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潔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在急診重癥監護室進行治療的患者多數為急危重癥,且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均較差,許多患者通常需要依靠輔助性器械,比如呼吸機、留置尿管、靜脈留置導管等,而這些操作對患者機體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從而提供感染的發生率,所以需要為急診重癥監護室的患者提供人性化、科學優質的護理干預,以此減少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保證患者生存質量[1]。此實驗挑選70例本院急診重癥監護室接收的患者,分析護理干預對其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預防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于本院急診重癥監護室進行治療的患者70例,由不同護理方法分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5例,患者年齡分布在48—82歲,平均(61.7±4.16)歲。組間差異在性別、病程等臨床資料方面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即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比如體溫、心率、血壓等,待導管拔出后,對患者穿刺點和導管尖端實行細菌培養,而實驗組應用護理干預,具體操作:①無菌操作護理:急診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六部洗手法和無菌原則進行護理操作,強化醫護人員手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應合理穿戴隔離服、口罩和手套進行留置導管,另外對患者穿刺點周圍的皮膚進行嚴格消毒,消毒面積≥10平方厘米;②縮短留置導管時間:由相關研究顯示,留置導管時間是引發導管相關性感染的主要因素,若患者導管留置時間<1周,則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率低于5%,若患者導管留置時間為1—2周,則感染率超過20%,若導管留置時間>3周,則感染率超過75%,所以需要定期評估患者的病情、提問,當條件允許時,可及早拔出導管,降低感染率;③穿刺點護理:導管留置點感染發生主要是由于菌群分布,由研究得知,若患者中心靜脈預留導管,則感染率最高的部位在股靜脈,而概率最低的在于鎖骨靜脈,所以需要根據患者病情,合理挑選患者穿刺部位,盡可能選擇感染低的位置;④導管和敷貼護理:報道顯示,感染與導管類型有關,在診治時,應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合理選用導管,比如在進行單一輸液,通常選用單腔導管,而進行中心靜脈輸液時,主要選用雙腔導管,而且選用的導管最好具有抗菌涂層,同時張貼無菌透明材料,方便對穿刺點的皮膚進行觀察,另外需每3天更換一次敷料,每天更換一次紗布,若敷料潮濕或被污染,可及時進行更換;⑤輸入裝置消毒干預:為了防止導管接頭被污染而引發感染,則在輸液前需嚴格消毒導管,同時盡量少進行輸液旁路操作,每天最少更換1次輸液設備,比如三通設備、肝素帽等器材每3天最少更換一次,一旦被污染需及時更換;⑥預防產生導管血栓護理:當導管內發生血栓情況時,極易導致細菌大量繁殖生長在導管內,從而提高感染風險,所以需要對導管定期進行檢查和消毒,保證導管的通暢性,每6小時需采用肝素進行封管,避免發生血栓,不可在導管內實行采血和輸血操作[2]。
1.3 評價指標 觀察和統計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概率,其中包括中心導管相關血液感染、呼吸機相關肺炎、導尿管相關器械感染,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導管預留時間[3]。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軟件整理、統計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資料,計數資料:行百分數(%)表述,用檢驗;計量資料:行均數±標準差()表示,檢驗行t值,P<0.05可作為呈現統計學差異的評判標準。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中心導管相關血液感染、呼吸機相關肺炎、導尿管相關器械感染等概率明顯比對照組低,而導管留置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P<0.05)
3 討論
急診重癥監護室患者多數患有急危重癥,且極易發生導管相關性感染,從而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構成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為急診重癥監護室患者提供有針對性、人性化的護理干預,根據患者病情和身心需求,為患者進行無菌操作護理、縮短留置導管時間、穿刺點護理、導管和敷貼護理、輸入裝置消毒干預以及預防產生導管血栓護理等,以此全面、科學的預防患者出現導管相關性感染[4]。根據該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中心導管相關血液感染發生率為0.00%、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為2.86%、導尿管相關器械感染發生率為2.8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中心導管相關血液感染發生率為14.29%、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為17.14%、導尿管相關器械感染發生率為20.00%,同時實驗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6.34±1.79)天,明顯短于對照組(10.31±1.97)天(P<0.05)。
總而言之,護理干預對急診重癥監護室導管相關性感染具有較顯著的預防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中心導管相關血液感染、呼吸機相關肺炎、導尿管相關器械感染等發生率,縮短患者導管留置時間,且有助于減少患者導管預留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可促進患者預后轉歸,值得大量推廣應用在急診重癥監護室患者中。
參考文獻
賁禮美. 護理干預對急診重癥監護室患者感染率、不良反應及護理滿意度的改善作用[J]. 醫學信息, 2016, 29(30):153-153.
周潤. 重癥監護室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 臨床醫藥實踐, 2017, 26(8):616-618.
崔碧蓮. 癥監護室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研究[J]. 當代臨床醫刊, 2016, 29(5):2480-2480.
童玉梅, 劉瑞華, 張月蒲,等. ICU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1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