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崑 許衛朕
【摘 要】黑龍江省的水彩畫已成為中國特色水彩畫的一個重要地域分支,其鮮明的地域特征以及自身獨特的魅力在全國甚至世界都占有一席之地。這些與黑龍江自古以來的文化積淀、藝術傳承,以及老一輩畫家們的開創奉獻精神是分不開的,逐漸成為了黑龍江省的文化品牌。
【關鍵詞】文化品牌;黑龍江;地域性
中圖分類號:J2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8-0157-01
黑龍江流域的文化文明,與黃河流域文化文明、長江流域文化文明,并稱中國三大文化文明發源地。與這古老文化相伴而生的黑龍江美術,也像一支在冰雪中綻放的花朵獨放異彩。逐漸成為黑龍江省的一塊文化品牌。
黑龍江水彩畫自民國初年開始,傳入、萌芽到發展至今,歷經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如今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繁榮時期,這些成就與幾代畫家的不斷努力和創新分不開。
因為黑龍江的地域獨特性,以及歷史的發展,賦予黑龍江水彩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性格,這種文化性格有著對外來藝術的接納和包容,有著黑土地孕養出來的磅礴大氣。
多年來,人們把黑龍江稱之為北大荒,回顧黑龍江的歷史文化,讓人覺得北大荒的“荒”字不是荒涼,而是遼闊無邊,深邃極遠,所以賦予了黑龍江水彩畫豐富、豪邁、粗曠的審美意境。白雪皚皚的原始森林、雪后的江船、廣袤的黑土大地、鄉村小路和屋舍雞架,以及異國情調的教堂街景,都是東北水彩畫的獨特題材,造就出許許多多的經典之作,如以畫冰雪題材為主的王連元,其作品《臘月》最具有特色。而趙云龍先生獲“全國第四屆水彩粉畫展”金獎的作品《初春的陽光》,是以鄉村雞舍為基本描繪對象,表現了陽光明媚、暖意融融的景象,展現出清新、淳樸的寫實主義風格。王建斌先生的作品,主要場景充滿了田野的醇香;戴劍波先生的作品又充滿了東北廣袤無際的大自然的豪氣。正是這些畫家的不懈努力,并依據自己的藝術追求,在生活中去反映時代的風貌,使得黑龍江的水彩具有自己的性,同時又絢麗多姿。
雖然黑龍江地處邊陲,自古以來也屢遭劫難,而且地域環境和交通條件受限,經濟也一直落后于中原地區,但自從20世紀初期水彩、水粉畫傳入哈爾濱,一直發展到當下,在艱難跋涉中始終沒有掉隊.經過幾代畫家的勤懇努力,打造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關東”水彩畫派,因此黑龍江的水彩畫有很好的傳承性,這與老一輩畫家的開創和奉獻精神分不開。當今黑龍江的水彩畫家在這種傳承下還在不斷創新,汲取前人作品中的精髓,推敲技法、總結經驗、開拓新風,并且有很多水彩畫家意境超越技術層面,追求更廣泛的人文精神,終于打造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關東”水彩畫派,進而成為黑龍江省的文化品牌。
只要提及新時期黑龍江水彩畫的發展,就必須提及領軍人物趙云龍先生。趙云龍先生在中國當代水彩畫壇堪稱水彩畫家中的佼佼者,是黑龍江省水彩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趙云龍先生非常重視寫生技巧,并將其發展為生活方式。在趙云龍的藝術作品中,能夠清晰體現出水彩畫輕快鮮明的優秀特質。畫家對生活的熱愛和藝術創作的熱情,在其水彩藝術作品中得到充分釋放和表達。與此同時,趙云龍先生在水彩理論創作層面和教學實踐領域同樣擁有獨到見解,并為黑龍江水彩畫藝術發展培養了高質量、高學歷的專業人才隊伍。這支新生的隊伍,引領了一個新時期水彩畫創作的蓬勃發展。這支成梯隊形式的水彩人才隊伍也是黑龍江省文化品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近些年來,通過黑龍江省水彩畫家們的不懈努力,水彩畫作為該省成長最快的畫種之一,在國內也越來越有地位,越來越有分量,并且屢次走出國門,逐步與世界接軌。藝術家們的作品深受韓國、日本以及歐洲諸國人們的喜愛,這說明繪畫藝術精神內涵是沒有國界的。因此,黑龍江水彩畫藝術同樣應該在與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尋找新的發展契機,不斷拓闊水彩畫藝術發展語言。這要求黑龍江水彩畫藝術家不斷提升文化內涵、藝術修養,不斷更新創作理念和創作視野,在探求藝術發展過程中不斷發現自我、感悟心靈,從而創作出更加富有地方特色的水彩藝術作品。
我們知道,文化藝術與經濟、政治一樣,是標志一個地區進步的重要維度,一個省的強盛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同時要有文化的高度和藝術的高度。黑龍江省水彩畫的迅速崛起,挑起了該省文化品牌建設的大梁,以后黑龍江水彩畫還要在一個新的高度上起航,遁大道而行,黑龍江水彩畫藝術將會創造出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趙玉琢.對黑龍江地域水彩畫語言的特征分析[J].文藝美學.
[2]文靜.黑龍江水彩畫的山韻水情[D].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