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筱婷 馬文瑩 梁瑜婷
【摘 要】寧夏地區的固原回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且其中的民族文化的特點也是有種的藝術形式的,而“踏腳舞”就是其民族當中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本文的目的在于對傳統的文化進行保護,發覺民間的非物質藝術文化產物,將我國細致微膚理的少數的民族文化的藝術特點呈現出來,而且能夠從根本上發覺回族舞蹈的藝術發展的起源,并且得以推廣“踏腳舞”的發展和對民族素養的建設,以及對民族民間藝人的發覺,將民族文化傳入到廣大群眾的視野當中,實現民族文化大團結,并且保障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寧夏固原回族;踏腳舞;民族素質;民間文化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8-0142-01
一、踏腳舞的動作元素及其創新
(一)“踏腳舞”的基本內容
“踏腳舞”的主要特點就是其舞蹈動作當中的腳部和腿部的動作,在舞蹈表演的時候,身體的雙手張開呈平衡的狀態,而且更具一種對身體遮擋形式的保護效果,主要的舞蹈形式還是通過雙腳而進行舞蹈,在舞蹈表演當中,有著多種結構。多人舞蹈和單人舞蹈等形式一般都存在“踏腳舞”的表演當中,其中舞蹈表演人員身著地方民族色彩的服飾,在相應的歌謠伴奏配合下呈現出一種視覺美。在主要的比賽形式上面,如何分出勝負,就是一方倒地認輸,或者就是倒地方繼續起來進行舞蹈,直到倒地后無法再進行踏腳表演為止。
(二)“踏腳舞”的主要特征
1.珍貴的回族民間競技娛樂活動。寧夏回族自治區所存在的傳統文化“踏腳舞”有著極具地方濃郁色彩的舞蹈特點,而且曾在阿拉伯地區進行推廣,是由伊斯蘭舞蹈藝術開展的舞蹈形式。
2.回族民族性格的集中體現和反映。勞動、生活、經濟發展、社會體系結構構建都展現出了其民族的特點和民族的精神,彰顯出民族文化的精髓,也將民族人民之間的性格特點展現出來。“踏腳舞”當中進行舞蹈的青年則氣質豪放、性格純柔又陽剛果毅。
3.鮮活的藝術形式。回族的踏腳舞在藝術形式的展現上面,更加適用于其地域地區之中的各種文化儀式或者慶典儀式,在大型活動的舉辦當中,都能看到其身影,這也歸根結底為回族“踏腳舞”的獨特民族文化特點,并且將回族地區的藝術魅力展現得更加出彩。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踏腳舞”傳承途徑
(一)挽救“踏腳舞”的老年化發展態勢
更多進行“踏腳舞”的群體都是一些老齡化的群體,我們應當重視到這一現象,將推廣到年輕群眾的市場文化生活當中去,將此類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和發揚下去。并且對青年群體,加以鼓勵加以贊揚。
(二)教育應從娃娃抓起
對“踏腳舞”的教育和普及,應當在小學生中進行推廣和普及,小學生們有一個良好對待民族文化的眼光,并且能夠自己去學習,去認可這樣一種文化形式,在長久的熏陶之后,不但可以延續傳統文化,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與獨特的審美文化,從根本上解決現有的保護不當和推廣不當的問題。
除此之外,“踏腳舞”本身還可以像其他民族舞蹈那樣進行宣傳,可以將“踏腳舞”作為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的招牌,建立傳統文化的展示區域,從服裝再到相應的道具,以及歷史背景進行宣傳,進行全新的改革與推廣。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踏腳舞”保護措施
對于擁有多種傳統文化的我國來說,更應當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對傳統文化思想的建設,保留民族文化,同時考慮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特點,進行相應的推廣和宣傳。以“腳踏舞”為例子,應當考慮其是一種節日民俗文化藝術形式,也是社會飛速發展的一種藝術形式,而且在當地應該注重對這樣一種精神的建設以及對群眾思想的發掘。作為舞蹈形式的一種,“腳踏舞”本身就具備民族特點,同藏族和蒙古族舞蹈當中“鍋莊”有些相似,在我國民族舞當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其他民族舞蹈都能得到相應的扶持和保護,也能得到重點發展,而“踏腳舞”的未來也要考慮站在國家的視野,甚至世界的舞蹈視角當中去,從而能長久傳承,并且將大量的民族文化得以滲透出去,我國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也算是有所發掘,有所成長,從而使得“踏腳舞”能夠出現在民族舞和大眾的視野當中,得到大眾認可。
四、結語
在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發揚和傳承的思想上面,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對傳統文化本身的保護,同時能夠很好保留其傳統元素色彩當中存在的優勢,將二者本身存在的關系理解通透,本就代表著民族性和國家性色彩的獨特產物,更應當彰顯其存在的傳統價值,同時將“踏腳舞”的舞蹈色彩和藝術魅力發揚光大,讓人們得以關注我國的傳統文化思想和傳統文化價值,將民族本身的優秀特點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王英媚.寧夏徑源回族“踏腳”的考察與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2016(11)
[2]王正偉.回族民俗學概論[J].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2015(3).
[3]丁明俊.回族遷居徑130周年紀[J].寧夏社會科學,2015(3).
[4]李金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徑源縣資料本[M].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