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權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發病率較高,此疾病以原發性高血壓為基礎,尤其引起的腦實質出血,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在患者急性期予以科學合理的治療可抑制血腫擴大,并減少出血量,避免誘發缺血性腦病,具體治療應以血腫引流和血壓控制為主[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討了階梯性降壓聯合微創鉆孔血腫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現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月-2017年12月,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其入院序號奇偶數按比例(1:1)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42例。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50~68歲,平均(59.43±2.17)歲;觀察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51~69歲,平均(60.15±2.03)歲。上述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性良好可進行比較研究。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微創鉆孔血腫引流術治療,參考患者CT影像確定血腫穿刺點,并合理設計血腫中心與穿刺點距離,標記鉆顱點,利用引流管經由鉆顱點刺入血腫腔內,保證針尖位于血腫中心,對血腫進行抽吸,并配合生理鹽水沖洗,直至沖洗液顏色變淡為止,此時向其中注入尿激酶,閉關3h后觀察患者情況,無異常情況后開放引流,循環上述操作,待CT診斷顯示80%血腫清除后方可拔針;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配合階梯性降壓治療,合理控制起病后0-6h、-12h,13-24h患者血壓情況,血壓以100-100/170-180mmhg、95-100/150-170mmhg、80-90/120-140mmHg為宜,具體給予患者硝普鈉降壓。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舒張壓、收縮壓、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其中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滿分為45分,分值越高說明缺損程度越嚴重;隨訪3個月內再出血率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本次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率)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對比有統計學意義參照P<0.05。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舒張壓、收縮壓和神經功缺損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上述指標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患者再出血2例,對照組再出血8例,觀察組再出血率為4.76%,明顯低于對照組19.04%,=4.087,P=0.043。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由原發性高血壓引起,患者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對腦實質造成損害,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臨床日漸重視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特點研究,以期能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指導[2-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舒張壓、收縮壓和神經功缺損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上述指標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再出血率為4.76%,明顯低于對照組19.04%,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微創鉆孔引流術能夠直接清除患者血腫,改善患者腦部狀態,緩解其臨床癥狀,但是無法從根本上降低患者血壓,患者治療后易出現復發情況。而階梯性降壓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壓狀態,通常情況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發病6h后,腦組織出現海綿樣病變,且腦實質加速壞死,12h后壞死層和出血病灶完全融合,由此可知在血腫形成早期的6h內治療尤為關鍵[4]。本次研究中階梯性降壓治療由0-6h開始,切實達到良好的降壓效果,為后續治療創造便利條件,并且在最限度上降低可再出血發生率。
綜上,針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給予階梯性降壓聯合微創鉆孔血腫引流術治療效果理想,推薦推廣。
參考文獻
陳果, 董偉. 顱內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及對NT-proBNP、HMGB-1和GM-CSF水平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2):41-45.
何曉云. 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小骨窗顯微血腫清除術和鉆孔血腫抽吸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療效對比觀察[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6, 15(16):1612-1614.
葉富躍, 楊堃, 鄭傳宜,等. 顱內微創血腫清除術與傳統開顱清除血腫手術在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河北醫學, 2016, 22(1):17-20.
張俊, 孔德斌, 蔡云鵬,等. 微創鉆孔引流與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J]. 山西醫藥雜志, 2016, 45(16):1851-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