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明霞
【摘 要】戲劇屬于舞臺表演技術的一種,同時融入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多項內容。在本文中,針對戲劇文學的沖突展開討論,并重點剖析了戲劇文學的鑒賞技巧,希望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戲劇文學的特點。
【關鍵詞】戲劇文學;戲劇沖突;鑒賞技巧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8-0030-01
戲劇實際上是多項藝術的綜合體,其通過文學、音樂、美術等多項藝術內容的結合,來完成對人物的塑造,并通過人物關系來揭露社會矛盾,將一些現實的問題展現在人們面前,在戲劇當中所反映的是人物的價值取向。戲劇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演員、劇本、舞臺、觀眾等。具體來講,戲劇的主要特征在于:綜合性、沖突性、表演性。
一、戲劇文學的沖突精髓
對戲劇藝術而言,其最重要的特點在于沖突性,表示的是,在戲劇故事的推進過程中,人物之間所出現的糾葛和矛盾,并且隨著環境的變化,人們內心的矛盾會逐步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具體分為如下情況:
(一)人物角色之間的沖突。角色沖突是戲劇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其主要是因為人物之間性格、意志的不同造成的。性格所呈現的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看法與行動,而意志呈現的是個體自身的目標與方向,通過自身的努力來一步步達到相應目標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對戲劇文學而言,人物之間性格、意志沖突是相互聯系的,只有出現性格沖突才能引起意志沖突。
(二)人物內心世界的矛盾與沖突。成功的戲劇作品只有意境沖突是遠遠不夠的,適當的心理沖突是展現人物內心矛盾的重要方式。只有在人物的內外部沖突的共同影響,才可以真正展現出充分的戲劇文學沖突。事實上,內部沖突是戲劇賴以支撐的重要條件,因此戲劇更加偏重對內部沖突的描繪。
(三)人物立于環境的掙扎與沖突。外部沖突所反映的主要是人物和環境之間的矛盾,這主要是因為人物的個性特征無法與當時的環境相適應,抑或與當時的環境格格不入所造成的。在戲劇文學當中,人與環境的沖突可以更加鮮明的塑造出人物角色特點。
二、戲劇文學鑒賞該如何把握技巧
具體來講,戲劇文學的基本特點有:第一,空間、時間的集中性;第二,人物語言、行為的個性化;第三,矛盾沖突的尖銳性等。在后文當中,結合戲劇文學的特點來討論相應的鑒賞技巧。
(一)對人物形象的鑒賞。在鑒賞戲劇文學時,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至關重要,因為通過人物可以了解當時的時代特征,同時,也可以通過分析環境來對人物進行剖析。所以,鑒賞人物是品讀戲劇文學的重要內容。在鑒賞人物的時候,首先要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因為性格是決定人物行為,決定人物生活態度的重要方面,只有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心理特點。其次,在鑒賞人物時,還必須積極分析其言語特點,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外部表征,不同人物語言有著不同的特點,只有深刻理解人物的語言,才能更加充分地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進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戲劇。最后,在鑒賞人物的時候,還必須理解其成長歷程。
(二)對戲劇語言的評述。對戲劇文學而言,其故事情節的推進都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上的。人物的交流、情節的演變、故事的發生都需要語言來推動,所以,對戲劇語言的分析也非常重要。具體來講,戲劇語言包含兩類,其一是舞臺說明,其二是表演需要。
第一,人物語言個性化。所謂個性化表示的是,每一個戲劇人物所表達出的語言都有其獨特的特征,這與人物的成長環境、性格特征有莫大關聯。第二,人物語言有極為豐富的潛臺詞。潛臺詞是語言的重要特色之一,人物在用言語表示時,通??梢宰層^眾體會到言外之意。第三,人物語言的動作性。動作語言實際上是用來表達人物內心的輔助方式。在有些時候,人物的真實情況需要借助動作等才能真正表達,也只有通過動作語言,才能讓人們看到更加有血有肉的戲劇人物。
(三)對矛盾沖突的“記錄”。對戲劇來講,沖突是戲劇故事情節推進的靈魂,離開了沖突的戲劇是暗淡無光的。所謂戲劇沖突表示的是,在戲劇情節發展時,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環境之間所出現的矛盾。所以,在對戲劇文學進行賞析的時候,要著重分析戲劇的沖突,以及戲劇的沖突是如何發生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加理解人物的立場。所謂尖銳激烈表示的是,在戲劇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會以爆發的方式展現出來;進展緊張表示的是,戲劇的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正是由于這些特征的運用,使得戲劇當中的矛盾變得尖銳又激烈。事實上,正是因為矛盾的存在,才使得戲劇情節不斷推進,并引人入勝,因此,可以將戲劇文學理解為出現矛盾、激化矛盾,以及解決矛盾的過程。在對戲劇文學進行賞析的時候,從這一角度入手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戲劇內容。
總的來講,在賞析戲劇文學的時候,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人物性格、戲劇語言、戲劇矛盾等。這三個方面所表現出的是戲劇文學的不同方面,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戲劇本身。事實上,這三個方面既獨立又相關,必須同時從這幾個角度入手,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認識戲劇文學,同時,鑒賞技巧的運用也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馬躍.文學基礎理論與作品賞析[M].遼寧大學出版社,2008.
[2]潘桂云.大學語文[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朱文相.中國戲曲學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