而,也就獲得活動禮儀與開府置佐的特殊優待。

關鍵詞 北魏時期 開府儀同三司 儀同三司 開府

〔中圖分類號〕K2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18)07-0074-13

北魏的開府儀同三司是國家設置的重要職官。但北魏的這一職官卻是沿襲兩晉的規定,并對兩晉的這一職官,實行了變通的設置。也就是在開府儀同三司之外,又設置了儀同三司與開府。可以說,開府儀同三司是儀同三司的合置,而儀同三司與開府則是開府儀同三司的分置。北魏的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只作為規定范圍內的將軍號和職事官的加官。可是,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將軍號與職事官就是與太師、太保、太傅、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的地位相近的準公。但對北魏設置開府儀同三司問題,前人研究卻并不多見。俞鹿年先生提及了北魏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設置。但他對北魏的這三種職官的認識,卻不深入,并存在偏差。俞鹿年:《北魏職官制度考》,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50、246頁。因此,本文擬對北魏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設置與品級、加授的條件與方式以及職能諸問題作一些探討,以就教于方家。

一、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設置與品級

北魏國家設置開府儀同三司,是沿續兩晉的做法,所以,考察北魏這一職官的特點需要提及兩晉的規定。《晉書·職官志》:

開府儀同三司,漢官也。殤帝延平元年,鄧騭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之名,始自此也。及魏黃權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起于此也。驃騎、車騎、衛將軍、伏波、撫軍、都護、鎮軍、中軍、四征、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左、右光祿、光祿三大夫,開府者皆為位從公。

雖然這一記載認為開府儀同三司為漢代職官,可是,漢代并無開府儀同三司的設置,實際這一職官是從西晉才開始設置的。不過,西晉的這一職官只可以作為加官,并不能單獨授予這一官職。在這一記載中提到的驃騎、車騎、衛將軍、伏波、撫軍、都護、鎮軍、中軍、四征、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和左右光祿、光祿三大夫,都能夠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其中加授開府儀同三司的諸將軍,已經成為虛銜,只是將軍號。[日]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韓昇譯,中華書局,2008年,第186頁。而左右光祿、光祿三大夫則是職事官。由此可見,兩晉國家能夠加授開府儀同三司的,并不是所有的將軍號和職事官,而是有限定范圍的。也就是說,將軍號以輔國大將軍為限;職事官則為左、右光祿、光祿三大夫。這些將軍號與職事官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后,正如《晉書·職官志》稱:“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品秩第一。”這就是說,他們的官品和地位相當于最高品級的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馬、大將軍,也稱為“八公”。因此,加授開府儀同三司的將軍號與職事官可以領取與“八公”相同的俸祿、獲得相同的儀仗隊,并且,開府的規模和僚佐官的品級也都與“八公”相同,實際獲得與“八公”相同的特權。應該說,兩晉為規定范圍內的將軍號和職事官加授開府儀同三司,進而可以享有與“八公”相同的優待特權的做法,對南朝、北朝的職官制度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從北魏的情況來看,在孝文帝官制改革前、后,都有開府儀同三司的設置。在孝文帝官制改革前,北魏國家的官制,實行“胡漢雜糅”的做法,既有漢官系統,也有鮮卑官系統。在北魏的漢官系統中,便設置了開府儀同三司。然而,在《魏書》記載中,出現開府儀同三司的設置,卻不是在北魏建國初,而是在太武帝統治時期。《魏書·太武帝紀下》:“(太平真君三年)李寶遣使朝貢,以寶為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沙州牧,封敦煌公。”這是開府儀同三司設置的最早記載。這一記載也見于墓志銘。《魏故使持節假黃鉞侍中太師領司徒都督中外諸軍事彭城武宣王妃李氏墓志銘》:“亡祖諱寶,使持節、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刺史、燉煌宣公。”③④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8、48、55頁。這些記載說明,太武帝真君三年,為領有將軍號者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已經有很明確的規定。可是,太武帝時期,對開府儀同三司的官稱的規定,還不是很嚴格。《魏書·文成帝紀》:“(興安元年)儀同三司、敦煌公李寶薨。”《魏故假節龍驤將軍豫州刺史李簡子墓志銘》:“亡祖寶,字懷素,儀同三司、燉煌宣公。”③《魏故使持節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司徒公彭城武宣王墓志銘》:“(元勰)太妃長樂潘氏,祖猛,青州治中東萊廣川妃隴西李氏,祖寶,儀同三司、燉煌宣公。”④可見《李簡子墓志》《彭城宣武王墓志》都與《魏書·文成帝紀》的記載相同。這就是說,太武帝時期,開府儀同三司也可以稱為儀同三司,二者并沒有嚴格區分。這說明,太武帝時,在漢官系統中,開府儀同三司的設置,依然沿襲兩晉的規定,還沒有增加與其職能相近的加官。

然而,在太武帝之后,開府儀同三司與儀同三司不作區分的情況開始改變。《魏書·獻文帝紀》:“(皇興三年)以上黨公慕容白曜為都督青、齊、東徐三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進爵濟南王。”慕容白曜本傳依然記作:“(慕容白曜)以功拜使持節、都督青齊東徐州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魏收:《魏書》卷50《慕容白曜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1119頁。《魏書·孝文帝紀上》:“(承明元年)以太尉、安樂王長樂為定州刺史,京兆王子推為青州刺史,司空李為徐州刺史,并開府儀同三司。”京兆王拓跋子推本傳也記作:京兆王子推“高祖即位,拜侍中、本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魏收:《魏書》卷19上《景穆十三王上·京兆王子推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443頁。可見在這些帝紀與列傳中,所記載的情況是一致的。這說明,北魏國家開始固定了開府儀同三司的官稱。實際上,太武帝之后,已經有與開府儀同三司職能類似的加官設置。《魏書·孝文帝紀上》:“(延興元年)以征東大將軍、南安王楨為假節、都督涼州及西戎諸軍事、領護西域校尉、儀同三司,鎮涼州。”《魏書·景穆十二王下·南安王楨傳》:“(南安王楨)高祖即位,除涼州鎮都大將,尋以綏撫有能,加都督西戎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領護西域校尉、儀同三司、涼州刺史。”很顯然,帝紀與本傳記載的加官官稱相同,都是儀同三司。這與太武帝時開府儀同三司與儀同三司不加區別而相互混用的情況完全不同。這透露出,盡管開府儀同三司與儀同三司都為加官,但卻成為兩個有區別的職官。

北魏前期,國家除了設置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還設置了開府。《魏書·道武七王·河南王曜傳》:“(拓跋提)遷都督雍、秦、梁、益四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雍州刺史,鎮長安。”《魏書·景穆十二王中·任城王云傳》:“(任城王云)除都督徐兗二州緣淮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開府、徐州刺史。”《魏書·王建傳》:“(王度)后出鎮長安,假節,都督秦、涇、梁、益、雍五州諸軍事,開府。”拓跋提、拓跋云、王度被加授的開府,都是在太武帝之后。這說明,北魏國家設置的開府,也是與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職能類似的加官。因此,可以明確,太武帝設置開府儀同三司之后,文成帝又設置了儀同三司與開府。由于這些職官都能作為將軍號的加官,因此,也就出現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并置的情況。

太和十五年,孝文帝“大定官品”,②⑥魏收:《魏書》卷7下《孝文帝紀下》,中華書局,1984年,第168、178~179、182頁。開始改革官制,改變國家職官設置上的“胡漢雜糅”的狀況,用漢官取代拓跋鮮卑職官,并重新設置了一些漢官。雖然孝文帝改變了一些漢官的設置,可是,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設置,卻依然沿續下來。如太和十九年,廣陵王羽“為征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②正始元年,廣陽王元嘉“加儀同三司。”⑦⑧魏收:《魏書》卷8《宣武帝紀》,中華書局,1984年,第198、192、198頁。廣陵王羽“及五等開建,……除使持節、都督青齊光南青四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開府、青州刺史。”魏收:《魏書》卷21上《獻文六王上·廣陵王羽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590頁。可是,孝文帝官制改后,制定的前、后《職員令》卻只有儀同三司與諸開府的設置及品級的記載,卻不見有開府儀同三司設置的規定。魏收:《魏書》卷113《官氏志》,中華書局,1984年,第2977、2994頁。也就是說,前、后《職員令》是將儀同三司與開府作為明確設置的職官。然而,在實際的實行上,北魏國家并沒有停止授予開府儀同三司。如太和二十一年,前司空穆亮“為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冀州刺史。”⑥景明元年,車騎將軍王肅“加開府儀同三司。”⑦很顯然,這些情況與前、后《職員令》的規定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一是孝文帝官制改革后,在職官設置上,將開府儀同三司分置為儀同三司與開府兩職官,因此這兩職官都能單獨加授。如正始元年,尚書令、廣陽王元嘉“加儀同三司。”⑧元澄“除都督淮南諸軍事、鎮南大將軍、開府、揚州刺史。”魏收:《魏書》卷19中《景穆十三王中·任城王云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570頁。二是孝文帝官制改革后,并沒有將儀同三司與開府截然分開。實際上,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將兩官結合在一起。《魏書·明帝紀》:“(武泰元年)以北海王顥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元顥所受開府儀同三司,就是儀同三司與開府的結合。北魏國家還可以在授予儀同三司之后,再加授開府。如魏蘭根“太昌初,除儀同三司,尋加開府,封鉅鹿縣侯,邑七百戶。”李百藥:《北齊書》卷23《魏蘭根傳》,中華書局,1972年,第331頁。賀拔岳“普泰初,都督二岐東秦三州諸軍事、儀同三司、岐州刺史,尋加侍中,給后部鼓吹,仍詔開府。”魏收:《魏書》卷80《賀拔勝傳附賀拔勝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1783頁。由此可見,孝文帝官制改革后,前、后《職員令》確定設置的儀同三司與開府,自然是沿續北魏前期的做法。然而,不規定開府儀同三司的設置,實際只是形式上的做法。可以說孝文帝官制改革后,開府儀同三司并沒有取消,只是它成為儀同三司與開府相結合的加官,因而,也就是以形式上改變的方式繼續沿續北魏前期設置的做法,即儀同三司與開府為分置的加官,而開府儀同三司則是合置的加官。

北魏國家設置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自然要為其規定品級,進而成為獲得優待特權的依據。不過,由于文獻中很少有對北魏前期職官品級的記載,所以,也就很難明確說明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三司的品級。盡管如此,對北魏前期的這些加官的品級,還能夠做一些推斷。因為宮崎市定認為前《職員令》中的高層的官品大體沿襲了魏晉舊制。前《職員令》不過只是把當時實際執行的制度原封不動地綜括其中。[日]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韓昇譯,中華書局,2008年,第241~242頁。孝文帝制定的前《職員令》規定儀同三司、諸開府為一品下。④⑤⑥⑦魏收:《魏書》卷113《官氏志》,中華書局,1984年,第2977、2977、2994、2994、2993~2994頁。前《職員令》對儀同三司、諸開府的品級規定,應該是沿續北魏前期的規定,似乎應該為獻文帝以后確定的品級。因為將儀同三司與開府作為既與開府儀同三司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加官,正是從獻文帝時開始的。并且,北魏前期的高層漢官系統,也多仿效晉制。在晉制規定中,加授開府儀同三司的將軍號與職事官便“為位從公”,“品秩第一”。房玄齡等:《晉書》卷24《職官志》,中華書局,1974年,第726頁。已經視其品級與“八公”相同。在前《職員令》中規定為一品的職官有太師、太保、太傅、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都督中外諸軍事、特進、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與儀同三司、諸開府。只是太師、太保、太傅、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為一品上,而儀同三司、諸開府則為一品下。④很明顯,三師、二大、三公與儀同三司、諸開府的品級只有上、下的區別。由此可以看出,北魏前期的開府儀同三司及分置的儀同三司、開府的品級,依然受到晉制的很大影響,以“為位從公”“品秩第一”作為確定這些加官品級的依據。因此,可以說北魏前期及孝文帝制定后《職員令》之前,開府儀同三司及分置的儀同三司、開府的品級,應該與三師、二大、三公沒有多少差別。

太和二十三年,孝文帝又制定后《職員令》。在后《職員令》中,對一些職官的品級做了調整。其目的就是,使北魏新的職官體制與實行的正、從品的官階可以更好的結合,因此,就降低了一些前《職員令》規定的職官品級。對高品級的將軍號而言,將原來一品下的驃騎、車騎、衛將軍,都降為二品。⑤值得注意的是,后《職員令》對前《職員令》 規定的從一品職官全部降低品級,并重新確定了從一品的職官。在后《職員令》中,從一品職官有:儀同三司、諸開府、都督中外諸軍事。⑥而一品的職官只有太師、太保、太傅、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⑦很明顯,后《職員令》對一品、從一品職官的這種調整,一方面是要更突出三師、二大、三公的顯赫地位;另一方面,將儀同三司、開府定為從一品。很明顯,除都督中外諸軍事之外,其他的職官被完全排除了,因而,也就使儀同三司、開府處于特殊的地位。應該說,后《職員令》的這種做法,正是要以正、從一品的規定,體現出加授儀同三司、開府,是與三師、二大、三公地位相近的,因而,這既體現了儀同三司、開府與三師、二大、三公的等次區分,也表明兩加官依然以變通的方式包含“為位從公”的意義。由此可見,雖然后《職員令》將儀同三司、開府降至從一品,只是為了適應職官品級分為正、從品的需要,然而,它們仍然是地位僅次于三師、二大、三公的高品級職官,而且,品級的規定也更為明確化。當然,尚要指出的是,盡管前、后《職員令》沒有規定開府儀同三司的品級,但由于這一職官是儀同三司與諸開府的合置,所以其品級,應該與儀同三司、開府沒有差別。《隋書·百官志中》載:北齊開府儀同三司,“為從一品。”應該是沿續了北魏后期的品級規定。

總之,北魏開府儀同三司的設置,在太武帝時才見于文獻記載。在開府儀同三司設置之初,也可以稱為儀同三司,二者并沒有區別。但是,文成帝以后,除了有開府儀同三司的設置,又增設儀同三司和開府。雖然這三個職官都作為加官而設置,但它們卻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職官。孝文帝官制改革后,繼續設置這種性質的加官,但在前、后《職員令》中,只有儀同三司與開府的設置。盡管如此,北魏國家卻沒有中止開府儀同三司的設置。可以說,開府儀同三司是儀同三司與開府的合置,而其分置則為儀同三司與開府。實際上,北魏前期,這些加官的品級,與三師、二大、三公相同,應當為一品。這種情況已經從前《職員令》的規定中透露出來。后《職員令》制定后,將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規定為從一品,因而在品級上與三師、二大、三公有了差異。然而,北魏國家的這種規定,只是要使這些加官更適應正、從品官階制,實際依然是與三師、二大、三公品級相近的體現顯赫地位的準公。

二、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加授條件與方式

1.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職官品級與身份。北魏國設置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作為加官的目的,只是要使加授這些職官者取得活動儀式與開府置佐受優待的特權。應該說,被加授這些職官者具有與最高品級的三師、二大、三公相近的優待特權,因而,也就具有顯赫的地位。正因如此,北魏國家對能夠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職官,并不是沒有條件規定的,實際上,可以加授這些職官者受到所任職官的品級以及他們身份的限定。

從北魏能夠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職官看,可以分為將軍號和職事官。但國家對這些將軍號和職事官,都有下限品級的限制。檢《魏書》記載,北魏前期,可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將軍號有:驃騎、車騎、衛將軍和四征、四鎮將軍。不過,也有低于這些將軍號的記載。《魏書·皮豹子傳》:“(皮豹子)出除使持節、侍中,都督秦雍荊梁四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淮陽公,鎮長安。尋加征西將軍。”可見,雖然皮豹子是以安西將軍的身份加授開府儀同三司的,可是,加授不久,他的將軍號就進升至征西將軍。這說明,北魏前期,國家規定可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的最低將軍號,并不是四安將軍(安南、安北、安東、安西將軍),而應該高于四安將軍,所以,皮豹子在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后,他的將軍號提升至征西將軍,正是為了要使其將軍號達到授予加官的標準。前《職員令》規定,四征將軍為從一品中、四鎮將軍為從一品下。②③④魏收:《魏書》卷113《官氏志》,中華書局,1984年,第2977~2978、2984、2977~2978、2994頁。前《職員令》的做法,應該沿續了北魏前期的規定。這說明,北魏前期,從一品將軍號應該是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最低標準。

孝文帝官制改革后,對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規定更明確。前《職員令》規定了諸開府僚佐官,但又特別規定了中軍、鎮軍、撫軍將軍的僚佐官。②前《職員令》做這種規定,實際要將中軍、鎮軍、撫軍將軍作為能夠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最低標準。前《職員令》將驃騎、車騎、衛將軍規定為一品下,而將四征將軍規定為從一品中;四鎮、中軍、鎮軍、撫軍將軍規定則為從一品下。③也就是說,能夠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將軍號在品級上,分為兩個層次:即驃騎、車騎、衛將軍層次與四征、四鎮、中軍、鎮軍、撫軍將軍層次。對第一層次而言,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只是要加重地位。而對第二層次而言,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則是要把將軍號提高到一品,進而使其與三師、二大、三公的品級相同。

太和二十三年制定的后《職員令》對將軍號的品級做了調整,規定驃騎、車騎、衛將軍和四征將軍為二品;四鎮、中軍、鎮軍、撫軍將軍為從二品。④盡管后《職員令》降低了將軍號的品級,但依然沿續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最低將軍號規定的標準。在墓志銘中有《魏故散騎常侍撫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司空公光兗雍三州刺史元公墓志銘》,應當為建義元年所刻。《魏故散騎常侍撫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司空公光兗雍三州刺史元公墓志銘》: “(元瞻)以建義元年四月十三日薨於位。……以其年七月六日窆於京西谷水之北皋。”則此墓志,應該于建義元年元瞻亡故后刻就。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27頁。《魏書·莊帝紀》載: “(武泰元年)中軍將軍、殿中尚書元諶為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封魏郡王。”這些記載說明,后《職員令》依然使中軍、鎮軍、撫軍將軍可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因而,它們也就是能夠授予這些加官的最低將軍號,但只是在品級上,降為從二品。由此可見,孝文帝官制改革后,確定的以中軍、鎮軍、撫軍將軍作為最低標準的加授規定,并沒有因為將軍號品級的變動而使加授標準發生變化。

北魏國家也能為一些職事官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統計《魏書》和墓志銘記載,從北魏前期至北魏末年,可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職事官有:左右光祿大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侍中、尚書令、尚書左、右仆射、中書監、左、右衛將軍、武衛將軍。北魏國家為左右光祿大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是仿照晉制的規定。但是,為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長官和中央禁衛軍的左右衛將軍、武衛將軍加授這些職官,則是北魏國家采取的新做法。不過,北魏國家使這些職事官一般都領有將軍號。《魏書·出帝紀》:“(太昌元年)以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李琰之為儀同三司。”《魏書·后廢帝紀》:“(建義二年)以侍中、車騎大將軍、尚書左仆射孫騰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顯然擔任左光祿大夫的李琰之和擔任尚書左仆射的孫騰所受的儀同三司,都與他們所領的將軍號有關系。對其它的職事官而言,也是如此。《魏書·景穆十二王下·安定王休傳》:“(元貴平)還除車騎將軍,加散騎常侍,遷左衛將軍、宗師,又遷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魏書·賀拔勝傳》:“(賀拔勝)普泰初,除右衛將軍,進號車騎大將軍、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很顯然,元貴平、賀拔勝任禁衛軍長官都領有將軍號,因而,為他們加授儀同三司,自然與他們所領的將軍號有關聯。至于北魏地方的州刺史,一般都領有將軍號,很少有單車刺史的設置。這些情況說明,北魏國家為一些職事官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實際受到職事官所領將軍號的影響,可以說將軍號的品級,正是為一些職事官授予這些加官的依據。

然而,北魏國家對沒有將軍號的職事官,也能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不過,這是很特殊的情況,實際只有中書監。《魏書·景穆十二王上·陽平王新成傳》:“(元欽)位中書監、尚書右仆射、儀同三司。”《魏書·明帝紀》:“(熙平二年)特進、汝南王悅為中書監、儀同三司。”《魏書·外戚下·胡國珍傳》:“(胡國珍)尋進位中書監、儀同三司,侍中如故。”這就是說,元欽、元悅、胡國珍出任中書監,被加授儀同三司,都沒有將軍號。可是,北魏中書監卻是高品級的職事官。前《職員令》規定為從一品中;后《職員令》規定為從二品。由此可以看出,中書監的品級與能夠加拜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將軍號的下限品級相同。由此可見,北魏國家為職事官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一般需要領有從二品以上的將軍號。當然,特殊情況下,也能為一些職事官直接授予這些加官,但職事官的品級,同樣也不能低于從二品。因此,北魏國家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應該受到任職者的將軍號和職事官品級的限制,尤其將軍號的品級,對加授這些加官有重大的影響。實際上,孝文帝官制改革后,前《職員令》規定的從一品下、后《職員令》規定的從二品以上的職官,才可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可以說,這是北魏國家授予這些加官不可缺少的限制規定。

北魏對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者的身份也有嚴格的限制。應該說能夠被授予這些加官者,都是上層社會的顯貴。在這些顯貴中,最重要的是皇族。《魏書·獻文帝紀》:“(和平六年)以淮南王他為鎮西大將軍、儀同三司,鎮涼州。”《魏書·宣帝紀》:“(正始元年)尚書令、廣陽王嘉加儀同三司。”可見,拓跋他、元嘉被加授儀同三司,與他們的皇族身份是相聯系的。統計《魏書》、墓志銘記載,從北魏前期至北魏后期,皇族被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有:拓跋那、拓跋他、拓跋楨、拓跋天賜、拓跋長樂、拓跋子推、拓跋休、拓跋猛、拓跋渾、拓跋范、拓跋提、拓跋郁、拓跋云、拓跋良、元禧、元干、元羽、元雍、元勰、元嘉、元懷、元悅、元繼、元叉、元延明、元徽、元淵、元恒芝、元略、元彧、元顥、元諶、元恭、元菩提、元祉、元鷙、元亶、元脩、元羅、元世俊、元佑、元深、元欽、元世俊、元貴平、元昶、元誘、元乂、元固、元彝、元瞻、元譚、元端、元毓、元周安,共55人。

北魏國家使一些與皇帝有親緣關系的外戚也可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如馮太后執政時,馮熙“于是除車騎大將軍、開府、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如故。”魏收:《魏書》卷83上《外戚上·馮熙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1819頁。統計《魏書》和墓志銘中記載,以外戚身份被授予這些加官的有:馮熙、李惠、胡國珍、李延寔、王度、杜超、皇甫集。甚至一些外戚之子也能被授予這些加官。如外戚李誕之子李崇“為驃騎將軍、儀同三司。”魏收:《魏書》卷9《明帝紀》,中華書局,1984年,第224頁。李延寔之子李彧“封東平郡公,位侍中、左光祿大夫、中書監、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魏收:《魏書》卷83下《外戚下·李延寔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1837頁。

北魏的一些鮮卑勛貴也是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重要對象。在這些鮮卑勛貴中,“其穆、陸、賀、劉、樓、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勛著當世,位盡王公。”魏收:《魏書》卷113《官氏志》,中華書局,1984年,第3014頁。也就是說,勛臣八姓在社會中,具有顯赫的身份地位,所以,多有被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者。如穆亮“為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冀州刺史。”魏收:《魏書》卷7下《孝文帝紀下》,中華書局,1984年,第182頁。于忠“為儀同三司。”魏收:《魏書》卷9《明帝紀》,中華書局,1984年,第227頁。尉景“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魏收:《魏書》卷11《后廢帝紀》,中華書局,1984年,第280頁。一些身份地位低于八姓貴族的鮮卑勛臣也可以被授予這些加官。如奚眷“世祖初,為中軍、都曹尚書、復鎮虎牢,賜爵南陽公,加使持節、侍中、都督豫洛二州河內諸軍事、鎮南將軍、開府。”魏收:《魏書》卷30《奚眷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722頁。封敕文“始光初,為中散,稍遷西部尚書。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開府、領護西夷校尉、秦益二州刺史。”魏收:《魏書》卷51《封敕文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1135頁。統計《魏書》和墓志銘記載,北魏前期至北魏后期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鮮卑勛貴有:穆建、穆亮、穆紹、于忠、尉眷、尉元、尉景、慕容白曜、長孫渴侯、長孫稚、費穆、費于、封敕文、羅結、萬安國、奚眷、乙瓌,共17人。

雖然北魏國家主要依靠拓跋鮮卑貴族、勛臣進行統治,但并沒有忽略對漢族士人的利用。在北魏建國之初,就將一些漢族士人吸納到政權中。實際直至北魏后期,漢族士人都是拓跋鮮卑統治者的重要依靠力量。在這些漢族士人中,大多數是北方的世家大族,只是他們出身的門第高低存在差異。實際上,北魏統治者對一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員,也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魏書·出帝紀》:“(太昌元年)以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崔秉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魏書·崔挺傳》:“(崔孝芬)太昌初,兼殿中尚書。尋除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仍尚書。后加儀同三司、兼吏部尚書。”《魏書·前廢帝紀》:“(建義元年)九月丁丑,以侍中、驃騎將軍盧同,驃騎大將軍杜德,車騎大將軍橋寧,并為儀同三司。”崔秉、崔孝芬就出身于博陵崔氏,盧同則出自范陽盧氏。顯然他們都出身北方最有影響的漢族世家大族家庭。可見,由于這些家族的特殊地位,就使他們擁有獲任這些加官的身份條件。當然,門第次于崔、盧、鄭、王氏家族的也可以加授這些加官。《魏書》和墓志銘記載,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漢族士人就有:李虔、李神俊、王肅、崔光、楊椿。這些人分別出自敦煌李氏、瑯琊王氏、清河崔氏、弘農楊氏。除了出自漢族世族者之外,較早歸附北魏的北方漢人,已經被視為代人。諸如李、皮豹子、崔亮、常景等人,也都能受任這些加官。

北魏國家對地位顯赫的宦官,也可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如宦官劉騰“遷衛將軍、儀同三司,余官仍舊。”魏收:《魏書》卷94《閹官·劉騰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2027頁。北魏的宦官地位次于鮮卑貴族,但又高于漢族世族,《北魏宦官的出身及其社會地位》,載自陳連慶:《中國古代史研究》(上),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第606頁。所以他們也具有受任這些加官的身份條件,因而,宦官被授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就不是特例。《魏書》中,就還有宦官趙黑、封津被授予儀同三司的記載。魏收:《魏書》卷94《閹官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2016~2033頁。當然,北魏國家對一些南朝降臣,也加授開府儀同三司等加官,但這只是一種汲引降臣的舉措,因而,對他們身份的限制也就相對寬松。

由上述可見,北魏國家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很注重受加官者的身份。由于北魏社會上層,主要是鮮卑貴族和漢族世族,因而,具有這種特殊的身份,就成為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重要條件。并且,因為北魏拓跋鮮卑皇族、皇親和勛貴是國家統治的主要依靠,所以,他們被授予這些加官的人數也就最多。由于在北魏政權中,一些漢族世族還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就可以通過授予這些加官而加重他們的地位。也就是說,北魏國家使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者,能夠獲得與三師、二大、三公的相近的優待特權,并且由于國家官本位體制與身份的結合已經很固化,受任這些加官者身份的限定,當然就是非常嚴格的。

然而,北魏末年,國家對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官員身份限制卻開始減弱,一些身份低微者,也能受任這些加官。統計《魏書》記載,爾朱榮、爾朱兆、爾朱天光、爾朱世隆、爾朱智虎、爾朱弼、高歡、杜德、橋寧、高敖曹、孫騰、樊子鵠、斛斯椿、賈顯度、賈顯智、高隆之、李琰之、張瓊、侯淵、念賢、司馬子如、婁昭、李神、叱列延慶、賀拔勝、賀拔岳、侯莫陳悅、綦俊等人,都獲得了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加授。這些人都是在北魏末年社會變亂中出現的豪強酋帥。應該說,促使這種情況的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爾朱氏軍事集團對北魏朝政的控制,進而需要以授予這些加官來提高這些豪強酋帥的地位。很顯然,由于可以授予這些加官的對象開始改變,因而,也就使受任者的身份的約束也隨之減弱。

2.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方式。北魏國家為符合條件的將軍和職事官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采取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方式:

一是為領有將軍號者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不限制將軍號在規定的品級范圍內的變動。也就是說,實行這種加授方式,就是改變原來所領將軍號的稱號,再加授這些加官。《魏書·明帝紀》:“(孝昌三年)車騎將軍、北海王顥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顯然元顥加授儀同三司,他原來的將軍號,加“大”,成為車騎大將軍。后《職員令》規定車騎將軍為二品。“車騎將軍二將軍加大者,位在都督中外之下。”魏收:《魏書》卷113《官氏志》,中華書局,1984年,第2994頁。這就是說,車騎將軍與車騎大將軍品級依然還是二品,只是改變了位序。《魏書·莊帝紀》:“(建義元年)以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李叔仁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率眾討之。”后《職員令》規定,征東將軍為二品;車騎大將軍也為二品,二者品級相同。但車騎大將軍在位序上,高于征東將軍,所以加授儀同三司后,在位序上也高于原來的將軍號。《魏書·莊帝紀》:“(武泰元年)以鎮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李虔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特進。”后《職員令》規定,鎮軍將軍為從二品,而車騎大將軍則為二品。顯然這是在提高將軍號品級后,再加授這些加官。然而,需要看到的是,雖然授予這些加官時,所領將軍號的稱號出現變化,但是,這些變化的將軍號,都在可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限定的范圍之內,所以并不影響授予這些加官。除此之外,領有將軍者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還能夠與其他加官同時加授。《魏書·明帝紀》:“(孝昌二年)以衛將軍、東平王略為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顯然授予元略的加官有左光祿大夫與儀同三司。應該說,北魏國家將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與其他加官共同授予,也就更加重了受任加官者的地位。

二是以轉授的方式為領有將軍號者加授儀同三司與開府。所謂儀同三司與開府的轉授,就是這兩個加官能夠相互替代。《魏書·明帝紀》:“(孝昌二年)以驃騎大將軍、開府、齊王寶夤為儀同三司。”《魏書·前廢帝紀》:“(建義元年)以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爾朱弼為儀同三司。”這說明,一些領有將軍號者原來加授的開府,可以改授為儀同三司,并且二者的轉授沒有任何條件限制。而且,原來被加授儀同三司者,也能夠改授為開府。如穆紹“乃授侍中、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未幾,復以本號開府,為定州刺史。”《侍中尚書令太保使持節都督冀相殷三州諸軍事大將軍冀州刺史司空穆公墓志銘》,載自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83頁。北魏國家可以采取這種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儀同三司與開府在前、后《職員令》中的品級是相同的,所以,加授的這兩個職官也就能夠相互替代,但并不影響加重他們的地位。

三是儀同三司與開府能夠結合在一起加授。由于儀同三司與開府為獨立的職官,因此,北魏國家一般根據需要,將這兩個職官分別加授。可是,為了加重任職者的地位,也可以將儀同三司與開府結合在一起加授。如廣陵王元羽“為征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魏收:《魏書》卷7下《孝文帝紀下》,中華書局,1984年,第178~179頁。長孫稚“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兼尚書仆射、西道行臺。”魏收:《魏書》卷9《明帝紀》,中華書局,1984年,第248頁。然而,北魏國家實行儀同三司與開府結合在一起的做法卻不采取固定、單一的做法。《魏書·李崇傳》:“(李崇)改除開府、相州刺史,侍中、將軍、儀同并如故。”又《魏書·叱列延慶傳》:“(叱列延慶)遷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又進驃騎大將軍、開府,余如故。”《魏故南秦州刺史司馬使君之墓志銘》:“(司馬昇)為使持節都督郟州諸軍事本將軍郟州刺史,儀同開國如故。入以本秩為御史中尉。復兼尚書仆射西南道行臺加開府,余如故。”趙超:《魏晉南北朝墓志匯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36頁。很顯然,李崇、叱列延慶、司馬昇先加授儀同三司后,又加授開府,也就與儀同三司結合而成為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說,這種將儀同三司與開府結合的做法,與將兩官同時結合進行加授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

四是能夠以“假”的方式加授儀同三司與開府。所謂“假”授,就是臨時授予官職。當然,加授這些加官的“假”授也是如此。《魏書·費于傳》:“(費于)遷使持節,加侍中、車騎將軍、假儀同三司、前鋒大都督。”《魏書·爾朱彥伯傳》:“(爾朱世隆)又除車騎將軍、兼領軍,俄授左光祿大夫、兼尚書右仆射,尋即真。元顥逼大梁,詔假儀同三司、前軍都督,鎮虎牢。”很明顯,對領有將軍者“假” 授儀同三司,實際是與征討作戰相聯系的。北魏國家為了征討作戰的需要,還將“假”授的這些加官,與授予新將軍號同時進行。《魏書·蕭寶夤傳》:“(蕭寶夤)除使持節、都督雍涇岐南豳四州諸軍事、征西將軍、雍州刺史、假車騎大將軍、開府,西討大都督,自關以西,皆受節度。”很明顯,蕭寶夤的車騎大將軍與開府,是同時被“假”授的。不過,北魏國家為領有將軍號者“假”授儀同三司、開府,只適用于軍事行動之時,所以也就是一種特殊的做法。實際上,北魏國家為領有將軍號者“假”授儀同三司與開府,顯然是要在征討作戰時加重軍事統帥的地位,所以“假”授的這些加官在軍事行動結束后也就隨之取消,因而這種授予加官的做法也具有很明顯的臨時性。

三、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職能

如前所述,北魏設置的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是高品級職官。可是,這些職官卻只能作為一些將軍號與職事官的加官除授。正因如此,可以加授這些職官者,獲得的不是實際的行政權,而是一種特殊的優待權。由于加授這些職官者能獲得這種特殊的優待權,所以也正是這些加官所具有職能的明顯體現。尤其是,北魏國家將開府儀同三司分置為儀同三司與開府之后,也就使這些加官所具有的職能不僅出現區分,而且也表現出一些獨特性。

從北魏儀同三司的職能來看,主要體現在活動禮儀上具有優待特權。由于北魏儀同三司的禮儀規定與兩晉的開府儀同三司的規定具有聯系,因而,需要對兩晉的規定做一些說明。實際上,兩晉設置開府儀同三司作為加官,就為受加官者不僅規定了俸祿、僚佐官的設置與“八公”相同,而且,也規定了相應的活動禮儀。《晉書·職官志》稱: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者,可以“給武賁二十人,持班劍。”這些持班劍的虎賁,實際正是他們出行的儀仗隊。也就是他們儀仗隊的規模,也與“八公”相同。當然,對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者不只限定儀仗隊的人數,還有其他的規定。《晉書·石苞傳》:“(石苞)武帝踐阼,遷大司馬,進封樂陵郡公,加侍中,羽葆、鼓吹。”又《晉書·恭帝紀》:“(司馬德文)又領徐州刺史,尋拜大司馬,領司徒,加殊禮。義熙五年,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加羽葆、鼓吹。”這說明,兩晉使“八公”出行的儀仗還有羽葆、鼓吹。當然,因為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者“為位從公”,所以其儀仗隊也應該有羽葆和鼓吹。

北魏國家繼續沿續晉制這些做法,對三師、二大、三公的活動儀式也做了持班劍人數、羽葆、鼓吹的規定。《魏書·穆崇傳》:“車駕入宮,(穆紹)尋授尚書令、司空公,進爵為王,給班劍四十人,仍加侍中。”穆崇獲得持班劍四十人,比正常的二十人增加了一倍,顯然是因受到優待而增多了人數。《魏書·出帝紀》:“(永熙二年)以侍中、太保、司州牧、趙郡王諶為太尉公,加羽葆、鼓吹。”《魏書·景穆十二王下·城陽王長壽傳》:司徒元徽“從莊帝北巡,及車駕還宮,以與謀之功,除侍中、大司馬、太尉公,加羽葆、鼓吹。”元堪、元徽則是在原來儀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羽葆和鼓吹。由此可見,北魏國家對三師、二大、三公持班劍的人數及羽葆、鼓吹都有固定的規定。可是,為了優待一些三師、二大、三公,還能夠依據情況做相應的變動。

北魏三師、二大、三公活動儀仗中的羽葆,就是車輦的裝飾。但因車輦有區別,羽葆也不同,因而又分為前、后部羽葆。儀仗中的鼓吹,則是出行的樂隊,也有前、后部之分。鼓吹的作用在于,“案鼓吹之制,蓋古之軍聲,獻捷之樂,不常用也。有重位茂勛,乃得備作。……竊惟今者,加臺司之儀,蓋欲兼廣威華。”魏收:《魏書》卷108之4《禮志四》,中華書局,1984年,第2800~2801頁。因此,《魏書·禮志四》稱:“但禮崇公卿出之儀,至有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和鑾之聲,佩玉之飾者,所以顯槐鼎之至貴,彰宰輔之為重。”實際上,正是要以鼓吹之樂與羽葆之裝飾,體現三師、二大、三公顯赫的政治地位。也就是說,三師、二大、三公出行的持班劍人數、羽葆和鼓吹的規模,都是三師、二大、三公的特權中不可缺少的規定。

北魏國家為一些官員加授儀同三司,實際就是要使他們的活動儀式與三師、二大、三公相同。《通典·職官四》尚書省總論:“其開府儀同三司,則禮數班秩皆如三公。”盡管這是對開府儀同三司的總論,但對北魏的儀同三司而言,也同樣如此。《魏書·賀拔勝傳附賀拔岳傳》:“(賀拔岳)普泰初,都督二岐東秦三州諸軍事、儀同三司、岐州刺史,尋加侍中,給后部鼓吹,仍詔開府。”這里提到的后部鼓吹,應該是加授的儀仗。可見北魏國家對加授儀同三司的官員,除了正常的活動儀式規定外,還能夠以增加儀仗的做法表示對他們的特殊優待。可是,對加授開府的官員,則與加授儀同三司的官員存在差別。《魏書·獻文六王下·趙郡王干傳》:“(趙郡王干)除都督冀定瀛三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冀州刺史,開府如故……后轉特進、司州牧。……車駕南討,詔干都督中外諸軍事,給鼓吹一部。”很顯然,加授開府的官員要獲得三師、二大、三公的儀仗,需要有皇帝的特別詔令。換言之,在正常情況下,加授開府的官員是不具有這種特權的。這些情況說明,北魏國家為官員加授儀同三司,主要就是使他們獲得與三師、二大、三公的活動禮儀具有相同的優待特權,進而使他們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

對于北魏國家為官員加授開府而言,則表現為開府置佐的優待特權。這種情況在領有將軍號者所設的軍府的規模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實際就北魏的將軍制度而言,在建國之初就開始實行。道武帝天興元年,就“詔尚書吏部郎中鄧淵典官制,立爵品。”魏收:《魏書》卷2《道武帝紀》,中華書局,1984年,第33頁。其中也包括對將軍制度的制定。但是,北魏國家設置的將軍,開始就是沒有實職的虛銜軍號,不過,在規定的品級范圍之內,不同名號的將軍還可以設置軍府和僚佐官。至太武帝時,對這種規定更為明確。神鹿加元年,太武帝“詔諸征鎮大將依品開府,以置佐吏。”⑤魏收:《魏書》卷113《官氏志》,中華書局,1984年,第2975、2977~2978頁。也就是說,確定開府置佐的范圍,要依據將軍號的品級,因而,也就對開府置佐的權力做了可以把握的限定。太武帝神鹿加三年,詔曰:“昔太祖撥亂,制度草創,太宗因循,未遑改作,軍國官屬,至乃闕然。今諸征鎮將軍、王公仗節邊遠者,聽開府辟召,其次增置吏員。”魏收:《魏書》卷4上《太武帝紀上》,中華書局,1984年,第76頁。據此詔令可知,太武帝使將軍開府置佐是以四征、四鎮將軍為限的。太武帝規定四征、四鎮將軍的品級,因文獻缺載,不很清楚。但在前《職員令》中,規定四征將軍為從一品中、四鎮為一品下。⑤由此能夠判定,太武帝對能夠開府置佐的將軍號的品級規定是很高的。太武帝做這樣的規定,可以說對領有將軍號者開府置佐做了比較嚴格的限制。

應該說,太武帝的這種規定并沒有沿續兩晉的規定。從兩晉的情況來看,當時確定將軍號開府置佐,所依據的也是品級。《晉書·職官志》:“三品將軍秩中二千石者,……置長史、司馬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功曹,門下都督,錄事,兵鎧士賊曹,營軍、刺奸吏、帳下都督,功曹書佐門吏,門下書吏各一人。”兩晉的三品將軍,一般為重號將軍。黃惠賢先生認為,兩晉的重號將軍以輔國將軍為限。黃惠賢:《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71頁。也就是輔國將軍以上的三品將軍,才能開府置佐。由此可見,太武帝確定開府置佐的將軍號的品級,實際要高于兩晉的規定。

可以說,太武帝的這種規定影響了孝文帝官制改革。在前《職員令》中有中軍、鎮軍、撫軍將軍長史、司馬、正參軍的設置。而中軍、鎮軍、撫軍將軍被定為從一品下。魏收:《魏書》卷113《官氏志》,中華書局,1984年,第2978頁。這說明,前《職員令》制定后,從一品的中軍、鎮軍、撫軍將軍以上的將軍,都可以開府置佐。不過,太和二十三年,孝文帝制定的后《職員令》開始將開府置佐的將軍號品級降低,但卻沒有仿效晉制的規定。在后《職員令》中有:“五品正、從將軍長史、司馬。”“五品正、從將軍錄事、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④⑦⑧魏收:《魏書》卷113《官氏志》,中華書局,1984年,第3000、2984、2996、2994頁。也就是說,后《職員令》制定后,從五品以上的將軍號都可以開府置佐。后《職員令》確定從五品的最后一位將軍號為虎威將軍。顯然,北魏后期,虎威將軍以上的將軍都能夠設置軍府和僚佐官。應該說,后《職員令》對能夠開府置佐的將軍號做這樣的調整,也就與從五品以上為上層世族才可以出任的職官品級規定取得了一致。由于北魏后期開府置佐的將軍號以從五品為限,所以開府置佐也就不是特殊的優待。

其實,對加授開府的將軍號來說,是以所屬僚佐官的品級來體現優待的特權的。不過,由于文獻記載闕如,對北魏前期加授開府的將軍號所屬僚佐官的情況,尚不清楚。孝文帝官制改革后,對可以加授開府的將軍號已經很明確。前《職員令》規定有“中軍、鎮軍、撫軍長史。”④這不僅是這些將軍號能夠開府置佐的規定,實際也是可以加授開府的規定。后《職員令》沿續前《職員令》的這種規定,也以中軍、鎮軍、撫軍將軍作為可以授予開府加官的界限。如元勰“除使持節、都督南征諸軍事、中軍大將軍、開府。”魏收:《魏書》卷21下《獻文六王下·彭城王勰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573頁。爾朱文暢“超授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后除肆州刺史,仍本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魏收:《魏書》卷74《爾朱榮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1656頁。可是,后《職員令》規定中軍、鎮軍、撫軍將軍卻為從二品。這就是說,后《職員令》與前《職員令》不同,將可以授予開府的將軍號降至從二品。

因為北魏國家確定加授開府的將軍號的品級高于可以開府置佐的將軍號的品級,因此,為撫軍將軍以上的將軍號加授開府,就不是對開府置佐權限范圍的限定,而是以規定僚佐官的品級來體現受優待的特權。后《職員令》有從一品將軍號所屬僚佐官的類別和品級規定。例如,“從第一品將軍開府長史”“從第一品將軍開府司馬”等。⑦然而,后《職員令》規定:驃騎、車騎、衛將軍和四征將軍為最高品級的將軍號,但卻都為二品,⑧并不是從一品將軍號。很顯然,從一品將軍應該是加授開府后的將軍號品級。因此,后《職員令》做這樣的品級規定,不僅表明為將軍號加授開府后,能夠提高其品級,而且也是獲得開府置佐受優待特權的一種表現。

實際上,孝文帝官制改革后,不僅規定了從五品以上將軍號設置僚佐官的類別和品級,而且也規定了加授開府的將軍號所屬僚佐官的類別和品級。可是,前、后《職員令》對加授開府的將軍號所屬僚佐官的記載卻并不相同。前《職員令》只規定了能夠加授開府的將軍號的標準,但對將軍號開府置佐的情況,卻沒有明確的規定。而后《職員令》對從五品至從一品將軍設置僚佐官的類別和品級,則規定得很明確。為闡釋問題,以下將從一品將軍至從二品將軍設置僚佐官的類別及品級列表說明:

依據上表統計,從一品將軍與二品將軍所屬僚佐官類別相同;從二品將軍設行參軍,但不設參軍督護,與從一品和二品將軍不同。從一品將軍與二品將軍、從二品將軍所設的相同的僚佐官的品級并不相同,從一品將軍僚佐官的品級高于二品將軍與從二品將軍。其中,地位重要的長史、司馬、諮議參軍的品級,從一品將軍最高,二品將軍次之,從二品將軍最低。由此可見,北魏后期,驃騎、車騎、衛、四征、四鎮、中軍、鎮軍、撫軍將軍加授開府后,便成為從一品將軍,其僚佐官的品級,則高于原來將軍號所屬僚佐官的品級,進而也就明顯體現出加授開府的領有將軍號者地位的提高。當然,還要指出的是,由于北魏后期無論中央,還是地方的職事官加授開府,一般都領有將軍號,他們的僚佐官應該是軍府屬官,所以僚佐官的類別與品級就應該依照從一品將軍的規定。

概而言之,孝文帝官制改革后,北魏國家為一些將軍號和職事官明確規定可以加授儀同三司和開府。雖然加授了儀同三司和開府的將軍號和職事官都可以獲得相同的品級,可是獲得的優待特權卻有區別。正因如此,北魏國家在實際加授上,又將兩官結合在一起,也就是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說,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者,既有加授儀同三司者活動禮儀的優待,也能獲得加授開府者設置僚佐官的特權,所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者的地位也就更為突出。因此可以明確,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并不是使受加官者行使行政權力的增強,而是使其在活動禮儀與開府置佐上獲得更多的優待特權。這正是北魏國家為規定范圍內的將軍號和職事官授予這些加官所具有的意義。

余論

北魏國家設置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作為加官,正是要使受加官者能夠獲得接近于三師、二大、三公地位的準公。然而,由于北魏設置太師、太保、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馬、大將軍,雖然是最高的一品官員,但是諸公卻沒有太多的行政權,只能夠享有最高的俸祿和受優待的禮遇,所以,三師、二大、三公是地位最高的受榮寵的官員。可是,由于諸公的設置受到員額的限制,因此為了使更多的官員可以取得特別榮寵的優待,北魏國家就需要以設置加官的方式來實行,因而也就沿續了兩晉的做法。然而,北魏國家并不是原封不動地沿襲兩晉的做法,而是做了一些調整。

從加官的設置來看,北魏國家開始將開府儀同三司又分為儀同三司與開府,實際是三職官并置。但又可以將儀同三司與開府合置為開府儀同三司。孝文帝官制改革后,前、后《職員令》明確規定儀同三司與開府的品級相同。實際合置的開府儀同三司也與儀同三司、開府的品級沒有差異。在前《職員令》中,為一品上;而在后《職員令》中,則為從一品。雖然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品級低于三師、二大、三公,但卻與三師、二大、三公接近。由于前、后《職員令》在官階上實行正、從品的規定,所以北魏國家以正、從品區別三師、二大、三公與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不同,也就更明確地表明這些加官所處的地位,進而也就以變通的方式體現出“為位從公”的意義。因為北魏的將軍號為虛銜,而且國家對中央、地方的職事官一般都加授將軍號,所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所依據的主要是將軍號的品級。孝文帝官制改革后,前《職員令》確定中軍、鎮軍、撫軍將軍為可以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下限將軍號。后《職員令》沿續前《職員令》的規定,只是將中軍、鎮軍、撫軍將軍規定為從二品。也就是依據后《職員令》,從二品以上的將軍號,都能夠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而且,加授這些加官后的將軍號也就提高至從一品。

北魏國家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不僅以所領將軍號的品級為標準,也對受加官者的身份有比較嚴格的限制。由于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者的官品接近三師、二大、三公,因而,只有出自鮮卑皇族、皇親與漢族世族的官員及具有相近地位的宦官才具有受任這些加官的條件。換言之,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除授的對象,主要是地位顯赫的上層鮮卑貴戚和漢族世族,能夠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也就成為鮮卑皇族、皇親、勛貴和漢族世族所具有的優越的社會地位的體現。當然,由于北魏末年社會變亂發生,爾朱氏軍事集團實際控制北魏朝政,因而,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特權也就被他們攫奪。正因如此,北魏國家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身份限制,也因此而開始松弛。

北魏國家將開府儀同三司分置為儀同三司、開府的意圖就在于,使兩個加官分別起到不同的作用。加授儀同三司,是使受職者獲得受優待的活動禮儀;加授開府,則使受職者可以提高僚佐官的品級,進而突顯受到特別的優待。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能夠將儀同三司與開府獲得的優待合并在一起,因而也就比加授儀同三司與開府獲得的特權更多。當然,還要看到,因為北魏國家使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的加授予將軍號緊密結合,并且也能夠與特進、左、右光祿大夫一并作為加官授予領有將軍號者,所以不能不影響這些加官的性質。尤其是,北魏末年,“又欲收軍人之意,加泛除授,皆以將軍而兼散職,督將兵吏無虛號者。自此五等大夫,遂致猥濫,又無員限,天下賤之。”魏收:《魏書》卷75《爾朱彥伯傳》,中華書局,1984年,第1669頁。也就是光祿大夫以下諸大夫的散官特征已經比較明顯,所以,在武散官、文散官序列的逐漸完善的過程中,開府儀同三司也開始并入散官序列,至唐初,則轉變成最高品級的文散官。可以說,北魏末年,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開府出現的變化,已經逐漸呈現出向文散官演化的端緒。

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責任編輯:黃曉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乱码视频| 欧美a√在线|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99国产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久青草网站|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图第一页|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八区|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福利网|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igao国产精品| 亚洲天堂久久|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五月婷婷欧美|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91视频99|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正在播放久久|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综合色|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欧美a在线|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538精品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国产新AV天堂|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在线一级毛片|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伊人色婷婷|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色伊人|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久青草网站|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久久77777|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毛片免费在线|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亚洲毛片网站|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欧美一道本|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91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