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光義 劉孝海 高俊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陰莖硬結癥又稱為海綿體纖維化、海綿體硬化病、陰莖纖維體海綿性炎等,它的特征表現為發展隱伏的海 綿體斑塊、局限、質硬、陰莖呈現畸形彎曲狀態、陰莖勃起伴有疼痛感、少數情況患者還會勃起功能出現障礙等。目前陰莖硬結癥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病變位置主要在海綿體間質、海綿體內以及BUCK筋膜內[1]。在醫學治療中,對采用非手術治療不起作用的患者進行手術切除,可以完整的切除陰莖海綿體硬結,消除陰莖勃起時的疼痛,使陰莖彎曲情況得到矯正,消除勃起障礙。脫細胞生物補片可以修復、替代陰莖組織,安全可靠,效果理想,可以永久存活。我院在陰莖海綿體硬結癥治療過程當中,在陰莖海綿體硬結切除術中的應用脫細胞生物補片進行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陰莖海綿體硬結癥患者40例,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4~43歲,平均年齡(32.4±4.3)歲;研究組年齡患者年齡26~47歲,平均年齡(35.6±7.2)歲。兩組患者的病史都超過2年,沒有外傷史,患者手掌、腳部都沒有出現筋膜攣縮綜合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時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首先用止血橡皮帶將陰莖的根部環扎,摸清楚陰莖硬結存在的部位,在該處做縱向切口,切開該處陰莖的皮膚以及筋膜。用組織鉗將纖維瘢痕體固定住并提起來,沿著瘢塊的邊緣處吧陰莖的筋膜和白膜切開,將里面的纖維瘢塊完全切除。在細絲線把切開的刀口完全縫合后,將環扎在陰莖根部的止血橡皮帶放開,檢查有沒有出血點,最后將傷口敷藥包扎。
1.2.2 研究組方法。在對照組方法的基礎上,在完全切除纖維瘢塊后,陰莖白膜的缺損用脫細胞生物補片進行修補,然后縫合。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出院6~24月后進行隨訪,針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評分,主要包括疼痛消失、無復發、性交痛、性喚起、性滿意度,評分越高,患者恢復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研究組的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陰莖硬結癥是一種泌尿男科疾病,以陰莖中的白膜產生纖維性斑塊為主要特征,目前病因尚未明確,可能是與陰莖多次受到傷害、發生感染、缺乏維生素E、腎上腺遭受損害或者動脈硬化等因素導致了陰莖的結締組織增生有關,使得正常的結締彈性組織被纖維性瘢痕替代[2]。醫學臨床研究認為陰莖硬結癥患者在初期應當選擇藥物保守治療,當患者的病癥發展到以下狀況時才建議采用手術治療:①非手術治療的效果不好或者患者對治療效果不滿意;②陰莖勃起是出現疼痛狀況,且嚴重彎曲;③患者性交不能完成;④患者病史在2年以上,要求治療效果迅速可靠等[3]。本文兩組中的患者均符合上述情況,在手術中應當注意不要損傷到陰莖背部的血管和神經,保證手術過程中將陰莖硬結全部切除,陰莖的彎曲矯正程度完好,若陰莖彎曲度大于45°,則對海綿體側的白膜采用折疊縫合術矯正,在手術后進行縫合時候確保陰莖海綿體白膜切口要嚴密縫合,確保沒有活動性出血。脫細胞生物補片技術是一種內置的生物套技術,它的原理是脫細胞生物補片給宿主細胞提供了用于生長的支架,使宿主細胞在其中生長,從而可以與身體主體組織相互結合,將破損的組織細胞修復的與原組織沒有差異,實現細胞補片與主體的完整融合。脫細胞生物補片運用組織細胞生物工程經過脫細胞處理后,保留細胞完整的基底膜和細胞外基質,是一種天然的生物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無刺激性,無毒性,無細菌感染,不會出現免疫排斥反應。在本文研究組的陰莖海綿體硬結切除手術中,均采用脫細胞生物補片進行白膜修補[4]。考慮到陰莖的白膜具有特別好的韌性和彈性,用其他的材料并不理想,其他材料在韌性、彈性方面相比白膜較差,而采用脫細胞生物補片的效果更理想,白膜細胞在脫細胞生物補片構造支架中進行再生長,直至與身體主體組織細胞完全融合,更安全可靠,并且不會影響生物體機能。
綜上所述,在陰莖海綿體硬結切除術中,應用脫細胞生物補片對白膜進行修補,患者的恢復情況更好,疼痛癥狀基本消失,陰莖勃起障礙消除,陰莖彎曲得到改善,保障了性生活質量,提高了患者的性滿意度,效果理想,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顏俊鋒,呂伯東.陰莖海綿體內壓測定技術在陰莖勃起功能障礙動物模型中的應用[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6,22(4):352-355.
李志剛,臧光輝,郝林,等.斑塊切除加自體睪丸鞘膜移植術治療陰莖硬結癥[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8(1):55-58.
吳宏飛,林建中,廖凱,等.保留陰莖海綿體手術治療多發淺表性陰莖頭部陰莖癌1例報告[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7,23(1):93-95.
鄧吉坤,譚艷.缺氧性ED模型陰莖海綿體微結構改變的研究進展[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6,22(10):93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