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曦
摘要:當前,我國教育事業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向著更好的方向邁進,但與此同時也伴隨著諸多問題的出現。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便是其重要的阻礙因素。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多留守兒童面臨著心理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因此對學校教育模式不斷優化與完善,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成為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為切入點,對其進行分析后找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為我國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強心劑。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優化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劇,眾多農村勞動力選擇去城市謀求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現象引發了留守兒童群體的出現,對農村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保障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幫助其感受家庭溫暖成為近年來眾多社會人士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教育事業發展進程中面臨的重要議題。因此,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找出相應優化策略,有利于幫助留守兒童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給予他們應有的關心和溫暖,使得每一名留守兒童享受到先進的教育,擁有精彩的人生,同時也為農村教育事業的順利開展和進行提供有利保障。
一、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外出務工而被留在原居住地并與其他人一起生活的兒童,父母關愛和學習生活環境的缺失使得留守兒童的心理發生明顯變化,導致其生活和學習受到嚴重影響。據我國留守兒童情況白皮書顯著,截至到2015年,我國留守兒童人數以達到7105萬人并有持續增長的趨勢。這一龐大群體的出現也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因此對留守兒童教育國曾中國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十分必要,筆者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在教育中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一)家庭教育因素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健康成長與接受教育的基礎,也是幫助兒童樹立正確價值取向的關鍵時期。兒童的心理較為敏感和脆弱,若在這一時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將會導致諸多問題的出現。在我國諸多農村家庭中,父母被迫去城市務工,以期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但卻忽略了兒童的精神世界。調查顯示,多數留守兒童會由親屬代為監管,親屬監管力度的不合理性容易造成兒童巨大的心理波動[1],并逐漸出現自卑、低落等情緒.同時部分父母責任意識和教育意識的缺失,他們認為讀書不是成功唯一的道路,因此對孩子在原居住地的教育問題缺乏重視,最終導致兒童學習積極性的下滑。
(二)學校教學因素
學校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場所之一,也是其知識體系和思想道德意識確立的重要階段。對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來說,學校不僅要重視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還應努力關注其健康成長,發揮學校和教師的引導和管理作用。曾有相關教育學者指出“在家庭環境缺失的背景下,學校便成為留守兒童思想意識轉化的重要場所”[2]。但目前我國農村地區部分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存在很大弊端,很多學校都未設置相對應的管理細則,沒有專職的留守兒童管理員,也未開設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相關活動等。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大多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忽略了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對其家庭環境、學習態度、心理健康等未進行深入的了解,與留守兒童間缺乏有效溝通。
(三)社會因素
社會教育是留守兒童身心發展趨于成熟階段后的一次全新的洗禮,社會價值觀以及發展形態會對其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影響。留守兒童在進入社會后容易受到媒體宣傳以及整體社會價值取向的影響,自身搖擺不定,導致道德缺失等情況的出現。留守兒童大多缺乏安全感,在步入社會后將會面臨諸多的挑戰,其安全意識的缺乏也將影響留守兒童正常的生活軌跡,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相關對策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面臨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將主要從以上三方面入手,為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提供有利保障。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僅要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還應努力使孩子接受正確的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孩子心理發展尚未成熟階段,應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與關心,給予孩子完整且良好的家庭環境,并在教育過程中注意自身的交流方式和教育方法,父母也應積極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以便能夠對孩子進行基礎性輔導。在兒童成長到一定階段,便要到學校接受正規的教育和指導,在此階段學校教育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為兒童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和開展提供重要力量。其次學校及政府應提高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避免造成人才的流失,同時學校應為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和展現自己的機會,關注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和學習,采用獎勵機制對表現較好的留守兒童進行鼓勵和鞭策,使他們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愛和溫暖,比如學??啥ㄆ陂_展相應的健康知識講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目標。最后要加強社會資源的整合,社會各界應對留守兒童問題高度關注,加強該方面的宣傳教育力度,通過互聯網渠道引起社會人士對留守兒童群體的重視和關注。同時社會應給予一定的支持,從而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力度,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不斷優化和完善資源配置,為全面小康社會的健身提供力量。
參考文獻:
[1]梅納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42-44.
[2]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與對策[J].江西社會科學,2013(11):197-200.