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思
【摘 要】中國畫,尤其是中國文人畫,自古就講究在構圖上以少勝多,以無當有。留白是中國畫的獨特語言,它通過事物之間的虛實關系和無中生有,進行意象造型構圖;而對攝影創作來說,畫面空白的留取也是攝影構圖的關鍵點,可以使畫面簡潔,并能用最少的元素,去表達最多的故事和感受。本文將具體闡述中國畫中的留白和攝影構圖中的極簡二者之間的異曲同工之處。
【關鍵詞】中國畫;留白;攝影構圖;極簡
中圖分類號:J2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8-0158-01
自1839年攝影術發明至今,攝影就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二者一直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早在我國南北朝時期,畫家、理論家謝赫在他的理論著作《古畫品錄》中的“六法論”明確提出:“五曰經營位置是也”,意思是構圖的處理方法。而在攝影創作中,構圖無疑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個好的攝影構圖,可以使觀眾在短時間內欣賞到攝影的視覺美感和形式美感。
一、中國畫中的“留白”
中國畫中的留白其實就是空白,是指畫面中沒有筆墨著色的地方,留白在中國畫的構圖中常被用到,尤其是到了宋元之后的文人畫,畫家更加注重意境和情緒的表達,而留白恰好可以使畫面言有盡而意無窮。
中國現代美學大師宗白華也曾在《藝境》中說到:“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并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且空而后能簡,簡而練,則理趣橫溢,而脫略形跡……”因此留白在中國畫創作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留白不僅是有與無的關系,也是密與疏、實與虛的關系。
南宋的馬遠和夏珪是當時很有代表性的山水畫家,人稱“馬一角”和“夏半邊”,他們都喜歡畫面留有大片空白供欣賞者想象。尤以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為代表,只畫了一葉扁舟和一個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前傾,全神貫注地釣魚,四周除了寥寥幾筆之外,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并沒有顯得空,反而表現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更加凸顯了一個“獨”字,漁翁的身影襯托了江上蕭瑟的氣氛,也更加集中刻畫了漁翁專心垂釣的神韻,給觀眾提供了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象空間。
二、攝影構圖中的“極簡”
從二十世紀的抽象主義再到極少主義,很多繪畫和雕塑家開始追求極為簡單的藝術構成方式,很多藝術家們拋棄了繁瑣的傳統藝術語言模式,繼而追求簡單中的精華,當然極簡主義攝影無疑也風靡世界,很多攝影大師熱衷于追求極簡式的攝影構圖。
攝影構圖無疑是減法的藝術,最好的構圖形式就是用極少的要素表現畫面的內容和主題,主張“少即是多”的創作理念,畫面中一般只用一至兩個元素便能傳達有效的內容和主題,攝影師需要對畫面進行取舍經營。
日本當代攝影大師杉本博司拍攝的系列組照《海景》,就十分符合極簡式的攝影構圖形式,照片中除了以地平線分割的海和天空,沒有任何多余的元素,大面積的“留白”,但并沒有讓觀眾感覺“空”,反而從這種抽象的語境中找到了無限的寓意和表達。
三、中國畫“留白”和攝影構圖“極簡”的相似之處
不論是中國畫筆墨未到之處的留白,還是攝影構圖中元素極少的極簡主義,都在二者的構圖形式上有很重要的價值體系,恰當地運用留白和極簡,可以在構圖形式上增添明顯有效的作用,且兩者在內在形式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有效突出主體。中國畫中的留白和攝影中的極簡,都是為了有效突出主體,沒有“無”就顯不出“有”,如果想加強被表達的主題內容,使之具有視覺上的沖擊力,無疑要削弱主體之外的東西,中國畫中用大片的留白襯托主體,讓觀眾的視線都關注主體本身。
而在攝影構圖中還可以采用攝影獨有的鏡頭語言,適時采用大光圈或長焦來虛化背景達到去繁就簡。拍攝人物時,也極力避免將主體置于雜亂的背景之中,有效地選擇單一色調的背景,使人物更加突出、集中。
(二)激發觀眾的聯想與想象。中國的文人畫其中有一個特征是:得之象外,就是畫筆之外仍有境意無窮,具體方法就是留白,如有一幅文人山水畫,畫面中只畫了山水,而且有大量留白,但是我們會根據畫面闡發自己的想象,好像有一個隱者,遠離塵世的是非,與清風明月為伴,和松柏竹林為友,隱居在山水之中,這些本是畫面沒有的,這個隱者的形象就是“得之于象外”。
攝影畫面的極簡,可以讓觀眾有無盡的聯想,可能照片中的實際內容很少,但會給人一種心理感受,可以是平靜、開闊,也可以是孤寂、壓抑,這些都是極簡的抽象延伸,更重要的是畫面的“少”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向實處的延伸,比如在大片空地上拍攝了一個遠處正在奔跑的孩子,觀眾會想象剛才發生了什么,或者這個孩子在跑向誰,觀賞者也從大片的抽象空地上找到了參與的可能性。
(三)對畫面起到了組織裝飾的作用。中國文人畫講究“詩書畫印”為一體,有時候畫中之畫一物,蓋一印章,那么大片的留白就可以起到組織畫面的作用,畫中主體和印章互相呼應,產生線性關系,平衡了構圖,這時留白就不是虛無,而是與實形的相互補充,仿佛隨處有虛線,將主體與印章串聯起來。
極簡的攝影構圖更可以對畫面起到組織裝飾作用,比如航拍,遠距離拍攝莊稼,這時的莊稼已經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莊稼,因放大了構圖,所以一排排一列列的莊稼地這時看來就是幾條線,更像是一幅極簡主義的幾何裝飾畫。
四、結語
不論是中國畫中的留白,還是極簡主義的攝影構圖,都來自于對所表達事物的精準取舍和精心經營,看似簡單的畫面和影像,其實蘊含了豐富的內涵,二者都是在構圖上做減法,反而會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和無限的想象空間。
參考文獻:
[1]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上)[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07).
[2]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李曉瑜,張巖松.關于極簡攝影的研究與實踐[J].西部皮革,2017,39(6):23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