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滿
【中圖分類號】R65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近幾年來,腹腔鏡手術逐漸成熟,應用腹腔鏡實現脾切除成為可能,從急性創傷性脾破裂患者的臨床資料來看,多數脾破裂患者的病情復雜且危急,臨床報道以開腹手術治療居多,鮮有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報道[1]。但由于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痛苦小、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等優勢,現已成為臨床治療關注的重點[2]。為了更好的研究腹腔鏡治療急性創傷性脾破裂的效果,本文特進行了對照實驗,現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7.1-2017.12收治的64例急性創傷性脾破裂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經影像學檢查后,均確診為急性外傷性脾破裂,根據各位患者的臨床指標,決定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有34例,標記為實驗組,決定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有30例,標記為對照組。實驗組包括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對照組包括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排除患有手術禁忌癥的患者外,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脾臟損傷程度、病程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方法:一、患者首先取頭高腳低的右側臥位,氣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在臍孔上穿刺后建立13-15mmHg的氣腹,將10mmTracar植入后,置入30°的鏡頭,放置無損傷胃腸抓鉗或保護性牽開器于劍突下tracar點。二、進行全腹腔探查,以明確病情,確定治療方案。三、結腸脾曲向下推開,將脾結腸韌帶、脾下級暴露,再用超聲刀離斷脾結腸韌帶以及側面的脾腎韌帶。四、抓住胃短血管的周圍組織向上提拉,胃短動脈暴露后用超聲刀離斷脾胃韌帶。五、暴露脾蒂后將血管周圍組織鈍性分開,血管夾夾斷血管后將其離斷。六、將脾臟取出。七、檢查手術區域,進行手術野復查。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法:采用傳統的開腹手術,放置引流管,進行常規切脾沖洗。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期時間、術后鎮痛使用率、住院天數等情況,再比較兩組患者血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腸梗阻、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數據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兩組患者術中情況、術后恢復情況比較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期時間、術后鎮痛使用率、住院天數等顯著優于對照組,手術時間顯著高于對照組
術后,實驗組患者出現血栓0例、切口感染0例、肺部感染0例、腸梗阻2例、出血0例,并發癥總例數4例,占11.76%。對照組患者出現血栓0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0例、腸梗阻2例、出血4例,并發癥總例數11例,占36.67%。
3 討論
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創傷性脾破裂具有住院時間少、創傷小、并發癥感染少等優勢,較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因此,近幾年來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多[3]。在治療脾破裂時,正確判斷脾臟損傷程度是治療的關鍵,準確了解脾臟的結構是進行脾全切手術的關鍵,只有這樣,才會有效避免出現術后血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腸梗阻、出血等并發癥[4]。在本次研究中,根據64例患者的臨床指標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期時間、術后鎮痛使用率、住院天數都低于對照組,這是由腹腔鏡的優勢所致,手術時間高于傳統開腹手術是因為腹腔鏡手術比較繁瑣。
本文通過對照實驗得出,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創傷性脾破裂可以提高治療療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陳佳.腹腔鏡治療急性創傷性脾破裂臨床研究[J].肝膽外科雜志,2017,(6):461-462,466.
孫海東,曹健,穆霄燕, 等.應用腹腔鏡治療急性創傷性脾破裂臨床研究[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4,(3):199-201.
趙建偉.外科急腹癥應用腹腔鏡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藥與保健,2015,(2):10-11.
丁勝文,謝健,殷容暖, 等.脾破裂手助腹腔鏡切除術的應用[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8,(4):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