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春
【中圖分類號】R56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引言
三叉神經痛作為痛疼科中常見疾病之一,是指患者三叉神經中一支或多支區域處產生劇烈疼痛的臨床疾病。當前對該疾病發生的機理和原因并沒有形成統一的醫學結論,很多研究者都指出該疾病是由多重因素所引發的。因此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也沒有一種針對性的治療方法。為有效促進三叉神經痛的治療,降低患者受疾病的影響,筆者將三叉神經痛的痛疼控制和護理研究進展進一步分析和論述。
一、疼痛控制
1.1 藥物治療 通過藥物進行三叉神經痛疼痛控制是當前最常用的方法。當前醫學研究者對藥物控制三叉神經痛疼痛進行廣泛研究。其中多數研究者認為卡馬西平在控制三叉神經痛疼痛方面效果較好,如果用藥降低患者疼痛效果不佳,可加大用量或與苯妥英鈉或非抗癲癇藥一起聯合使用。也有研究者指出,如果患者身體難以耐受卡西平的副作用,可使用奧卡西平代替卡西平控制三叉神經痛疼痛。除卡西平外,研究者對很多其他藥物控制三叉神經疼痛進行研究。有研究指出使用8%利多卡因噴鼻可以緩解九成患者的疼痛癥狀,其治療效果與卡西平接近。顧衛霞等人指出巴噴丁可代替卡西平用于身體難以耐受卡西平的副作用的患者,并有很好的效果。Attal等人研究表明三環類抗抑郁藥、抗癲癇藥等,也能夠作為三叉神經痛疼痛控制的藥物進行使用。楊丹等人指出普瑞巴林和加巴噴丁等藥物控制三叉神經痛疼痛效果有較好,而且普瑞巴林效果比加巴噴丁更好。申繼紅指出A型肉毒毒素控制三叉神經痛疼痛作用也比較明顯。
1.2 神經阻滯 當前通過神經阻滯控制三叉神經疼痛仍是最為有效的方法。該方法操作比較簡單,對患者造成的二次創傷較小,而且成本較低,所以受到患者和醫生的一致認可。根據分布疼痛的區域,采用相應的神經阻滯。三叉神經末梢阻滯,眶上孔、眶下孔和頦孔為骨性標志,容易觸及,三叉神經三個分支末梢幾乎都在一條與瞳孔垂直的線上。
1.3 經皮穿刺射頻熱凝術 射頻熱凝半月神經節治療三叉神經痛,是在CT引導下將特殊穿刺針經卵圓孔至半月神經節,在電機位置定位準確后,利用溫控射頻熱凝對靶點進行毀損,溫度控制在60℃-75℃,分2次或3次毀損,持續時間0.5~1min。
1.4 手術治療 如果患者經過上述方法處理后,痛疼癥狀仍得不到緩解,或患者不能耐受上述的治療方法,可以通過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當前在治療三叉神經疼痛方面應用較多的手術治療方法有末梢神經切斷術、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等術。
1.5 中醫治療 當前除了藥物和手術等方法緩解三叉神經疼痛的研究外,很多研究者對中醫緩解三叉神經疼痛進行研究。并且很多研究結果指出,中醫在緩解三叉神經疼痛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中醫方法有電針、針灸加穴位注射等。
二、護理
2.1 疼痛護理 針對三叉神經痛患者痛疼護理中,護理人員首先要做好對患者的疼痛評估工作,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積極配合進行疼痛評估。疼痛評估要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定期的評估,以及時了解患者疼痛程度的變化,從而進行進一步治療或護理。其次要加強降低患者疼痛的護理,如通過讓患者保持好體位,播放音樂分散患者注意力,當患者痛疼難以忍受時要及時讓患者服藥緩解痛疼,服藥后還要注意針對藥物副作用的護理。一般口服用藥一小時左右對患者疼痛減輕情況進行評估,靜脈或肌肉注射半小時患者疼痛減輕情況進行評估。
2.2 藥物護理 很多患者在服用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等藥物后會產生諸如惡心、嗜睡、肝功能障礙等不同癥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護理過程中應加強對患者治療效果和副作用的觀察,出現副作用及時進行處理。患者服用普瑞巴林、加巴噴丁等藥物時,護理人員要告訴患者逐漸增加用藥量,并叮囑患者不能私自停藥,停藥時要按照逐漸減少藥量的原則進行停藥,從停藥開始至結束至少要有一周的時間。
2.3 神經阻滯術護理 在患者進行神經阻滯術后的一小時內要保證患者臥床休息,同時要對患者的相應生命體征指標進行檢測,并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識和精神狀態,并給予患者適當的心理干預,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用無菌敷料覆蓋患者的針眼位置,確保敷料禁錮,并叮囑患者三天內不能讓水接觸針眼位置。對于神經阻滯術后患者出現頭痛、嘔吐等并發癥,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進行臥床休息,并適當給向患者供給氧氣,并做好患者的心理引導,一般此類并發癥短時間會自動消失。對于出現的口唇皰疹并發癥,針對此類并發癥,護理人員可適當給予患者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防止皰疹破裂而發生感染。另外要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面部神經是否正常,防止面神經麻痹并發癥的出現。并發癥護理過程中要做好患者的飲食和衛生護理,確保患者飲食后用用漱口液漱口,同時叮囑患者家屬讓患者進食一些易消化吸收的事物。最后也要做好對患者的心理疏導,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
2.4 經皮穿刺射頻熱凝術護理 病人治療結束后繼續給予心電監護六小時,并注意患者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的改變。如患者血壓出現變化,可給予患者低流量氧氣,恢復患者血壓正常。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在治療后的六小時內進行臥床休息。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讓患者服用抗生素藥物,避免患者顱內出現感染。對于神經皮穿刺射頻熱凝術后,護理人員還應加強對患者面部感覺障礙、眼部損害、三叉神經運動支損害、帶狀皰疹等并發癥的護理。
三、小結
三叉神經痛疾病常見于年齡超過四十歲的中老年人,其中女性患者較多,其發病時會給患者帶來劇烈難以忍受的痛疼,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當前針對該疾病治療方法的研究有很多,主要集中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微創手術治療和外科治療等幾方面。除了治療方法外,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也非常關鍵。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重對患者心理的疏導,痛疼的護理,用藥后副作用的估計,并發癥護理等幾個方面。由于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和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仍需研究人員進行大量的研究,以盡早找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減輕患者所受的病痛折磨。
參考文獻
段洪濤.針灸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研究進展[J]. 甘肅中醫,2010(05):71-73.
寧鑫,羅燁,滿春喜.神經阻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08):246-247.
齊玉珍,蔣波.CT引導射頻熱凝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1(06):43-44.
倪家驤.臨床疼痛治療學[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4(05):158-161.
王叢平,曾艷.射頻熱凝毀損術治療三叉神經痛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6(0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