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猛
摘要:教師肩負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任,其中初中學生身心尚未成熟,對客觀事物未能進行系統認知,一旦缺失引導與心理教育,將使其產生心理缺陷,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本文以家庭教育為研究切入點,側重分析家庭對孩子心理的影響。作為一名從事教育事業多年的人民教師,從以往工作經驗中總結出家庭與學生心理問題二者的關系,即在離異家庭中成長的初中生,更容易誘發心理問題,忽視該問題將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離異家庭;孩子心理;個案研究
一、案例展示
學生檔案:
姓名:孟X 性別:男 年齡:13周歲 就讀年級:初一
孟X同學父母在多年前因感情問題選擇離婚,并分別重新組建了新家庭,孟X被法院判給母親并住在母親家,然而母親工作較忙無暇顧及孟X,其生父長期在外地打工鮮少見面,能坐下來溝通感情的機會很少。孟X父母均為初中文化,不懂得對孟X進行心理疏導與關系教育,在此基礎上母親總是向孟X發泄負面情緒,使孟X長期生活在相對壓抑的環境中,久而久之養成自卑、孤僻、極端等性格,因缺失家庭關愛,孟X長期與社會不良少年玩在一起,養成了抽煙、打架、頂撞老師、無故曠課等惡習,嚴重影響孟X身心健康成長。
在接觸孟X前,我在教學過程中接觸過很多類似孟X的案例,只是之前沒有具體分析引起相關行為背后的真實原因,沒有及時整理案例,而這一次為能夠更有效、快速解決孟X問題,我多次與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心理老師溝通,在心理老師的指導下系統總結出引起孟X心理問題的原因,并得出解決相關心理問題的方法,在心理咨詢室的心理老師推薦下閱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并在此過程中受益匪淺,繼而找到開啟孟X內心世界的鑰匙。孟X因從小生活在離異家庭中,加之重組家庭并未給他營建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使其逐漸產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家庭管理存在缺失使其沾染了不良習慣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樂園,缺失父母參與的家庭猶如一座孤島,任由孩子“自身自滅”,孟X因父母離異,且忙于生計無暇照顧自己而沾染了許多不良習慣,如打架斗毆、抽煙喝酒等,長期逃離家庭與學校,使其與社會上不良少年接觸頻繁,在其影響下孟X逐漸變得放蕩不羈、散漫孤傲。
(二)厭學脾氣暴躁
孟X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在家庭變故沖擊下,其更加厭惡學習,加之外界的影響,如網吧、游戲、父母疏于教育,使其更加不愿受課堂的束縛,學習成績至此一落千丈,并出現上課不聽講、不交作業、考試作弊、欺負同學、不遵守課堂紀律等現象,厭學就像一頭洪水猛獸侵蝕著孟X的心理,使其在學校脾氣暴躁,將自己與教師、同學、學校對立起來,用“對抗”宣泄不滿,抒發心中的憤懣。
(三)自卑缺乏安全感
多年生活在離異家庭中對孟X的心理產生造成極大傷害,他會下意識的同其他學生進行比較,并總是問自己:“為何其他同學能擁有幸福、溫馨的家庭,而我卻沒有。”這種心理落差讓孩子逐漸產生自卑心理,缺失父母關愛使其長期積壓的負面情緒無法得到有效排解,一旦同學投來異樣的眼光孟X就會渾身不在,同學交頭接耳也好似在談論自己,其敏感的個性及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使孟X逐漸遠離人群,變得獨來獨往,無法用正常的心理及方式對待同學,致使其與同學之間矛盾不斷。父母離異、母親的抱怨及重組家庭壓抑的生活環境,使孟X逐漸喪失陽光的心態與安全感[1]。
二、針對離異家庭孩子心理問題的管理與指導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的關愛是指引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指南針”,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遠離危險、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缺失家庭教育孩子如同迷途的羔羊,逐漸偏離身心健康成長的軌道,為此我認為家庭教育極為重要,為使更多孩子能走出家庭破裂的陰影得以健康成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建立平等溝通關系
針對孟X的問題我先與其母親進行了溝通,希望母親能多多關心孩子,并以鼓勵、支持、關愛的姿態融入孟X的生活,與孩子建立良好且平等的溝通關系,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與進步的時間,隨后我同孟X父親打了一通電話,希望他能在打工之余多和孩子通電話,經溝通孟X父母都決心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并協助我一同做好孟X的心理教育工作。
(二)善用發現孩子的優點
孟X雖然討厭學習但是體育特別好,為此我選他為體育委員,負責組織同學進行課間活動、準備運動會及各類比賽,其責任心在一次次活動中被喚醒,并能主動幫助其他學生,雖然他的態度還很生硬,方法還很笨拙,但其熱心助人、積極向上的品行逐漸成為其性格的主導,有利于助其解決心理問題。
(三)引導孩子回歸集體讓集體的溫暖感染學生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無意間發現孟X具有極強的辯論能力,為此在班級內組織辯論賽,鼓勵孟X作為主辯手參與其中,自從辯論賽后孟X跟同學的關系得以轉變,同學也不怎么討厭他了并愿意跟他一起玩,孟X與班級體之間的隔膜悄然消失,我“借力打力”在一次班會上組織學生互相評價對方,增加彼此的了解,同學們起初對評價孟X還有點忌憚,后來我說道:“孟X最近變化很大,笑起來很好看,你們覺得呢?”這時同學們打開了話匣子,說他不愿意欺負同學了,還能一起參加活動,孟X聽到同學的夸獎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說道:“我還會再接再厲的!”孟X說到做到,與同學逐漸打成一片,學習成績也有了起色,我想這就是集體的力量[2]。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執教生涯中我遇到過許多類似孟X因家庭離異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這些孩子猶如折翼的天使,不懂得以怎樣的姿態翱翔在成長的天空中,作為人民教師我有義務幫助其振翅高飛,找到其心理問題的來源,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繼而引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段義.淺談離異家庭對高職學生心理的影響[J].高教學刊,2018(3):178-180.
[2]吳德平.城鎮離異家庭孩子心理干預的個案分析[J].心理醫生,2015(1):8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