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贏
【摘 要】視覺文化時代要關注的不僅僅是收藏于美術館內的經典作品,更要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無數視覺對象。如何才能與之交流呢?就像人們需要掌握“讀寫能力”才能看書、讀報、聽廣播一樣,視覺文化時代的美術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才能方便地生活在日益視覺化的社會,才能參與各個領域乃至全球性的文化交流。這就是視覺文化時代對美術教育提出的一項要求。
【關鍵詞】視覺;文化;視域;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8-0151-01
視覺文化時代要關注的不僅僅是收藏于美術館內的經典作品,更要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無數視覺對象。如何才能與之交流呢?就像人們需要掌握“讀寫能力”才能看書、讀報、聽廣播一樣,視覺文化時代的美術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才能方便地生活在日益視覺化的社會,才能參與各個領域乃至全球性的文化交流。這就是視覺文化時代對美術教育提出的一項要求。讓學生能承擔起學習的責任,并努力使自己優秀;運用各種學習策略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效果;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
一、視覺文化時代與我們
“視覺文化”即是“圖像文化”或稱“符號文化”,是指文化脫離了以語言為主導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的形態。視覺文化不但標志著人類文化形態的轉換,而且意味著人類認識方式、思維方式乃至意識形態的轉變。
在當代社會,“視覺”已逐漸取代“讀寫”,成為當今人類傳播信息的主要媒介,我們從書籍、報紙、電視、電腦、路邊的廣告、路標中,獲得信息與知識。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許多決定,諸如穿什么、用什么等,往往與對象物的視覺特質相關。而許多娛樂形式,如讀書、看漫畫、看電影、玩電腦游戲、從事戶外活動或參觀美術館等,幾乎無不與“視覺”相關聯,標志著當今世界已進入“視覺文化”時代。
二、視覺文化時代的美術教育
美術是視覺藝術,是將文化視覺化、藝術化,是藝術化了的文化。因此不同時代的美術反映了相應的文化。反過來,美術對于豐富、更新和創造文化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豐富并促進了文化發展。不同地域、民族和時代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發展都會對美術產生影響,因此,美術不僅是多元的,而且是動態、發展和變化的。
無論中西方,直到封建社會時期,生產水平都相對低下,又受到統治者審美觀的制約,傳統美術形式相對比較統一而單調,美術形式的發展和變化,都比較緩慢。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西方社會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政治、經濟和精神文化生活發生了重要變革,也產生了各種現代哲學思潮,現代主義美術應運而生,反映了當時人們極其復雜、豐富的思想感情或哲學思考,強調標新立異、反對傳統、形式至上、自我表現,從而出現了立體派、未來派、風格派、達達派、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等流派,使美術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0世紀60年代之后,由于美國越戰的失敗,科技和工業發展的副作用、社會問題突出,并伴隨新思想的出現等,從而產生了反叛現代藝術的思潮,出現多種表達思想和傳遞信息的新方法,以及代表公眾意識、多元價值觀和自由創造精神的后現代藝術,如大地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概念藝術、數字藝術等。同時藝術觀念或形式又通過設計和產品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從而使生活藝術化。
美術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為了美化生活和環境,用一定物質材料、美術語言和造型手段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及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作品,且以此引發觀者情感上的共鳴或省思。所以,視覺文化時代的美術形態不斷分化又日益綜合,是多元多樣的,有著比以往更多的創作觀念和表現形態。美術既可以描繪和反映客觀現實生活,也可以傾吐和表現主體的情感與思想,還可以創造鬼魅神奇的夢幻世界;美術作品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抽象的或概念的;可以是觀賞性的純藝術作品,也可以是大量實用性的建筑、工業產品和手工藝品……如在廣告設計中,圖形往往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引導受眾的視覺秩序。調查顯示,大多數消費者在看到一幅廣告作品時,更關注圖形的表現,視覺流程順序總是先由注意圖形開始,接著閱讀標題,然后才會瀏覽正文。圖形巧妙地使設計好的視覺流程與觀眾視線連接,激發消費者對整體編排的興趣,進而提高對廣告標題和文案的關注度,達到設計師期望的良好視覺流程效果。“美術”已是個形態、門類和風格十分豐富多樣的領域,決不能僅局限于寫實性繪畫等狹小的范圍,而應該引入現代和后現代美術觀,進入更廣闊的創作領域。
因此,視覺文化時代的美術教育也應該是豐富多樣的,要避免重蹈“以訓練寫實性繪畫技法為主要目的”之覆轍,要讓學生廣泛學習各門類的美術知識與技能,更需要了解并學習各種現代或后現代美術創作觀念和方法,在借鑒大師藝術語言的基礎上學習美術技法,聯系現實生活情境開展有意義的美術創作活動,使學習有效。
參考文獻:
[1]張宏偉.美術作品視覺文化[D].西北師范大學,2001.
[2]閆同林.美術教育與創造能力培養[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