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合拉依·卡德爾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慢性萎縮性胃炎,易出現腹痛、腹脹、便秘等癥狀,是消化內科常見病的一種。如若忽略此癥狀的發生,耽誤對其的治療,將會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引發胃潰瘍,甚至胃出血及其相關的癌前病變等,因此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容忽視[1]。而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需給予及時的科學治療;且日常生活中必須嚴格控制飲食:嚴忌辛辣、煙酒和上火食物;同時需加強對咽部、口腔等部位的感染病灶的防范,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和進一步發展;并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如阿莫西林、果膠鉍等相關的藥物,以此提升治療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討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的方法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效果。
1 研究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選取時間段為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數為156例。通過隨機數字法分組,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有48例,女性有30例,年齡在33歲至50歲,平均年齡為(43.27±4.4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有45例,女性有33例,年齡在31歲至52歲,平均年齡為(44.68±5.6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于觀察組給予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的治療方法,口服阿莫西林的用量為0.5g,每天3次;口服果膠鉍的用量為2粒,每天3次;兩種藥物均應持續應用兩周。而對于對照組則給予克拉霉素聯合果膠鉍的治療方法,口服克拉霉素用量為0.25g,每天2次;口服果膠鉍的用量為2粒,每天3次(果膠鉍的每個細節均應與觀察組嚴格相同);且兩種藥物均持續應用兩個星期。
1.3 療效評定標準 共計分為3個標準,痊愈、有效、無效。痊愈:經胃鏡檢查,顯示未存在黏膜病灶,黏膜部位顏色恢復正常且體征與癥狀基本消失,則表示此類方法能夠使慢性萎縮性胃炎基本痊愈;有效:經胃鏡檢查,顯示黏膜病灶部分得到改善,黏膜部位顏色有所好轉且體征與癥狀相對減輕,則表明此類方法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有效;無效:經胃鏡檢查,顯示黏膜病灶未有改善,黏膜部位顏色無變化且體征與癥狀沒有明顯緩解癥狀,則表明此類方法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無效。
1.4 統計方法 SPSS21.0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常見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法,主要應用的有奧美拉唑、果膠鉍、猴頭菌片、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藥物,其中阿莫西林與果膠鉍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中的作用較為顯著。阿莫西林的殺菌功效相對較強,可達到有效殺死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和消炎及抗感染治療的目的[3]。相比于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有著更為明顯的殺菌效果;阿莫西林具備較強的細胞壁穿透力,能夠對菌體炎癥反應的產生而產生影響和抑制,殺菌功效相對顯著,對慢性縮性胃炎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阿莫西林口服后,可在胃腸道內達到良好吸收的效果,而且毒副作用較小,對患者基本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具備較佳的依從性。果膠鉍則屬于復合性藥物,其中包含著如金屬離子鉍元素、果膠酸等多種藥物成分,其口服后,可對胃黏膜產生有效影響,并對其產生一定的保護性作用[4];同時可對上皮細胞造成影響,使其能夠在短時間內分泌出黏液并對胃黏膜產生有效的保護。果膠鉍同時可對幽門螺桿菌產生影響,使其菌體能較快地出現空泡變性,從而產生細胞壁破裂以達到有效殺菌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大縮短胃炎的愈合時間,繼而加快機體的康復。在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過程中,阿莫西林與果膠鉍均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且若將兩者聯合應用,則可達到更佳的殺菌效果,從而大大提高治療效果,并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縮短患者的機體康復時間。
綜上所述,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給予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治療方法,可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且臨床療效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康復較快,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的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王文菊, 林丹, 李彩娟. 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1):142-144.
翟麗穎, 孫海英, 郭愛華,等. 果膠鉍與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奧美拉唑聯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6, 27(6):743-744.
李林, 王曉娟. 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探討[J]. 中國社區醫師, 2016, 32(1):36-36.
蘇同森, 劉文翠, 王均成. 阿莫西林配合果膠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探討[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