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燕 徐蕎芬
摘 要:職業教育是工匠級人力資源儲備和國家教育的重要組成,肩負著傳承技術技能、培養多樣化高技能人才等重要職責。然而,傳統的職業教育存在教學內容固定化,教學專業單一化問題,直接導致學生出現無處就業的情況,同時工廠又出現緊缺專業技工的問題,導致近來企業出現先招工再委托培訓的現象。教育資源嚴重浪費,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基于此,文章結合大數據特點,探討大數據在職業教育中應用,以適應當下人才培養戰略。
關鍵詞:大數據;職業教育;人才儲備
大數據,不能僅僅理解成數據量的大,更應看到數據量的廣,掌握大數據中量大而廣的特點,就能在各行各業中給人們工作做出強而準確的指導。針對現階段職業教育出現的問題,特別是針對職業教育課程設計落后呈現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與“企業用工荒”問題,文章結合大數據分析,探討如何對職業教育課程內容進行精準設計,解決“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與“企業用工荒”難題。
1 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對職業教育的認知較為片面
在現階段,國家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各個大學不斷擴招,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大學生,畢業后能就業并躋身“干部”行列,而多數家長認為接受職業教育沒什么出息,即使就業也只是個工人,官本位的思想在一些家長頭腦中根深蒂固,這也導致職業教育生員科學文化素質較低。
1.2 當前國家對職業教育宣傳力度不夠
我們國家當前正式提出“中國制造2025”,國家也已經認識到技工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在宣傳專業的技工人才時,卻忽視了技工院校的宣傳引導工作。電視節目中經常看到大國工匠的成才之路,但很少看到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技工院校的宣傳,相反電視中經常看到一些民辦技工培訓學校的廣告,讓學生及家長都覺得技工學校就是培養挖掘機司機的地方,沒有認識到精密技工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靠專業的技工院校來實現的。
1.3 接受職業教育發展空間小、待遇低
技工學校畢業的學生,參加工作后多數只能在一線當工人,即使學到了過硬的技術,有突出的工作表現,由于學習的專業限制,也只能擔任技工,最高也就能評個技師,不像其他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適應的崗位相對較多,從事工作選擇性自然多,發展空間就大,同時,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就業多在實體經濟領域,當下資本避實就虛的大環境下,實體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待遇也就無法優厚了。
1.4 教育課程設置單一
教育課程多不變,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呈現出“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與“企業用工荒”的現實矛盾。當前的職業教育參與主體還不健全,學校與企業脫節,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學校只管教,而不考慮教出來的學生應該送到哪里去,哪里需要什么樣的畢業生,從而也導致技工院校多年來教學內容一成不變,甚至出現老師一本教案用一生,上課從來不備課,都能對講授的內容倒背如流,直接結果就是學生學到的技術不是當下企業急需的,學生畢業后企業不需要,同時,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卻只能由企業自己先招工后培養,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2 大數據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指導作用可行性分析
2.1 大數據的主要特征
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它具有IBM提出的5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大數據的本質特征不僅僅是數據量的多,還包括數據量的廣度也超出我們個人能處理的一個范疇,大量的數據集合,看似沒有什么聯系,但是經過新的處理模式,借助計算機超強的計算能力,就可以分析出重要的有用信息。
2.2 大數據在職業教育領域應用可能性
大數據,我們不能僅僅理解成數據量的大,更應看到大數據數據量的廣,正是大數據中數據量的大和廣,掌握分析大數據,就能在各行各業中給人們工作做出強而準確的指導。職業教育也不例外,企業的用工信息,全國各地企業的招聘信息等等,都可以作為數據源,在龐大的數據支撐下,分析企業當前和可預見的將來用工特點及專業是可能的,準確度也是可信的。在這樣的數據背景指導下,技工院校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設置,修改專業實習方法,培養出一畢業就能針對特定企業急需的崗位上崗作業的熟練技工。
3 大數據背景下職業教育培養體系建立方法的探究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強調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加快我國制造業升級。“制造大國”要在“十三五”期間成為“制造強國”,說到底還是要靠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大國工匠》中講述了8個工匠用“8雙勞動的手”締造的神話,正說明高級技工人才培養在制造業的重要性。但是,人們所急需的技工人才大數據在培養高級技工人才培養方向上應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3.1 教育觀念應與時俱進,依托大數據建立適應新時期的教育培養體系
信息高度透明的互聯網時代,轉變教育觀念,既要轉變教育管理觀念,又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我們現在的職業教育存在一本教材用10年以上,一個專業設置10年不變,不夸張地講,有的老師一本教材講一生,學生所學也是屆屆一個樣,很多內容已經跟不上現代工業發展的腳步了,因此我們必須建立統一的職業教育綜合信息平臺,按照不同的層級(政策/決策層、教育教學層、綜合評價層)實施職業教育的動態管理,形成有效的饋送機制和共享機制,實時調整教學內容,以適應現代企業在工業現代化條件下的用工模式。
3.2 依據大數據提供準確可用的用工資源,適時調整專業設置
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支撐著對大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并且已經成為應用級成熟技術。我們不難從全國各地用工招聘信息中發現和總結出當前可預見的一個時期內企業所急需的人才,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分析結果,適時調整教學專業設置,培養企業急需人才,即解決了學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企業用工荒的問題,大大節省了教育資源,為企業的發展也提供了人員儲備,特別是對我國要建成制造業強國的目標而言,提供緊跟時代需求的人才十分有必要。
3.3 大數據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提供精準幫扶
一個完善的教學體系建立,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教學進程中,需要好的專業設置,好的教師,但也離不開好的學生。目前職業教育存在學生齡普遍偏小的現象,特別是中技班更是如此。學生理解能力是有差異的,同時每個學生對同一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差異的,比如甲同學可能對電工學照明電路接受很快,一學就會,可乙同學則對照明電路難以接受,但對電機原理接受很快,這就要求在入學時對學生建立數據庫,分析每一次考試及平時作業,找出每一個學生的薄弱環節,從而制定一套針對其本人的精準幫扶辦法,使每一個畢業生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到崗就能使用的人才。
3.4 以大數據為依托,對院校畢業生進行全面跟蹤回訪,指導教學實踐
依托計算機技術,建立院校畢業生跟蹤回訪數據庫,對畢業生就業及在企業工作情況全程跟蹤,及時了解畢業生和企業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努力提高就業工作水平和就業質量。同時,對畢業生在企業工作情況進行系統分析,這個過程可以和其他院校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增大數據源的廣泛性,從而分析總結出更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而能完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使學校的專業設置、招生規模、人才培養模式等更加貼近市場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家庭、服務于社會。
4 結語
新技術的產生,帶來很多新的特殊工作崗位,這就要求更多的不同專業技工人才來支撐行業發展。職業教育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不斷學習,把新技術應用到職業教育中來,才能真正培養制造業急需的高級技工人才,發揮職業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數據在職業教育領域應當有所作為,也應引起每一個職業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張燕南,趙中建.大數據時代思維方式對教育的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3(21):1-5.
[2]黃孝華,劉紅霞,楊超,等.大數據時代如何促進教育改革[J].考試周刊,2017(81):41.
[3]黨紅恩.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高校建設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8(6):30-31.
[4]李強,黃偉.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校園建設[J].科技資訊,2018(2):20-22.
[5]李高杰.大數據環境下智慧課堂平臺建設的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18(1):17-20.
[6]張俊強.大數據背景下教與學的思考[J].新課程(中),2018(2):30-32.
[7]袁景麗.大數據時代下高職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探析[J].才智,2017(15):100-102.
[8]戴婷婷.大數據時代英語教學的微傳播化[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