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鴻道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高血壓腦出血是在所有入院腦卒患者占有較高的死亡率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有效監測和控制顱內高壓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手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旨在改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策略,已達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延長患者生命[1]。我院對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60例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總結了顱內壓監測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治療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60例,試驗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4.39±12.67)歲,出血量(48.46±16.65)ml。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65.25±11.57)歲,出血量(48.49±15.64)ml。納入標準:①以前患有高血壓;②CT顯示出血來源于基底核區,血腫量在30--80ml。③從發病到入院時間不超過24小時;④未發生腦疝或處于腦疝前期 。排除標準:①由動脈瘤、腦外傷等非高血壓原因引起的腦出血;②患者已經發展成腦疝;③腦干或小腦出血。
1.2 方法
1.2.1 研究組方法。按CT結果切開頭皮后在顱骨上鉆孔,將顱內壓監測探頭放置在血腫中心偏3-5cm的腦實質中固定好,記錄術前初始監測值。挑開硬腦膜,穿刺后,可控的用5ml注射器抽取血腫,直至監測值降到15mmHg時立即停止,并記錄抽取量。在達到治療效果上限后觀察30min,若監測值變化小于5mmHg,結束手術;若監測值變化大于5mmHg,則繼續抽取血腫后再次觀察30分鐘,直到達到變化范圍。手術后使監測值保持在20mmHg,在手術后6小時后打開引流管向血腫腔中注射尿激酶,注射速度隨監測值進行調整。
1.2.2 對照組方法。按頭部CT結果標記血腫區中心,在標記位置進行穿刺。切開頭皮后在顱骨上鉆一個孔,挑開硬腦膜,進行穿刺之后,用5ml注射器抽取血腫,抽取量按照術前計算血腫量的33%--50%,接引流管后用無菌紗布覆蓋。在手術24h之后進行頭部CT檢查,確定血腫殘余量,看情況注射尿激酶,藥物注射的頻率與濃度根據血腫引流和血腫殘留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1.3 觀察指標 研究組和對照患者術中抽取的血腫量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血腫的平均排空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研究組通過顱內壓監測行抽取血腫手術,只要抽取血腫量的18%就能達到治療效果,少于對照組的抽取血腫量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血腫消除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高血壓病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常發病年齡段為50~70歲。發病的根本原因是血壓的升高,尤其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通常在活動或者情緒激動時突然性發病,且短時間內馬上出現偏癱、不能說話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癥狀,而且還伴隨著嚴重的頭痛、嘔吐及意識模糊甚至昏迷等,并發為高度提示腦出血,通過腦部CT檢查進行確診,致使患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失去意識甚至生命[2]。高血壓腦出血止血的原因除了患者機體本身的凝血機制以外,顱內所形成的血腫通過對腦組織進行壓迫也是止血的原因之一。因此,如果進行手術抽取血腫量的速度降太快或者抽取血腫量太多都有可能使其對腦組織的壓迫作用驟降而導致再次腦出血[3]。所以準確掌握血腫的抽取量及速度對于手術的成功是關鍵點,實行顱內壓的監測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進行顱內壓監測的情況下只抽取18%左右的血腫量就能達到治療效果,而對照組是按照手術前計算的血腫量的33%--50%進行抽取,這樣既可以緩解顱內高壓,降低損傷腦組織神經,又可以讓剩余血腫發揮壓迫腦組織的作用,避免了血腫量下降速度過快造成再次出血。研究組術后血腫消除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進行顱內壓監測不僅可以輔助高質量的完成手術,而且對于患者手術后的恢復情況也有所幫助。
綜上所述,在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中實施顱內壓監測的效果是優于常規的手術穿刺的,其應用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值得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楊成,賈靖,崔偉,等.連續動態顱內壓監測對預測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10):948-951.
王建偉,劉宇梁,康新,等.顱內壓監測下早期改良腰池引流治療重癥腦室出血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21):121-125.
張文超,楊雪輝,郭昊,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最佳時機分析[J].山東醫藥,2017,57(20):92-95.
柳超,彭國文,張靜茹.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J].重慶醫學,2017,46(A01):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