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姣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危重新生兒大多因為病情危重導致其機體耗能增加,胃腸功能相對不全,因此在對癥治療過程中常常需要營養支持。近年來,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中,危重新生兒部分靜脈營養已經逐漸成為作為一種常規支持手段,發揮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新生兒科病房收治的80例危重新生兒,實施了部分靜脈營養治療,取得突出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我院新生兒科病房收治的危重新生兒中,選取80例進行研究。通過抽簽分組的方式將所有患者分為常規組(n=40)和實驗組(n=40)。常規組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19例,入院年齡:≤24小時、24h-7天、7-14天、14-28天分別有20例、10例、5例、5例,體重:1-1.5kg、1.5-2kg、2-2.5kg,≥2.5kg分別有10例、16例、12例、4例,入院診斷:早產兒、足月小樣兒、吸入綜合征、缺氧缺血性腦病分別有16例、8例、8例、8例;實驗組男性患兒22例,女性患兒18例,入院年齡:≤24小時、24h-7天、7-14天、14-28天分別有21例、9例、5例、5例,體重:1-1.5kg、1.5-2kg、2-2.5kg,≥2.5kg分別有11例、14例、11例、4例,入院診斷:早產兒、足月小樣兒、吸入綜合征、缺氧缺血性腦病分別有18例、7例、7例、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常規組患兒常規對癥治療,包括:補液輸血、穩定血糖、平衡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等。在此基礎上給予實驗組患兒部分靜脈營養治療,采用外周靜脈輸入,葡萄糖濃度<12.5%,每天總量小于8g/kg,輸入速度3-4mg/(kg·min)至6-8mg/(kg·min)。采用6.47%小兒復方氨基酸,20%脂肪乳(中長鏈脂肪酸),用量分別逐漸從0.5g/(kg·d)增到2.5g/(kg·d),葡萄糖、蛋白質、脂肪的能量比分別為:40-60%、10-15%、30-50%。常規補充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根據患兒實際需要補充電解質。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增加的體重、治愈所需時間、治愈率。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錄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采用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兒治療后增加的體重為(15.46±5.35)g/d,多于常規組患者(P<0.05),住院時間為(12.97±4.70)d,短于常規組患者,治愈率為92.50%,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危重新生兒往往起病急,病情進展快,且采取有效措施治療后恢復也快,然而患兒普遍機體耗能過大,胃腸功能相對不全,治療過程中需要營養支持,保證主要臟器結構和功能[2]。危重新生兒由于疾病影響,生活能力低下,導致其治療過程中需要營養支持,通過胃腸道營養和部分靜脈營養,提供足夠的熱量,保持正氮平衡,減少內原性蛋白消耗,輔助患兒渡過危險期。靜脈營養的治療方式能有效減少經口喂養導致的吸入性肺炎、呼吸暫停、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等情況發生,且部分靜脈營養治療中采取外周靜脈輸入的方式操作簡單、方便對患兒施加護理,能有效杜絕因中心靜脈插管而造成靜脈栓塞、中心靜脈炎等,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為患兒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促進患兒康復[3]。本次臨床結果分析顯示,實驗組患兒治療后增加的體重為(15.46±5.35)g/d,多于常規組患者(P<0.05),住院時間為(12.97±4.70)d,短于常規組患者,治愈率為92.50%,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這與潘志堯[4]研究結果相符,說明給予危重新生兒部分靜脈營養支持能有效改善其體重,提高質量效果,縮短治愈時間,是一種安全性較高,且有效的支持療法,值得臨床中大力推廣。
綜上所述,危重新生兒部分靜脈營養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縮短治愈時間,增加患兒體重,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支持療法。
參考文獻
徐光濤.危重新生兒應用靜脈營養進行支持治療的臨床價值探析[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24(3);101-103.
吳婷婷.危重新生兒部分靜脈營養的應用與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6):167-168.
尤忠,唐宇軒,張春暉.32例危重新生兒應用部分靜脈營養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05,32(21):6-8.
潘志堯.危重新生兒部分靜脈營養的應用與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