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輝
【中圖分類號】R223.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葡萄膜炎屬于眼科多發病和常見病,具有較高的致盲率,患者并發白內障幾率較高,患者病情復雜,常規治療手段無法取得理想的視力改善效果,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患者應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治療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抽取86例在我院就診的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患者,排除嚴重肝腎以及心臟功能異常患者、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嚴重出血性疾病患者、其他眼部疾病患者以及無法積極配合此次研究患者[1]。將研究對象分為對比組(n=42)和治療組(n=44),對比組女性19例,男性23例,45至83周歲,平均(67.9±5.1)歲,治療組女性20例,男性24例,43至87周歲,平均(66.8±5.4)歲。比較治療組和對比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比組患者應用常規晶狀體植入治療。治療組患者應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治療,治療前充分散瞳并行表面麻醉,開瞼后在10點部位做角膜切口并在3點部位做輔助切口,將粘彈劑自前房注入,分離粘連虹膜。若患者存在虹膜部分粘連現象則可直接向虹膜中注入粘彈劑并應用鈍針頭鈍性分離粘連部位,若患者存在虹膜嚴重粘連現象且有小瞳孔則需要切除虹膜周邊并由切口部位注入粘彈劑,然后進行粘連分離[2]。若患者存在瞳孔膜閉現象,則對其瞳孔區纖維膜進行剪除操作后再行分離,虹膜粘連充分分離后應用前囊連續環形撕囊術,清除干凈殘留晶體皮質。向前囊以及囊袋中注入粘彈劑并置入人工晶體,調節位置后吸出前囊以及囊袋內粘彈劑并將平衡鹽溶液注入其中,無需進行切口縫合。術后常規應用激素滴眼液以及抗生素,同時指導患者進行瞳孔活動并采取有效的虹膜粘連預防措施[3]。
1.3 療效判斷 差:術后患者視力低于0.1;中:患者視力為0.1-0.3;良:患者視力為0.3-0.5;優:患者視力不低于0.5。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 本研究進行數據資料分析軟件為SPSS22.0,通過(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差異以或者t檢驗進行比較,表示計量資料,差異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2 結果
治療組41例患者治療效果較為理想,3例患者治療效果不甚理想,治療優良率為93.18%,對比組30例患者治療效果較為理想,12例患者治療效果不甚理想,治療優良率為71.43%,比較2組患者術后視力優良率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主要引發因素為在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下,患者前房水性狀以及成分均出現較大變化,導致晶狀體生存環境遭到破壞,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容易加大玻璃體病或者青光眼等疾病的發生率,造成晶狀體混濁程度加重并進而引發白內障。部分患者存在虹膜粘連程度較為嚴重的情況,無法進行瞳孔擴大,會導致手術治療難度增加并影響治療效果[4]。超聲乳化手術能夠使手術切口得到顯著縮小,同時還可使前房穩定性得到保持,能夠避免手術操作損傷虹膜,從而可使術后各類炎癥反應發生率得到降低,有助于加快患者術后視力恢復速度。該術式操作范圍較小,無需進行完全散瞳即能夠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可使手術中不必要的損傷得到避免,在囊袋中進行碎核能夠防止其瞳孔邊緣完整性受到破壞,可避免患者術后出現眩光癥狀,手術切口較小,能夠使角膜散光影響得到明顯抑制,同時還能夠減輕患者術后不良反應,可加快患者術后視力恢復,從而為其生活提供便利[5]。
此次研究中,治療組患者治療優良率為93.18%,對比組治療優良率為71.43%,比較2組患者術后視力優良率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患者應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治療能夠取得確切療效,可顯著提升其視力,有助于改善其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韓軼群.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植入治療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臨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285-286.
李愛玲.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植入治療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的臨床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5,9(5):5.
鄭吉琦,高琛,王登廷.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治療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臨床治療[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8):41.
姚艷君.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植入治療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3):13-14.
張永存.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的臨床療效[J].醫學信息,2016,29(3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