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喜源
【中圖分類號】R9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引言:
在當前人們生活與工作壓力增大,且飲食不合理的背景下,各種消化系統疾病發生率提升[1]。炎癥性腸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非特異性慢性腸道病變,多屬于遺傳性易感染類疾病[2]。該種疾病從性質上劃分,主要包含克羅恩病和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3]。如果患者患有該種疾病,可能發生的癥狀有腹痛、腹脹、腹瀉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消化功能,從而使得其飲食狀況不佳,營養攝入受限[4]。同時,該種疾病還具有較強的反復性。在臨床中發現,美沙拉嗪能夠有效地阻止炎癥弟介質,從而發揮腸道抗炎的作用,阻止細胞向炎癥病灶遷移。且其在臨床運用中對輕中度炎癥性腸病的療效確切,副作用較小。故而,就我院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用藥的具體狀況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炎癥性腸病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規定中炎癥性腸病的診斷標準[5];(2)患者以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哺乳期與妊娠期婦女除外,重癥ICU病房患者;(2)行腸道切除手術或者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3)對美沙拉嗪或者益生菌有過敏反應的患者。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最小的17歲,年齡最大的67歲,平均年齡(34.28±3.48)歲,病程0~12年,平均病程(2.3±0.9)年。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最小的18歲,年齡最大的69歲,平均年齡(34.81±3.12)歲,病程0~13年,平均病程(2.5±0.8)年。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單純的美沙拉嗪(葵花藥業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48)治療,口服,每日3次,每次1g;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凝結芽孢桿菌治療,口服,每日3次,每次1.05g。兩組患者連續用藥60d,且在用藥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患者的反應進行觀測。一旦存在不良反應,必須要及時的停藥,且采取積極干預措施。
1.3 評價指標 根據兩組患者的臨床反應,對其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層次。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且結腸鏡檢查顯示黏膜正常化;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且結腸鏡顯示黏膜有所改善;無效:相較于治療前,無變化。不良反應主要包含腹瀉、惡心、皮疹。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炎癥性腸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非特異性腸道病變,其病程綿長,且病情緩慢。臨床對其發病機制以及發病原因尚未有明確的結論。但是,多數學者認為,該種疾病的發生可能與免疫系統、腸道菌群、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相關。在實驗室中發現,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菌群之中,雙歧桿菌和乳酸菌均數量下降,從而使得腸道菌群失調,致病菌與致病菌引起的代謝就會使得腸道黏膜的免疫系統與腸腔內抗病原菌的耐受性降低,從而造成上皮細胞受損的現象,進而出現腸道炎癥。在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美沙拉嗪是一種控釋劑型的5-氨基水楊酸,能夠有效地阻止炎癥弟介質,從而發揮抗炎的效果,阻止細胞向炎癥病灶遷移。該種藥物在臨床運用中具有較好的抗炎效果,聯合益生菌能夠更好的治療輕中度炎癥性腸病。益生菌類藥物能夠有效的抵抗腸道內消化酶與胃酸的侵襲,避免腸道黏膜表面被粘附,從而調整并建立一個正常的腸道菌群,增強患者腸道的自身免疫力,對治療炎癥性腸病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美沙拉嗪與益生菌聯合應用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癥狀,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王革麗.探討美沙拉嗪與益生菌聯合應用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的治療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22):108-109.
李燦,花威,崔廣林,徐剛,孫趁意.益生菌聯合美沙拉嗪治療炎癥性腸病臨床效果的Meta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9):3466-3469.
王進國.益生菌與美沙拉嗪用于炎癥性腸病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7):111-113.
馬淑榮,沈可欣,周長玉,李巖,郭紅華,張海山.益生菌在炎癥性腸病中的作用觀察[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01):150-152.
徐平如,周鋒.益生菌聯合美沙拉嗪對炎癥性腸病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10,29(04):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