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
【中圖分類號】R59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以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組織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炎癥,患者后患者主要表現為腰背部,臀髖部,關節等的疼痛,嚴重時甚至出現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伴發各種關節外癥狀。以青壯年男性為主要患病人群。目前臨床上尚無特效的疾病治療手段,需要在早期發現疾病后早期加以控制,現代醫學主要通過影像學方法檢查疾病,及時有效的診斷方法尤為重要[1]。本文主要研究了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患者實施X線,CT診斷及誤診情況,現進行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全部入組患者均需通過輔助檢查確診疾病,經研究人員講解后對本研究有一定的了解,自愿配合本研究,除本疾病外醫生確診體健,無精神異常情況,可以無障礙的對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排除有嚴重威脅生命安全的疾病,精神有異常,萎靡,存在溝通交流障礙,抵觸本研究,中途轉院或死亡的患者[2]。詢問醫院倫理委員會并得到許可后方開展本研究。
1.3 檢查方法
1.3.1 X線檢查:檢查所用儀器為X光機,檢查主要部位為患者腰椎,骨盆,對其進行正側位掃描。
1.3.2 CT檢查:檢查所用儀器為多排螺旋CT,調節參數160mAs,120kV,層厚5mm,層間隔5mm,檢查時囑患者仰臥,對準其骶髂關節下緣掃描,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用統計學軟件為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時,如P<0.05,說明圖像的合格率存在明顯差異,如P<0.01,說明存在的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種檢查方法所得圖像病變征象檢查結果觀察 經過觀察發現,各類型疾病檢出率,CT結果均顯著高于X線檢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種檢查方法診斷結果比較 結果顯示,相較于X線檢查,CT檢查檢出率更高,P<0.05,組間差異顯著
3 討論
臨床目前尚未明確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關節病變機制,該疾病起病隱匿,早期僅有輕微疼痛癥狀,患者易忽略,從而使病情加重,患者出現持續的嚴重疼痛,做好早期的疾病診斷,早期用藥干預疾病進展,對于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提升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3]。
X線檢查原理為通過一定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對病變部位進行檢查,檢查所得圖像往往是關鍵檢查組織模糊,影像重疊,且病變部位相鄰組織對X線的吸收無差別,圖像不清晰[4]。而CT檢查顯著彌補了X線檢查所得圖像不清晰的缺點,該檢查方法操作簡單,所得圖像分辨率高,對于X線檢查無法識別的病變能進行有效檢出,可在短時間內反復掃描病變部位,還可對重點病變部位進行反復掃描及增強掃描,所得圖像清晰,可準確顯示病變部位具體情況,對疾病的檢查優勢相較于X線檢查更有優勢[5]。本研究結果顯示,經CT檢查的疾病檢出情況較X線檢查顯著更高,P<0.05,組間差異顯著。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因為所取的樣本數量較小,所得結論可能不具有足夠的代表性。
綜上所述:對疑似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患者進行CT檢查可早期檢出疾病,確診疾病類型,便于患者早期接受針對性治療,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參考文獻
陳愛麗.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X 線、CT診斷[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6):939-940.
黃振國,張雪哲,洪聞等.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X線、CT和MRI對比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1,45(11):1040-1044.
邊芳.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 X 線及 CT 診斷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2,(28):3742-3743.
杜飛.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X線和CT診斷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3):71-72.
余武康,張邦蘇,林維等.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X線、CT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7):75-76,封3.
鄭洪波,張峰,李濤等.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X線與CT診斷對照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