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飛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脛骨平臺骨折是膝關節創傷中最為常見的骨折之一,因為脛骨平臺骨折是典型的關節內骨折,常伴有關節軟骨、膝關節韌帶或半月板的損傷,其處理不當將導致膝關節功能的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隨著關節鏡技術發展越來越成熟,相關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應用報道越來越多。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關節鏡技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患者50例,獲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病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20~65歲,平均(38.3±7.1)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30例,墜落傷12例,其它8例;均為單側新鮮閉合性骨折,左側21例,右側29例,術前均行膝關節正側位X線片及三維重建掃描等影像學檢查,以明確骨折類型及骨折移位情況,按Schatzker分型,I型10例,Ⅱ型16例,Ⅲ型16例,Ⅳ型5例,V型3例。將50例患者按人院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25例患者采用關節鏡輔助下手術治療作為觀察組,25例患者采用傳統的脛骨平臺后內側或后外側入路手術治療作為對照組。兩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取仰臥位,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規膝關節鏡前內、前外側入路進行鏡下全關節的探查,了解軟骨缺損程度、塌陷程度、塌陷軟骨塊位置及半月板、前交叉韌帶、髁問棘損傷情況,同時清理關節腔內的積血和游離的軟骨碎片及破碎的半月板。根據骨折Schatzker分型分別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復位固定,I型骨折:推擠骨塊復位,采用克氏針臨時固定,術中C臂X線機觀察骨折復位情況滿意后,關節鏡監視下采用2~3枚左右空心螺釘經皮固定;其他3種類型骨折,先在擬放置支持鋼板側作一縱形切口,充分顯露骨折線,在骨折線下方2cm處開一長約1.5cm,寬1.0cm大小的骨窗[2],采用專用頂棒撬撥沖頂,在關節鏡的監視下將塌陷的關節面復位,然后取自體髂骨植入骨缺損區,采用鋼板固定。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5~7d,抗凝7~10d,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將患肢抬高,維持膝關節為伸直位,并加壓包扎48h,解除包扎后,予以CPM機被動功能鍛煉,每日2次。合并韌帶或半月板損傷者采用長腿支具固定,術后10~12周扶拐不負重行走,術后3個月時進行X線檢查觀察骨折愈合情況,骨折完全愈合后可逐漸負重行走。對照組根據患者脛骨平臺骨折位置分別選擇后外側或后內側入路進行傳統手術治療,術后治療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兩組患者隨訪6~20個月,觀察兩組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采用Rasmussen放射學評分標準對患者骨折復位滿意度進行評分,按Rasmussen功能評分標準對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各組計量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Rasmussen放射學評分及功能評分優良率優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關節內骨折,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常導致嚴重的肢體功能障礙,其治療的理想目標是解剖復位關節面、堅強固定、盡早進行功能鍛煉,預防遲發的內外翻畸形、關節僵硬及創傷性關節炎是非常重要的[2]。關節鏡輔助下手術治療為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手術視野開闊清晰,可以觀察骨折的范圍、大小、移位及關節面塌陷情況,還可看到半月板及交叉韌帶等組織結構的損傷,并有利于清除關節內積血、軟骨碎片及合并損傷的相應處理。同時它無需打開關節囊,減少局部軟組織的剝離,可避免半月板進一步受損,減少術后關節粘連,直視下復位骨折,增加了骨折端的穩定性,加上內固定作用,為骨折愈合及膝關節功能恢復創造良好的生物學環境。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在手術時間上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在患者術后Rasmussen放射評分與功能評分優良率以及術中出血量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相關文獻報道[3]一致,但曾業龍等[4]報道指出關節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少于傳統手術組患者,這可能與醫生對手術熟練的程度相關,操作不熟練極有可能會人為延長手術時間。相關文獻報道Schatzker分型I~Ⅳ型是關節鏡下輔助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主要適應證,其中,Ⅲ型骨折采用關節鏡下手術治療是公認的首選處理方法。對于V型骨折則應根據其CT、MRI等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目前,多認為骨折移位或塌陷超過5mm,平臺傾斜超過5°,合并不穩定關節內骨折及關節腔內其他結構損傷是采用關節鏡輔助下手術治療的公認指征。本組手術病例中,均進行了嚴格篩選,手術效果都比較滿意。綜上所述,相對于傳統的脛骨平臺開放復位手術,關節鏡輔助下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具有手術創傷小,骨折愈合快、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等優點,在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的情況下,是脛骨平臺骨折的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林柳陸,李巧梅.三種不同內固定方法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4):1101-1103.
方欽正,史晨輝,董金波,等.關節鏡輔助復位與切開復位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 11(18): 1446-1447,1450.
曾業龍,陳東,張文作,等.關節鏡輔助下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研究[J].微創醫學,2012,7(3):260-262.
張勇,程良禮,徐衛國.關節鏡輔助微創治療脛骨平臺骨折[J].臨床外科雜志,2009,17(10):69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