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菊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臨床發病率,主要表現為心衰、心律失常、急性循環功能障礙等,采取科學的搶救以及護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幾率。此次研究旨在探索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過程中應用急診護理路徑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為探究組(n=38)和對比組(n=34),探究組17例女性,21例男性,42至83周歲,平均(56.7±4.2)歲,對比組15例女性,19例男性,41至82周歲,平均(55.9±4.0)歲。對比2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不顯著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2組患者均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探究組患者聯合應用急診護理路徑,如下:
1.2.1 成立急診護理路徑小組 由護士長指導組內成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急診護理路徑實施方案,定期對組內成員進行考核和培訓,日常護理工作中對其加強監督,合理安排其工作時間[1]。
1.2.2 心理護理 患者發病突然且病情發展迅速,面對突發病情,患者與其家屬均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等情緒,護理人員應該適時安慰和勸解患者,使其以積極心理狀態接受治療,防止負面情緒對搶救效果產生影響[2]。
1.2.3 病情評估 對患者病情以及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和準確評估,同時進行血氣分析以及給氧治療,若患者存在嚴重心律失常、休克以及胸痛等癥狀需要采取有效的鎮痛措施[3]。
1.2.4 急救護理 進入搶救室后立即給予患者吸氧以及血壓、血氧監測,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并進行血液標本采集,準備好心臟除顫儀以便隨時進行搶救[4]。
1.3 統計學分析應用 本研究應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資料,通過(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差異以或者t檢驗進行比較,差異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2 結果
探究組患者急救時間、臥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較對比組患者短,2組各項觀察項目數據經對比差異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重點和關鍵在于確保心肌再灌注并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急診護理路徑能夠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特點制定具有標準化、預見性以及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搶救效率,為搶救贏得更多的時間,從而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此次研究中,探究組患者急救時間、臥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較對比組患者短,2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過程中應用急診護理路徑有助于提升搶救效果,加快患者機體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何愛萍.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急診護理路徑對搶救效果的影響[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8):129-130.
韓彥輝,王素梅,李海霞.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3):25-26.
曾維婷.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8,(2):175.
鈕湘浚.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5,(1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